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3/T-49-2015
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7.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
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9.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41/T 075-2016
10.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1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2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1、本项目建设目标为绿色建筑二星级。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及评价标准进行各专业设计。
3、本项目总平面布局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合理进行建筑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4、容积率、绿地率和绿地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5、经日照模拟分析,本项目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
6、本项目交通便捷,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停车指标满足规划要求。
7、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2.1建筑设计
1、增加外立面实体维护,增加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公共、配套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选择岩棉板板,外窗玻璃为Low-E中空玻璃,屋面保温材料为XPS挤塑聚苯板,节能设计各项指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与《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 075-2016 。
2、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3、应采取措施避免餐厅、卫生间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应防止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4、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
本建筑为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3)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6、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拟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7、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拟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8、停车场拟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9、自行车停车场所设置合理、方便出入。
10、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11、建筑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2、项目不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13、建筑造型要素为简约风格,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的装饰性构件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大于1%。
2.2结构设计
1、选用的建筑材料符合下列规定:(1)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大于60%;(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2、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对混凝土结构,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力普通钢筋均采用4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筋;对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
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0%。
3、结构选材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地基基础宜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节材效果。
5、设计选材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2.3给排水设计
1、选用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14)标准的节水型卫生洁具、冲洗阀,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2级。
2、卫生间洗手盆配置感应龙头,以节约用水。
3、给水系统采取合理的分区。
在供水压力较大楼层设减压阀,减少剩余水压,即减小出水流量,节约用水。
4、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5、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力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则设减压阀。
6、采用高效率、节约电能的供排水泵。
以降低能耗,节约电费。
7、绿化灌溉采用低压管灌的灌溉方式,以减少用水量。
8、合理选择管道口径、控制流速,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9、采用分散式电热水器控制生活热水,降低能源消耗。
10、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设置减压设施,并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2)用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2.4 电气设计
1 、照明:采用高效照明产品,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节能光源合理配合使用,合理布置照明开关及联数,楼梯间采用节能开关控制。
2、变压器及线路:选用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配电房位置应尽量设置负荷中心,减少线路长度及损耗。
3、补偿:设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设置滤波电抗器。
4、公共场所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自动控制的高效照明系统。
5、采用满足能效限定值标准的照明产品、变压器、电动机。
6、除特殊要求场所外,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
7、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灯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8、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控制。
2.5暖通设计
1、所有通风空调设施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
2、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3、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能耗,并符合下列规定:(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