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选择题》上课讲义

《诗歌鉴赏选择题》上课讲义

《诗歌鉴赏选择题》2017年新考纲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涿鹿中学:步洪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7高三上五调考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⑦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3.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古代诗歌阅读(11分)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零模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

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

③骑鲸客:指李白。

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

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

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5.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太原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幽居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7.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7届山西省三区(县)八校联合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贻杜牧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9.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6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豫北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4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11.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刘著①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13.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4.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15.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各题。

蓦山溪汪莘①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

布衣,隐居黄山。

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

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

③湘灵:湘水之神。

16.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17.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