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PC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苏州中恒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PC管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苏州中恒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苏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基础设施一期市政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五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采用规范1三、施工准备23.1材料要求23.2运输、起吊和堆放技术要求43.3施工现场准备63.4主要人员配备63.5施工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7四、施工工艺84.1场地准备84. 2施工放样94.3桩机就位94.4压桩94.5接桩及焊接94.6终止压桩104.7成桩检测104.8 PC桩帽的施工114.9桩顶加筋碎石垫层和钢塑格栅的施工11五、施工注意事项125.1桩长控制及检查125.2沉桩到位率控制135.3压桩顺序编排原则135.4桩身垂直度控制及检查135.5施工过程中控制及检查145.6桩施工结束后质量控制14六、常见问题成因及防治方法156.1挤土效和振动影响156.2桩身破坏16七、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7八、文明施工措施18九、环境保护措施18一、工程概况苏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拟建于苏州市吴中区东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距工业园区10 公里,吴淞江三级航道,绕城高速、东方大道、苏同黎公路、星塘街南延等主要区域性交通线路从周边经过,随着中环快速路的启动建设,通过与其在主要区域性干道上对接,使规划区的对外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整个物流园规划面积约90.44 公顷(135606亩),建设周期分为二期,本项目为基础设施一期市政工程,共包含8条道路,路线全长5.297km,其中主干道5 条,共3.406km,次干道3 条,共1.894km。

设计专业包含道路、桥梁、排水、河道整治(含驳岸)、照明、安全设施、公用配套设施(含公共厕所、出入口收费棚、停车场等)。

基础设施一期市政工程分为两个施工标段,一标段为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其余为二标段。

其中一标段需PC管桩处理段落为纬二路段的BK0+028.0 ~ BK0+060.0,BK0+380.0 ~ BK0+488.0,纬三路段的CK0+177.0 ~ CK0+273.0,纬四路段的DK0+189.0 ~ DK0+240.0,纬五路段的EK1+960.0 ~ EK1+974.7,EK2+004.7~ EK2+074.7,经二路段的GK0+186.0 ~ GK1+267.0,GK0+345.0 ~ GK0+418.0.二、采用规范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注图集》(苏G03-2002)2、《预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12)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50661-2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7、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

8、本标段施工图设计三、施工准备按照设计文件、业主和总监办要求及实际施工条件,原材料配备及供给,保障体系、规章制度等均已就绪到位。

3.1材料要求材料进场后根据规范要求对管桩外观质量及尺寸进行检查,并向厂家索要相关合格证明文件、外加剂检验报告以及必要时的管桩力学性能检测报告等。

管桩的外观质量检测表如下:本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400(950-A-60,直径φ40cm,壁厚9.5cm,混凝土强度为C60,分五个打桩区域,共33589米。

具体工程量如下表:3.2运输、起吊和堆放技术要求管桩混凝土强度(抗压、抗拉)等级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才能出厂。

PC 预应力管桩运输采用长挂车,桩的悬臂≤0.21Lm (L 为桩端长度),并绑固、分层叠放错位布置。

工地现场堆放在坚实的场地或垫木支承,堆高不超过8层。

PC 预应力管桩装卸起吊采用两头钩吊法(≤10m )或两支点法(>10m )如图A ,管桩施打前吊立吊点如图B ,堆放方式如图C 。

PC 桩的运输、起吊和堆放质量及检验要求图A装卸起吊示意图图B管桩施打前吊立示意图图C 管桩堆放示意图3.3施工现场准备(1)现场桩机调试完毕,压力表已标定合格,配备250kw发电机两台备用。

(2)原地表已整平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

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对施工场地铺筑的素土及30cm厚6%灰土,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场地承载力,使其达到施工要求。

(3)现场测量、放样及PC预应力管桩已定位并准备就绪。

3.4主要人员配备根据目前该分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人员18名已到场,详见下表人员需求表3.5施工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3.5.1主要施工设备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3.5.2主要检测仪器主要检测设备表四、施工工艺4.1场地准备由于本工程全线都在老河塘里面,需进行排水清淤处理,清淤完成后需填筑素土至整平标高以下30cm,然后回填30CM6%灰土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并整平压实以便桩机展开施工作业。

本工程共有五段打桩区域,每段处理长度均不等,左右侧平均处理宽度为26-36米,由于静压机体型庞大为了施工作业方便,左右侧处理宽度应各多出8米。

在打桩区域外侧开挖临时排水边沟,临时排水边沟在施工期间不能长期积水,在非降雨期,边沟内水位低于平整后工作平台至少100cm。

4.2施工放样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所确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进桩位放样,采用经纬仪定出桩位。

用消石灰作出桩位的圆形标记,圆心位置用小木桩标记,并注意保护所作标记。

根据施工图绘制桩位编号图。

为防止挤土效及移动桩机时的碾压破坏,针对单桩、独立承台以及群桩制定不同的放线方案。

当桩数比较少时,采用坐标随时复测;针对大面积群桩,在场地平整度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网格进行控制,并在端头桩位延长线上埋设控制桩,以便复核。

