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5版本)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1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项目总分50.57分。
其中:①节地与室外技术:8.61分;②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10.77分;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13.72分;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03分;⑤室内环境质量技术:10.44分;⑥提高与创新:0分。
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751.51m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50971.93m2,地下15410.9m2,建筑层数32层;建筑高度99.85m。
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住建筑□5.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措施规划专业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切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估计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用地现状为一块开阔地,经核实,项目不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无自然水系和有价值的生态植物,室外的面设计了大量生态绿地,有效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补给地下水含氧量。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备用发电机尾气通过专用管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显著;垃圾收集房封闭处理,降低垃圾收集房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同时在垃圾收集房附近种植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利用绿化掩蔽部分恶臭气体,进一步减少恶臭对附近居民住户产生的影响。
项目餐饮业油烟废气采用静电法对油烟进行处理,预留油烟排放口,商业建筑餐饮业饮食抽油烟经过上述措施防治后,对周围环境及周围住户影响不大。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各户型的日照时间均能满足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规划专业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地用地。
(得2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绿地面积为6787.2m2,用地面积为15751.51m2,绿地率43.1%。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设计了地下室,用于人防、停车库、设备房;地下建筑面积15410.9m2,地上建筑面积50971.93m2,比率为0.302。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得5分)技术措施说明: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过度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50%以上建筑的可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与0.5Pa。
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得3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实际了轮椅坡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且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了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设计了地下室停车库,同时也设计了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和活动场所。
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得3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设计了商铺;商业部分和文化活动站集中设置并向中变居民开放;场地1000米范围内有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社区服务等五类公共服务设施。
建筑专业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情况。
(得2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为住宅建筑,未设计幕墙。
景观专业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情况。
(得2分)技术措施说明:景观照明设计严格控制射向地块外和建筑外窗的光线。
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超过10hm2 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东侧有一条小河,其水域面积(7121)m2,占总项目绿地面积(18208m2)的比例为39%,大于30%,项目给排水设计设置了合理的雨水排放措施,合理衔接和引导雨水进入自然水域,有效的避免了雨水径流受污染的程度。
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景观设计全部采用乡土植物进行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
乔灌木类采用凤凰木、双荚槐、荷花玉兰、木棉、尖叶杜英、黄槐、紫红橡胶榕、细叶紫薇、高干散尾葵等乡土植物;地被植物采用大红花、风花夹竹桃、红铁、大叶龙船花、台湾草、毛杜鹃等,且种植覆土深度满足当地覆土要求,达到0.9米以上;项目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
说明:实际参评总分:100 实际得分:41 计算得分:41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措施三、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建筑专业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建筑的节能率均达到50%以上。
电气专业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现行值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采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节能附件,各功能区域设置合理的照明指标。
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度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建筑专业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得4分)技术措施说明: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暖通专业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建议采用能效比比低于3.6的分体式空调。
5.2.8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气使用下的暖通、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能耗。
(得6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采用分体式空调。
电气专业5.2.9走廊、楼梯间、大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得5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的走廊、楼梯间、大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设计采用分区控制、定时控制、感应控制等节能措施,可以有效的节约电源。
5.2.10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目标值规定(得8分)技术措施说说明:住宅楼的公共部分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的目标值。
5.2.11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得3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选用的电梯均为节能电梯,控制方式采用电梯群控的节能控制措施。
5.2.12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得3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选用的三相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评价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2级能效等级。
说明:实际参评总分:78 实际得分:35 计算得分:44.87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给排水专业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情况。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设有生活积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及灭火器配置。
项目给水管道接前期预留的给水管道,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室内给水系统分为四个分区:地下层至3层采用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4至15层采用地区供水设备加压供水,16至23层采用中区供水设备加压供水,24层及以上采用搞去供水设备加压供水,项目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首层以上的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废水检查井,地下室的污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到室外。
屋面的雨水采用重力流,采用87型雨水斗,经雨水管后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
项目采用的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均达到2级,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
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给水管道接前期预留的给水管道,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室内给水系统分为四个分区:地下层至3层采用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4至15层采用低区供水设备加压供水,16至23层采用中区供水设备加压供水,24层及以上采用高于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套内分户用水点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05MPa,入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用水点处水压不大于0.2MPa;选用合格的管材、管件,不对供水照成二次污染。
项目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首层以上的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废水检查井,地下室的污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
屋面的雨水采用重力流,采用87型雨水斗,经雨水管后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
6.1.3采用节水器具情况。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采用的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均达到2级,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给排水专业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官网漏损。
(得7分)技术措施说明:本工程选用合格的管材、管件、埋地管道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熔连接;架空管道采用热浸镀锌加厚钢管,管道连接方式:管径≤DN50丝扣连接,管径〉DN50卡箍或法兰连接,架空管道外应刷红色油漆并注明管道名称和水流方向标识;低区管道、配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6MPa,高区管道、配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2.00MPa。
埋地管道的设于阀门井内,并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闸阀;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采用蝶阀;室外架空管道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阀门。
埋地管道的阀门采用球墨铸铁阀门,室内外架空管道的阀门采用不锈钢2.0MPa。
埋地管道的阀门设于阀门井内,阀门。
系统水压设计合理,采用变频供水设备(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竖向分区供水并采取减压限流节水措施;水表选用合理,水表安装率100%;管道基础处理和管道埋深等施工说明符合规范要求。
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得8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在用水处设置了减压阀,阀后压力保持在0.20MPa,无超压出流现象。
6.2.4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得2分)技术措施说明:项目根据住宅生活用水、消防用水、车库用水、绿化浇洒用水等用途设置了用水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