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目標及願景
一、教育目標:
(一)營造快樂、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培養尊重、和諧的校園文化。
(三)追求卓越、創新的教育品質。
(四)開發潛能,發展多元的智慧。
(五)重視差異,促成適性的發展。
二、學校願景:
(
教材教法。
3.配合本校地理環境、學校規模、軟硬體設施,有效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4.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精神,研發教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5.鼓勵學生運用媒體資源,開擴視野、蒐集資訊,解決問題,並設計合宜的教材,激發學生之潛能。
(二)教務工作重點:
1.推展多元智慧的教學活動,創造學校特色,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2.落實學生基本學力之養成,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之基本學習、生活能力及終生學習的意願。
3.發展多元評量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建立學生的信心。
4.推廣資訊教育,提升電腦應用能力。
5.推展學習型學校,發揮專業理念,提升教學效果。
6.推展班群及協同教學,發揮教師專長,提升教學品質。
7.辦理各項學藝活動,激勵學生才能,表示學習成果。
8.鼓勵家長參與各項學校活動,鼓勵家長參與,成為教育的伙伴。
(三)訓導工作重點:
1.發展學生社團及體育、音樂團隊、成立童軍,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機會,並藉此培養正當休閒活
動。
2.辦理多樣化競賽,以團體競賽激發合作學習精神,以個人競賽培養學生自我挑戰;促進學生發揮
潛能建立自信。
3.利用週會活動及相關時間實施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春暉專案等,以增強學生守法守紀的觀
念。
4.加強學生校內、校外生活指導,養成有禮貌、守秩序、愛清潔等好習慣的兒童。
5.推廣衛生教育,實施口腔保健、視力保健、缺點矯治、及其它疾病預防宣導教育,培養健康國民。
6.落實安全教育,建立導護制度,加強校園巡邏,利用社區資源及家長力量建立安全維護網,結合
8.辦理特殊教育,提供班級身心障礙學生直接、間接之照顧並辦理特殊教育教師講座,提昇教師特
教知能。
9.善用社區資源,成立並組訓志工團,開拓社區人士、家長參與校務管道,協助校務運作
10.加強宣導「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依「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及「學生申訴實施要點」,
處理學生問題,注意保護、保密原則,確實保障學生學習、生活與受教權益。
四、課程願景:
(一)語文學習領域:
1.願景:
(1)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
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3)學生能有效應用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
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
(4)學生能有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文化精髓。
(5)學生能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具備自學能力。
2.學年願景:
(1)一年級:
○1國語課程願景:透過遊戲學會拼音,進而能自己閱讀,並能與人溝通和分享。
○2母語課程願景:讓小朋友在自然、生活化的環境中學習簡單、常用的母語,並具備簡
能學習將閱讀的留言海報、啟事、公告、廣告與際生活情境相聯結,
並與他人分享。
○2母語課程願景:探索先民的智慧、文化的內涵,加以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接納各種
文化,傳承母語珍貴文化遺產,落實日常生活情懷,親近大自然之美。
(二)健康教育與體育:
1.願景:
(1)具有尊重生命的觀念,並能以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豐富健康與體育生活。
(2)具備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昇體適能。
(3)具有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
(4)會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並加以實踐。
(5)具有營造健康社區與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
2.學年願景:
(1)一年級:給孩子健康的身體, 快樂的人生,以及美好的未來。
(2)二年級:快樂、健康、活潑、有禮貌。
(3)三年級: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昇體適能。
(4)四年級: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健康與體育生活。
(5)五年級:讓兒童能更重視自己的成長和一生,引導兒童選擇適合自己的體適能運動,透過一
系列全身性運動技能的練習,提升身體協調性與操控技能。
,讓兒童了解地球只有一
(1)能從透過生活體驗,覺察自己的成長、潛能、以及自主的能力。
(2)認識自身周圍環境的特性與變化,覺察社會中各種關係,進而關懷自己的周遭環境。
(3)認識、瞭解並關懷周邊的動、植物;喜歡觀察環境中的事物,獲得發現的樂趣。
2.學年願景:
(1)一年級:融合社會、自然、藝文三大領域,透過情境的探索與體驗,讓孩子在快樂、健康的學
習環境中,發展尊重、和諧的校園文化,並營造美麗人生。
(2)二年級:由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活潑的活動,引導小朋友,主動去認識生活的環境.
(五)社會學習領域:
1.願景:
(1)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2)培養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3)了解本土環境與人文之特徵、差異性及交互關係,重視環境保育和資源利用。
2.學年願景:
(1)三年級:輔導兒童認識鄉土習俗,培養惜鄉、愛鄉之情懷,進而養成愛鄉、護鄉、愛國之情操
(2)四年級:輔導兒童認識自己生活成長的地方,培養識鄉、惜鄉、愛鄉之情懷,進而養成愛鄉、護
鄉、愛國之情操。
(3)五年級:了解家鄉臺灣的自然環境。
了解家鄉人文活動的變遷。
了解家鄉生活型態的變遷。
(3)五年級: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創作,豐富生活與心靈。
瞭解藝術的文化脈絡及風格,參與多元的藝術活動,擴展視野。
(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1.願景:
(1)強調真實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協助表現自我與檢證學習內容。
(2)重視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省思過程中增進自我的瞭解,發現人生的意義。
(3)針對不同能力、興趣、需求設計多元的活動,給予個別發展機會。
2.學年願景:
(1)一年級: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中心,安排主題式的活動,提供孩子成功的學習機會,培養主動
探索及共同決定的能力,落實合作學習的精神。
(2)二年級:培養小朋友具備關懷他人﹑熱愛生命的情操,進而實現在日常生活中。
(3)三年級: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協助學生表現自我與檢證學習內容。
(4)四年級: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針對學生不同能力、興趣、需求設計多元的
活動,給予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5)五年級:透過校園探索活動,能了解學校各項設施,親近校園,進而關心學校的人事物。
能主
動參與班級活動,學會遵守團體規範。
能主動參與做家事,.學會邀請同學到家中作客,
增加良性互動機會,並能增進人際關係。
(九)彈性學習領域(英語):
/ 自然
(十一)六大議題:
1.資訊課程願景:
本課程之目標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分析與應用、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藉本課程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目標:
(1)瞭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2)瞭解資訊與倫理及文化相關之議題。
(3)熟悉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4)熟練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5)建立以資訊技能作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研究工具的習慣。
(6)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
2.環境課程願景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
也需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
藉由本課程達成下列之目標:
(1)具有對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的能力。
(2)熟知環境概念知識內涵。
(3)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能力。
5.生涯課程願景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全民教育,從義務教育開始延伸至高等及繼續教育的整個過程,這個教育同時具備學術與職業功能,升學及就業準備,強調在傳統教育中建立起職業價值,培養個人能夠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能達成下列目標:
(1)能瞭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
(2)能認識工作世界,並學習增進生涯發展的基本能力。
(3)能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知能,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以擴展生涯發展的信心。
(4)能瞭解教育、社會及工作間的關係,學習各種開展的方法與途徑。
(5)能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培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
6.家政課程願景
家政教育係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的學習,使得生活各領域的不同層次需求獲得適當滿足。
藉由本課程之實施,達成下列目標:
(1)能瞭解日常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生活的實際活動,充實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能。
(2)能對日常生活的關懷,維繫與自己、他人及環境間的和諧關係。
(3)建立改善家庭生活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志趣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