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5题 21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走,是与自己相遇的途径。
亲近自然,读书,历练,都是夯实人生基础的课程,让我们走向(fēng ráo)和充盈。
行走,让人生更精彩。
孔子周游列国,只言片语汇成儒家经典;陶渊明采菊东篱,南山飞鸟寄托隐逸..之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长河绘出壮美画卷;李白江边送友,孤帆远影牵出依依别情:东坡夜游古寺,月色柏影驱散贬谪之……人生(wú yá),行者无疆。
愿你行走的人生绚丽..多姿。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隐逸()②绚丽()(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ēng ráo)_________②(wú yá)_________【答案】(1). (1)yǐn yì(2). xuàn lì(3). (2)丰饶(4). 无涯【解析】【分析】【详解】(1)隐逸(yǐn yì):避世隐居;指隐居的人。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2)丰饶:释义为丰裕富饶;丰足充实。
无涯:无穷尽;无边际。
注意“涯”的正确书写。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3)_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4)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5)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答案】(1). (1)夜吟应觉月光寒(2). (2)山河破碎风飘絮(3). (3)苦将侬强派作蛾眉(4).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 (5)苟全性命于乱世(6). (6)持节云中(7). 何日遣冯唐(8).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的“吟、飘絮、侬、蛾眉、辩、苟全、遣、缊袍、敝衣”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诗文名句往往能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C. 哗众取宠....者常令人生厌,既有眼光又埋头务实者令人起敬。
D. 一碗姜汤喝下去,我便顿开茅塞....,通身出了大汗,精神为之一振,感冒似乎轻了。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望文生义,使用有误;故选D。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A.①②⑤④③B. ②①⑤④③C. ⑤②④③①D. ②⑤④①③【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⑤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④③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5. “德”文化意蕴深厚,华夏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
班级举行“‘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德”字的甲骨文写作,左边的“”。
即“行路”之义,泛指“行为”:右边的“”,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即“直视或看着直线”。
二者相结合,其本义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德”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行为“直”,即行为正直(行得要正,看得要直;行事依照标准)(2). 道德(品行)(3). (2)①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或:勇于进取,执着追求);②恩泽万物而不计得失(或:乐善好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大公无私;忘我利他,积善成德);③诚信兴业,诚信兴邦(或:诚信为本;取信于民);④以身报国(或:舍生忘死,报效国家;捍卫国家利益,不惧生死)。
(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了解。
题干中给出“德”字甲骨文的写法,左边的部分泛指行为,右边的部分表示直视或看着直线,二者相结合,可知“德”的本义指行为“直”,即行为正直、端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由此可知,“德”引申义为道德、品德。
(2)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探究。
①句意: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突出人应努力不懈地进取。
②句意: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突出的是品德高尚,不争名夺利。
③句意: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突出的是诚信的重要性。
④句意: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突出的是对祖国的热爱,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将四个句子表述的重点内容分点概括出来,即为“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示例:①不懈奋斗,勇于进取;②淡泊名利,甘于奉献;③诚信为本;取信于民;④舍生忘死,报效国家。
第二部分(6—23题 49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6.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词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享用酒食、军中演奏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军营豪迈热烈的气氛。
B. 甲词的“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C. 乙词中,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D. 乙词中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7. 两首词中的画线句“可怜白发生”“生子当如孙仲谋”,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6. D 7.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6题详解】D .“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有错。
“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全句意思是“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诗人在上文已经借滔滔江水悠悠流逝表达出了旷远的空间感、历史感之后,又在“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中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热情歌颂了孙权的年轻有为,不畏强敌,始终坚决抵抗。
故选D 。
【7题详解】考查赏析诗词感情主旨。
甲词中“可怜白发生”,“白发生”指人生已步入老年,联系前句,作者想要以身报国,建功立业,无奈白发渐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征战,“可怜”一词直接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生子当如孙仲谋”意为: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表现了作者对于三国时孙权之一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但现实却是,自己有心收复失地,无奈南宋朝廷一心苟安,无意北伐,所以本句也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与失望之意。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乙】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②。
郑贾人③弦高④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⑤郑伯⑥之命,犒⑦以十二牛,宾⑧秦师而却之⑨,以存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