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及说明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说明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主要工程数量 (3)2.3工程特点 (3)2.4地质情况 (4)3、施工部署 (5)3.1机械设备配置 (5)3.2劳动力计划、工期安排 (5)4、施工方案 (5)4.1、施工流程 (5)4.2、施工方法 (6)4.2.1施工准备 (6)4.2.2打桩技术措施 (7)4.4操作注意事项 (12)4.5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13)4.5.1露桩和短桩 (13)4.5.2斜桩 (14)4.5.3 沉桩时遇到“硬层”无法继续沉桩 (16)4.5.4桩上浮已打好的桩发生较大上浮。
(16)5、质量保证措施 (17)6、安全保证措施 (19)7、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0)1、编制依据及说明1.1编制依据合肥绕城高速公路集贤路互通立交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说明依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组织专业施工队伍,配备优良机械设备;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打桩工作顺利进行。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项目是在合肥南绕城高速新增互通立交,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与集贤路交叉处,主要工程范围包括:互通匝道工程;合肥绕城高速公路拼宽工程;周边市政道路改建工程;收费广场工程(含地下通道)等。
绕城高速公路改建范围:RCK41+203~RCK42+736;集贤路改建范:JXK0+113.413~JXK0+792.639。
计划工期18个月。
2.2主要工程数量本项目软土路基处理PRC管桩17955根,总计127990m, 其中6m桩长的3880根桩,7m桩11013根,8m桩1879根,9m桩307根,10m桩344根,12m桩532根。
管桩型号为PRC-I 400D95,桩径400mm,壁厚95m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
2.3工程特点互通采用变形双喇叭互通立交方案,收费站分别布设在高速公路两侧绿廊内,设8进12出。
匝道采用单向双车道断面,宽10.5米,采用单车道出入口。
C、D匝道下穿高速公路,F匝道桥上跨集贤路,G匝道桥上跨绕城高速和集贤路。
设置高速公路至繁华大道方向大车专用匝道(I匝道)。
2.4地质情况本项目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筑土、软弱土。
填筑土分布于整个互通,厚度一般在0.80~10.90m之间,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少量小砾石,该范围内填筑土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低。
各层地质情况如下:3、施工部署3.1机械设备配置配备2台型号为YZJ-800静压桩机,及配备25t轮胎式吊车1台,运桩车2台,CO2保护焊机4台。
3.2劳动力计划、工期安排施工现场配备施工员2人,安全员2人,质检员2人,施工工人10人,管理人员7人,材料人员2人,共25人。
根据场地情况及施工要求,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计划布置二台桩机,计划2016.5.6-2016.7.7日完成高速路以南管桩,2016.7.8日-2016.10.8日完成高速路以北管桩。
4、施工方案4.1、施工流程拟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步骤如下:图4.1 PRC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方法4.2.1施工准备①测量定位:准确无误地测量放样出各个桩位。
②桩机就位:夯实场地使静压机能顺利进入,若地基较软可在地基上加铺大块钢板或木板,以加大承载力。
③复核桩位:测量人员要对桩位进行复测、校核,其偏差不得大于40mm。
并用石灰撒出桩边线用于管桩定位④根据施工图绘制桩位编号图,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下面几点确定沉桩顺序。
a、空旷场地沉桩应由中心向四周进行;b、某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由该侧向远离该侧的方向进行;c、根据桩型、桩长和桩顶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⑤在桩身上画上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
同时施工前应再次逐根检查,即检查混凝土桩有无严重质量问题,对管桩两端应清理干净,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应清刷干净。
4.2.2打桩技术措施(1) 管桩配装由于现场靠近集贤路和香樟大道车流量比较大,施工所需管桩应提前两天运抵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的桩长进行配桩。
(2) 进场检验运入工地的管桩,应按本规程表4.2.1和表4.2.2的要求抽查管桩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抽查数量不得少于2%的桩节数,且不得少于2节。
当抽检结果出现一根桩节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加倍检查,若再发现有不合格的管桩,该批管桩不准使用并必须撤离现场。
抽查合格的桩粘贴合格标志,并统一堆放在桥墩大里程侧。
在第二节管桩上口每隔50cm连续做9个标记,以便记录每50cm的锤击数。
表4.2.2-1 管桩的外观质量表4.2.2-2 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3) 吊装、插桩用25t自行式吊车进行吊装,人工配合静压机准确快速的卡入桩,然后移至桩位,过程中有专人指挥协调。
插桩在一般情况下入土30~50cm为宜,然后进行调校。
桩基驾驶员在施工长的组织、指挥下,掌握好双向角度尺,使静压机纵横方向保持水平,调校垂直度在允许值以内才能沉桩。
沉桩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察桩的进尺变化,如遇地质层有障碍物、桩杆偏移时,应分行程逐渐调直。