4.3桩机就位在对施工场地内的表层土质试压后,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机械施工及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沉陷,对局部软土层可采用整块钢板铺垫作业。

桩机进场后,检查各部件及仪表是否灵敏有效,确保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后,按照打桩顺序,移动调整桩机对位、调平、调直。

4.4压桩首先进行桩机就位,并用垂线对中,用钢丝绳绑住桩身单点起吊,小心移入桩机,然后调平桩机,开动纵横两向油缸移动桩机调整对中,同时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全站仪检查垂直度。

第一节桩压入土中30~50cm后检查和校正垂度,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开动压桩装置,记录打桩时间和各压力表读数,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1m/min ~ 2m/min,最大压力不得大于单桩强度的竖向承载力。

4.5接桩及焊接接桩时桩头高出原地面1m左右,采用2台电焊机对称焊接。

接桩前下节桩的桩头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节桩接吊放在下节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错位偏差控制在2mm以内。

焊接前先确定端板是否合格平整,上下桩如有缝隙,用楔形铁片铁片全部垫实焊接牢固。

焊接前焊接接触面用铁刷清理干净,直至坡口处出现金属光泽,焊接时分层对称环缝焊接。

先在坡口四周对称点焊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两层,第一层采用直径3.2mm电焊条打底,确保根部焊透。

第二层用直径4mm焊条焊接,减少焊接变形,正确掌握焊接电流和施焊速度,坡口焊缝饱满,高出坡口1mm。

焊接接头进行自然冷却,冷却时间为5~8min,严禁用水冷却。

焊缝达到二级焊缝,层间焊皮清理干净,焊缝要求饱满,焊缝不有夹渣,气孔等缺陷,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焊接好的桩街头自然冷却,冷却时间至少5-8min,严禁用水冷却。

4.6终止压桩焊接完成后进行锤打第二节管桩,每根桩应一次连续打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中间停歇时间。

当一根管桩被施打到设计标高要求即可终止施压。

桩顶设计标高按本标段《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中的桩顶标高数值控制。

4.7成桩检测打桩结束后,需要对桩基进行检测,桩基检测依据设计要求采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及《基桩低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进行。

检测的项目主要有桩身的完整性质量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桩前需对打桩区域进行开挖处理,开挖至桩顶方便检桩即可。

桩身完整性检验:采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

单桩承载力检测:采用现场静荷载试验,验检测数量为随机抽检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最大试荷应为2倍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得少于同等条件下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个点。

工程桩承载力抽检的开始时间即从打桩收锤到开始进行静载实验的间歇应不少于15d,有条件应25d后进行相关检测工作。

4.8 PC桩帽的施工检桩合格后进行桩帽施工,首先在桩头位置开挖处理,开挖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依照桩帽设计尺寸及桩顶设计高程为依据。

然后开挖后进行修正,形成土模。

按设计要求绑扎桩内连接钢筋笼和桩帽钢筋要求绑扎钢筋,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

检验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浇筑桩帽应使用泵车浇筑,浇注混凝土时振捣密实,尤其是PC预力管内砼的振捣。

浇筑完成后应对桩帽进行洒水养护。

PC桩帽的施工质量及检验要求4.9桩顶加筋碎石垫层和钢塑格栅的施工在桩帽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铺筑第一层10cm碎石,推土机整平,并压实,随后铺筑一层钢塑复合凸结点双向加筋格网,钢塑格栅与其下的碎石垫层贴合紧密平整,不得扭曲、折皱。

钢塑格栅经检验合格后,铺筑第二层20cm 碎石垫层并压实,形成加筋碎石垫层。

然后铺筑第二层双向钢塑格栅,施工工艺与第一层相同,其上再次覆盖7cm碎石垫层及3cm石屑或机制米砂填充,以200KN以上的震动压路机先稳压1~2遍,再振压3~4遍。

碎石垫层和塑钢格栅的施工质量及检验要求:五、施工注意事项5.1桩长控制及检查PC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保证每根桩都达到设计深度。

在PC桩压入前,检查其长度规格和长度组合是否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可在PC桩的端部用红色油漆做出长度和桩位标记。

压桩“按从内侧到外侧、每根桩先长桩后短桩”的顺序施工,在压后一排桩之前要检查前一排桩的偏位情况。

压桩结束后,通过锤球法检测桩的打入深度,并记录每个桩位的实测深度。

5.2压桩到位率控制在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将管桩沉入到设计标高的位置,压桩作业在进入硬土层时,控制施工停歇时间,避免停歇过程中土的摩擦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压桩困难等。

5.3压桩顺序编排原则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桩基深度匹配长度进行组合。

桩基处理深度>24m,不超过3节桩组合;桩基深度≤24m,不超过2节桩组合。

施工时按照“长桩在下、短桩在上”的顺序进行施工。

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从中间向四周压桩。

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从中间向两端压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