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按照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
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
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
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
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
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
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
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
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9、进出口增长6%左右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
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
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
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
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
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
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
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
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
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
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
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
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
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
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
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
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
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
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
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
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
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
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
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
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
热点2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