插桩前应注意相邻桩的接头位置错开,同一断面接头不超过25%。
桩静压过程中修正桩的角度较困难,因此就位时应正确安放。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下时,要尽量保持位置方向正确,即用两个方向(互成90°)的经纬仪使导架保持垂直(如图4.2.3所示)。
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
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压桩影响处,并经常加以调平,使之保持垂直。
同时再检查桩帽中心是否与中轴一致,并检查桩的方位有无移动,以便进行必要的纠偏,如一切均已妥当,方可开始压桩。
图4.2.2-1 现场垂直度控制示意图(4)压桩在整个压桩过程中,要使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
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受压,以免管桩受弯授权。
每根桩宜连续一次压完,不要中断,以免难以继续压入。
压桩时采用桩相适应的桩帽和硬木垫层。
打桩时详细、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检-122)(5)接桩与焊接接桩时要注意新接桩节与原桩节的轴线一致,两施焊面上的泥土、油污、铁锈等要预先清刷干净。
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0~1.3m时,即可进行焊接接桩。
接桩时可在下节桩头上焊接2根钢筋,以便新接桩节的引导就位。
上节桩找正方向后,对称点焊4~6点加以固定,然后进行施焊,最后将导向筋拆除。
管桩焊接施工应由有经验的焊工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要求认真进行;施焊第一层时,宜适当加大电流,加大熔深。
采用手工焊接,第一层用φ3.2或φ4.0的E43型焊条,第二层以后用φ4.0-5.0的E43型焊条,要保证焊接质量。
焊接完毕应自然冷却,8-10分钟后方可再施打。
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就打(压),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二氧化碳保护焊尚应采取防风措施。
(6)送桩为将管桩打到设计标高,需要采用送桩器,送桩器用钢板或钢管制作,长度一般比原地面至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长50cm左右。
设计送桩器的原则是打入阻力不能太大,容易拔出,能将冲击力有效地传到桩上,并能重复使用。
送桩工具紧接桩顶部分,安放保护桩顶的硬木垫层,安放前要先将桩顶损伤部分清除并修理平整。
桩与送桩工具的纵轴线要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将送桩器就位后,架设水准仪,根据已知点计算出仪器高,根据设计桩顶高程计算出两者之间的高差h,沿着送桩器标记出h所在的位置,送桩必须与打桩一样连续施工,不得中断,当水准仪十字丝读书对准该标记时结束压桩。
(7)截桩当PRC管桩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施打至设计标高时,在征得设计方同意后,对于高出设计标高的部分进行截除,截除桩头宜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
首先按设计标高在桩身四周用记号笔作出记号,然后用切割机沿四周切割,切割深度控制在8cm,将混凝土内预应力钢筋截断,后用大锤轻轻敲打,完成后对桩顶面不平整处进行修整。
(8)桩帽施工桩帽是将褥垫层中的土压力传至桩身的重要构件,桩顶为于桩帽正中心并插入桩帽一定厚度。
桩帽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的桩帽尺寸及标高开挖到位后立桩帽四周侧模,绑扎钢筋,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4.3施工注意事项(1)堆放现场堆放时场地坚实、平整,按二点支法设置垫木,偏差控制±20cm。
管桩在柴油打桩机附近存放,单层放置,且设支垫。
在距柴油打桩机15m以上存放时,不超过3层(D500~D600mm),底层要设支垫。
(2)吊运单节管桩吊运采用两头钩吊法,竖起时采用单点法,多节管桩焊接后的吊运和起竖要重新计算最佳吊点位置和吊点数量。
(3)垂直度控制首先应检查第一节桩定位时的垂直度,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时,方可开始打(压)桩, 发现偏移或倾斜时,及时校正;沉桩后的最终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4)防止偏心由于环形截面对于偏心受压较为敏感,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避免偏心施压或偏心锤击的产生。
(5)垫层静压法打桩(送桩)施工时,桩头和桩帽(送桩器)之间使用厚度不小于120mm 的竖纹硬质木或硬纸板垫层,并及时更换。
(6)接桩采用CO2气保焊进行焊接,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缝应连续饱满,焊接后至少应冷却5~10分钟再继续施工。
(7)静载试验试验设备安装稳定牢固,加载时不产生倾斜或偏心,千片顶垫层座与桩顶全部按触贴合,均匀受力。
若桩顶经过砍桩处理,采取在桩内壁浇注砼或桩头用钢套箍加固的方法加固桩顶,其顶面处理平整。
4.4操作注意事项(1)电动机采用空载Y/△降压起动方式,自动电控延时,当电动机运行正常后,才能进行桩机的每个动作,否则损坏电动机。
(2)操作手柄变位时,动作不应过猛,避免冲击震动。
(3)起重机吊装进入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的卷扬机构松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才能压桩,以免钢丝绳拉断和起重机臂拉 16 弯。
(4)两桩如采用焊接方式,对准桩位后,切不可松夹持板,以防止桩段因焊接变形而斜倾。
(5)当夹持机构处于松夹状态时,机构下方严禁站人。
(6)压桩施工时,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紧密配合,随时调整一下压桩的垂直度,以免桩身煤裂影响施工质量。
(7)各执行机构应在性能范围内使用,切勿超负荷以免发生事故。
(8)桩机行走运动时,长短履与水平坡度不应超过3度。
(9)吊桩施工作业时,非工作人员要离机13米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