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语法3虚词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语法3虚词


] 中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
作状语表处所
一 本 关于鲁迅的书
定 )
量词短语
中 ) 中 定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作定语表对象
5.介词的语法特点
介词短语的功能: • 经常作状语; • 还能作补语; 有时也可以做定语。
作定语时在介词短语后要加“的”
练习
[1]要为群众着想。——你为谁?
[2]应该对事不对人。——要对人民负责。
状语的标志
“得”的主要作用
• 补语的标志
• 原来过得很快乐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
• • • • 了 昨天早晨吃了饭,小王就去图书馆看书。 今天早晨吃了饭,小王就到教学楼上课。 明天早晨吃了饭,小王就去洛阳路考试书店。
“了” 表示完成

火烧云嗓子沙哑着,模仿老妇人的声 音腔调,说:“别张着大嘴,傻等着天上 掉馅饼!” 门开着,灯亮着。
(四)助词
1.助词的定义 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的前后,表示某种 语法意义的虚词。
2.助词的小类
(1)结构助词 (2)动态助词 (3)比况助词 (4)其他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
①读音:轻声de ②作用 A “的”的主要作用——作定语的标志
伟大的祖国 明媚的春光 激烈的战斗
注意,有时用“的”和不用“的”,语义不同。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
(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 语气词。 (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
词,也是语气词。 他掌握了三门外语了。
香山的枫叶都红了。
二、虚词的运用
(一)介词的运用 (二)连词的运用 (三)助词的运用
(一)介词的运用
1.对于、对

什么时候用“对” 什么时候用“对于”
新买的书被弟弟给弄脏了。
他把钱包给弄丢了。

连……也,都,还
这个汉字很简单,连三岁的孩子都认识。 他很努力,连星期天也不休息
(四)语气词
1.语气词的定义
2.语气词小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3.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1)附着性强
(2)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我们看电影
(1)我们看电影吗? (2)我们看电影吧? (3)我们看电影呢! (4)我们看电影啊?
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 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病; 一种是“对”“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病。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 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例2、焦玉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 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 熟悉的。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 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2)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 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3)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 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 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连词的语法特点
• (1)连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在连 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时,表示各种关 系,起语法作用。 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这是托尔斯泰和 鲁迅先生都说过的。 虽然是四月底的天气,可是夜间还是凉渗 渗的。
• (2)某些连词经常与副词配合成为一对关联词语, 表示连接关系。 如果马威再问,他就往车下跳啦。 无论研究哪样东西,他都能把研究的成果有条有 理地写成书。 您既然答应了租给他们房子,就得当正经事儿办。
“日本朋友”和“日本的朋友”
• B、构成“的”字短语。 • “的”字短语 = X+的 = 名词性短语
这本书是小王的,那本书是小李的。 窗台上有两盆花,红的是牡丹,黄的是茉莉。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 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类型: (1).完全虚化,成为专用介词:
于、被、从、沿、趁、除了等。
(2).同音同形,意义区别明显:
把、给、打、问、跟、当等。
(3). 同音同形,意义很难区分:
在、到、替、靠、往、向、朝、比、 通过、按照、为了等。
1、于(於、乎)
“于”当是“吁”的本字,本义是口出气。假借来表示 存在义,并虚化为介词
3.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
⑴把着大门 ——把门打开
⑵你别打小孩儿 ——打昨天开始就下雨
⑴他在北京。 他在北京工作。 ⑵两个人可以比一下。 你比他高。 ⑶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 通过这件事,大家的认识提高了。
4.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方法一: 谓语动词 有——介词
没有——动词。
王老师在家。 王老师在家备课。 王老师在备课 王老师坐在沙发上。
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 述而》)
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
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引入比较的对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 修身》) 引入时间 动词,存在 引入处所 引入对象 涉及的对象 比较的对象 行为主动者
指出下列各句中“和”、“跟”、“同”、“与” 的词性:
• • • • • • • • • 他的母亲和他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校长和书记都赞同这一意见。 等我跟朋友协商一下再告诉你吧。 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小张没跟小李一齐来。 小张和小李都是北方人。 你去跟小李说说吧。 小李跟小王都来过我家。 你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第一章 语法
第三节 虚词
第三节 虚词
一、虚词
二、虚词的运用 三、词类小结
一、虚词
(一)虚词概说
(二)介词 (三)连词 (四)助词 (五)语气词
(一)虚词概说
1.什么是虚词
2.虚词的共同特点
1.什么是虚词
• 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没有词汇意义 • 只有语法意义
2.虚词的共同特点
(1)只能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对于——不能
3.在
• 在……上 • 在……下 • 在……中
名词性成分

2.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他进步很快。 1.在改善学生生活上,学校总务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
宝钢在建设中 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
进行
4.于
• 来自于 • 导致
5、误用:
(1) 滥用介词 :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
站在学校门口的那个小伙子是一个卖磁卡的。
• C、表示列举不尽 这阵子,他总算摆了个小摊儿,买点儿 烟卷儿糖果什么的,维持生计。
• D“是……的” • E、夹在动宾之间,表完成态。相当于动态 助词。 他是上周三去的北京。
“地”的主要作用
这尼姑有四五十岁,满脸横肉、两只 邪眼,手捻着—挂佛珠,皮笑肉不笑地问 道:“二位女施主,有何贵干?”
(2)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 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前面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 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问题:你注意到连词与介词中有相同的部分吗?是哪几个? “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们 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 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注意
1.交换位置法 2.插入成分法 3.省略法
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 用作介词。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②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③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 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对”包括“对于” “对”—向、对待
2.关于、对于
(1)关于——关涉、涉及
对于——对象 (2)关于——主语之前 对于——主语前、后 (3)关于——可做标题
“着”表示进行、状态持 续

• 老哥俩鱼水相帮,配合默契,没闹过矛盾, 没红过脸。
• 火车开过南京,到了上海。
他走过小桥,来到河对岸。
他读过这本书。 过了小桥。 谁之过。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 构成比况短语,对事物或性状进行描写。
似的 北京大学是一所花园似的学校。 祥子傻子似的一气喝下去。(老舍《骆驼祥子》)
一样、一般
于是,小船轻飘飘地像流水落花,风 吹柳絮一般地飞驶起来。(刘绍棠《渔火》) 心潮象大海的波涛一样。
(4)其他助词:所、给、连
“所”字短语 = 所 + 动词 = 名词性短语 眼前的所见所闻 为……所 被……所 常年为疾病所累。 定将被后人所耻笑。

“给”——动词前,表被动,口语色彩
杯子我给打碎了。
[3]今天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你比他差远了。
[4]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我们到上海参观。
[5]爸爸给他买一支金笔。 ——爸爸给他一只金笔。 [6]小王在家吗?——小王在家看书呢。 [7]窗户朝南开。——窗户朝南。 [8]朵朵葵花向太阳。——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9] 跟党走! ——跟上队伍! [10]这件事不能由你。——这活由你负责。 [11]请拿这本书!——拿这本书看!
[12]他们经过南京去上海。—到黄山经过南京吗?
[13] 让他说对了。 ——让他说! [14]叫他走!——叫他打了。
(三)连词
1.连词的定义
2.连词的区别 3.连词的语法特点
1.连词的定义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虚 词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 件、因果等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