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水稻作为一种高产农作物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南方属于种植水稻的集中区域,但是由于东北在环境、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稻产量极高,因此成为了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东北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东北地区;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4.004
东北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成为了全国水稻高产区域。
第一,日照充足;第二,积温时间较长,因为积温的优势,水稻的生长期延长,水稻的质量较高;第三,土壤肥沃,这是东北水稻产量高的关键因素,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第四,水质无污染,满足水稻生长所需。
本文重点论述了东北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1种子的选择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种子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选择最好的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
1.2种子的处理
第一,选择颗粒饱满和无病虫害的种子;第二晒种,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晒种子,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第三对晒好的种子进行杀毒,选择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既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又能够促进种子的发育;最后,催芽也很重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经过温水预热的种子下面铺上一层青草,或把稻草放进箩筐中,铺好种子,然后在上面再覆盖一层青草或稻草。
1.3苗床处理及育苗
苗床为东西向,宽度根据覆盖薄膜的宽度而定,并在苗床之间挖开深2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
铺设薄膜的目的是密闭保温,但是为了防止高温天气损伤秧苗,可以揭膜降温。
1.4播种
首先,播种当天的气温应该达到7℃并且5厘米地温达到8℃~10℃方可,适播期一般选择在4月初,中旬必须播种完毕;其次,种子上面还应该覆有0.5~1厘米厚的营养细土覆盖严实。
1.5建立合理的轮耕体系
建立合理的轮耕体系,使耕层的深度能够保持在15~20厘米以上。
合理的轮耕制度是旋――旋――翻。
旱整平的效果应该达到每个稻池内地面的高低差不过寸,每一棵水稻都应该经过浇灌,排水沟中的水尽量排干净。
到了秋季则用大
马力平整土地并且对洼地进行填平。
最终田面干净,边沿整齐。
1.6标准插秧,确保质量
确保插秧的质量,应该苗秧浅直匀齐,并且插后要及时浇水。
浅:本着不飘苗的原则,插秧的深度应该保持在1.5厘米左右;直:应该保证苗直、行直和行穴距规整;匀:是指每一穴的苗数都应该保持均匀,保持在3~4苗左右;齐:是指插完的秧苗应该齐整,不能出现高低不齐、深浅不一的现象。
五不插秧原则:病苗或弱苗不插;隔夜的秧苗不插;秧苗上面带草不插;稻田中的水层过深或过浅都不插秧苗;田面不平整或不沉浆等也不插秧苗。
1.7施肥技术
应该做好下面几方面:首先,化肥和有机肥相结合使用;其次,不能只施在土壤中,还应该在叶面进行施肥;最后,深层施肥和浅层施肥相结合。
此外还应该看天气和秧苗的具体生长状况而定。
施肥一般有机肥、调节肥以及穗肥。
其中,调节肥一般在6月20日左右施用。
穗肥一般是在7月5日~8日施用。
每一种肥料施用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
2东北水稻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方法
2.1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地滥用药物。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应该靠物理防治,因为化学防治虽然会很快的产生作用,但是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更多的是强调无公害化,为此应该尽可能少使用化学药品。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不能只考虑到水稻的产量,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类的健康。
2.2水稻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水稻种植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就是稻瘟病,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绝收。
而防治这种病害应该从叶和穗着手。
叶稻瘟的防治应该在田间开始出现病斑时选用20%的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进行混合喷雾防治。
选用50%的硫磺唑200~250毫升/亩,隔着5~7天喷一次,连喷2次。
穗瘟病的防治在破口期,选用最常用的三种药剂中的一种对水喷雾防治,连防3次,每一次间隔5~7天。
虫害防治。
在水稻虫害防治中主要有稻飞虱和二化螟,本文主要介绍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稻飞虱是最难防治的一种虫害,主要是因为稻飞虱具有体型小和迁飞性的特点。
稻飞虱的迁徙随着风雨而动,在迁徙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繁殖,如果出现数量较多的稻飞虱,水稻的产量会大幅下降。
其主
要的防治方法是选择优良的抗虫品种;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具体观察稻飞虱的具体情况然后适时用药。
3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相结合,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证。
尤其是在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更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宝山.东北水稻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技
传播,2010,18(24):67-68.
[2] 马光恕.东北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3,18(36):68-69.
[3] 刘炳玉.东北地区水稻高质高产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4,18(9):68-69.
作者简介:周丽娟,中专学历,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