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论文名称中国崛起年级 2014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食工程学号 08142219 姓名孙瑞任课教师许春红完成时间 2016年3月6日成绩中国崛起内容摘要:一切都是比较而言,我比较相信这一点,就是一定要接地气,要实地去考察,要实地去看。

看过感受过就不容易被忽悠。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政治发展,世界上最精彩。

就是我们取得了我们做到了人家做不到的事情。

在一个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你自己的一些思想,一些感悟,能影响这么大的群体,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作者,真是有一种参与感,历史的参与感,是非常精彩的。

[1]关键词:政治制度社会模式自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关乎亚太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21世纪中美关系必须摆脱大国零和博弈的历史逻辑,走出一条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在 2015 年 5 月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正式提出。

随后,中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东盟地区论坛上逐步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升到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也将与发达国家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2013 年 6 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确认“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一、中国的发展过去的三十多年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的,悲观的几乎都错了。

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邀请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去他们演播室。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张教授,你觉得中共还会有十九大吗?张教授笑着说:“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对中国的预测有哪一次是对的,我都记不起来。

我一个人预测的都比你们准”。

有相当一部分的西方媒体人、西方学者,他们的思想里还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

就是只要你做的跟我们西方不一样,你就不对,你就要走衰,最后要崩溃。

有人说历史终结论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的,当时美国的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绝不亚于中国,实际上我觉得比中国还要迫切。

2014年,历史终结论的作者福山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America in decay》。

他语出惊人:“美国正在腐朽中,除非有来自外部对美国政治秩序的大震荡,激起真正的改革与行动,否则美国三权分立民主政治体系中的弊端带来的美国政治失灵将继续下去。

”文章内容分为“反思三权分立中的弊端”、“政治稳定催生利益集团”、“法律和民主太多了”、“利益集团合法影响决策”、“两党走极端为否而否”等部分。

[3]八十年代中期去过泰国首都曼谷的人,觉得自己像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来没见过这么发达的地方,至少领先上海二十年。

第一次见到超市,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晚上九点还能在外面买到东西。

当然,今天去过曼谷的人都知道,那落后上海至少二十年。

二、移民问题很多人向往西方向往美国,觉得那就是最理想的地方,那里什么都是美好的。

其实,西方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现在它体制中的短处开始越来越多地压倒它的长处。

而在我们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特别是知识界、媒体界,这些人不自信,总觉得还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彼岸世界,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

我们总是能发现身边有不少出国的人,就过去三年的平均移民是十九万一年,十九万一年是什么概念?小小的波兰,还是个民主的国家,人口四千万,去年移民五十万。

我们民主的台湾省,人口比上海还要少——两千三百万,现在在中国大陆生活、学习、工作的台湾同胞有一百五十万。

有人说能不能劝劝这些人,让他们不要移民呆在国内,其实没有必要,百分之七十的人,出国之后变得更加爱国,不管他加不加入那个国家的国籍。

这个效果比党的教育还要好。

如果你想移民的话,你可以先去纽约,从上海的浦东机场到纽约的纽瓦克机场,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美国的有些基础设施都是六十年代的,怎么跟中国比?如果你有胆量的话,如果你是八尺男子,你再试一试敢不敢在纽瓦克这个镇住一夜,体验一下敢不敢晚上出去。

当地有个不错的医学院,那里的枪伤科最好,什么原因?天天有火拼,那枪伤科自然就发达了。

对于美国,你只要稍微有点起码的常识,你就知道这个国家是由三个世界组成的——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

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第三世界,对不起,我估计你的寿命和非洲国家的人差不多——五十多岁。

如果你能过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第二世界,变成一个中产阶级,生活过的不错,那么你在中国也同样可以创造这样的财富和生活。

三、平视美国、平视西方美国确实有许多地方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应该平视美国、平视西方,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这样可以防止被美国被西方忽悠。

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被美国这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的。

我觉得中国的进步无意识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到过的。

中国脱贫的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中国的成就恐怕超过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总合。

根据官方汇率计算的GDP,十年之内中国就应该超过美国,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

但是还是有人不自信,说即使这些数字已经超越了美国,但是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所以我们的人均GDP还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家庭净资产,也就是说老百姓家底到底有多厚,房产、股票、债券、储蓄等等加在一起再去掉所有的债务,总共有多少资产。

从美联储的报告中我们看出,2010年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是七万七千三百美元。

有人惊讶为什么才这么少?实际上美国是一个债务性的国家经济,美国人的家庭消费也是债务型的消费。

如果把这些债务都去掉,资产却是不是很高。

这个水平和中国今天的家庭净资产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

而在中国已经形成的一个和美国人口一样多的三亿人的发达板块中,坦率的讲,四十七万人民币的资产属于弱势群体了,恐怕需要政府帮助的人群了。

第二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预期寿命——可以活多久。

中国现在是七十五岁,美国是七十八岁,就比中国多三岁,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

北京上海都是八十二岁,纽约才七十九岁。

为什么名义GDP人均GDP美国比中国高这么多,但实际上家庭净资产和人均预期寿命和中国差距不是很大?一种解释,邓小平曾经讲过:“因为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人民得到的实惠可能会比较多”。

第二种就是,最富的一百个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十个美国人可以左右白宫,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是这样的话老百姓怎么受惠,人民的生活怎么改善,所以他们制度中的弊端不断的凸现出来。

四、话语的超越但是我们国内一些人还是不自信,西方还是天天在骂我们,他们用的最多的是,我们是民主国家你们是专制国家。

民主与专制是西方的一个主要话语。

所以我们要想超越美国超越西方不仅仅是经济的总量,不仅是百姓财富,更是话语的超越,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

2014年BBC在德国首都柏林播一个节目,叫FREEDOM2014,一个退役的宇航员拿着一张他冷战时期在外太空拍的照片,跟大家说这是柏林的夜景,一边是暗淡无光的东柏林,一边是非常明亮的西柏林,这说明了一边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一边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

但是现在的柏林夜景比上海差太多,一个天一个地,所以如果一定要套用那个宇航员的话,也可以说今天中国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德国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

实际上我想这不是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与专制的问题,俄日是这个话语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已经远远不能解释这个非常复杂又非常精彩的世界了。

五、政治制度良政于劣政,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西方制度下有一些国家治理地挺不错,有些治理的非常糟糕,比如说冰岛,希腊都已经破产了。

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模式、非西方的制度,中国也算这一类,虽然我们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可以经得起国际比较,别的发达国家也是经过这一步过来的。

政治制度的超越。

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产生国家的领导人。

十八大的时候张维为教授给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选贤任能,挑战西方民主》。

他说,中国十八大产生的最高执政团队,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要求是两任省委书记,也就是说至少治理过一亿的人口。

习近平,治理过三个省市——福建,浙江,上海。

人口总和一亿两千万,经济规模接近一个印度,在他治理过这么多的人口管理过这么大的经济板块之后才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然后在经过五年的时间去熟悉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最后才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这个制度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虽然现在的选贤任能的制度还有待于完善,但可以保证,绝对不会产生一个低能的领导人。

六、做自信的中国人尽管中国明显地在赶超路上做得相当不错,尽管有不少问题,但是西方和相信西方政治理论的人还是觉得他们有一种莫民奇妙的道德优越感。

中国模式不管怎么样,它在不断地演进,它与时俱进,它不断地进行改革,它自我调整。

今天的中国,每三年创造一个英国,我们一点不害怕竞争,一点都不害怕制度竞争,一点都不害怕模式竞争,特别不害怕政治制度竞争。

中国人,你要自信,我们要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

参考文献[1]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7 期.[3]中评社华盛顿8月31日电(记者余东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