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
2
3
4
5
切分节奏:切分也叫切分节奏,根据音乐上的需要, 改变了原来节拍的强拍、弱拍的规律,这样形成的节奏, 使强拍变成了弱拍,弱拍变成了强拍。 切分音是由原来的弱音变为强音的那个音,它的最大 特点是改变了原来节拍的强弱规律,它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一个音由弱拍开始,延续到下一个强拍。 第二:一个音由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延续到下一个弱拍 的强部分;或从某一拍的弱部分开始,延续到下一拍的强 部分。
划船曲
咿呀呀欧雷欧
飞驰的鹰
小伙伴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非洲“鼓语”:在非洲,有一 个非常神秘的“语言”就是“ 鼓语”,婴儿降生,响鼓报信 ;贵宾临门,群鼓齐鸣;婚嫁 寿庆,喜鼓助兴;死丧归天, 单鼓慢敲;众敌来犯,战鼓隆 隆。 当地人是决不会向外人披 露“鼓语”的奥妙,特别是在 原始森林地带,居民们对“鼓 语”更是守口如瓶,当地传统 法律规定,若有人向外界人泄 露鼓语秘密,将受到本部或者 本地区最严厉的惩罚。
樱花尼罗河畔的歌声 回停 止主 页
世界古代文明之谜---金字塔
播放
停止
相关资源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播 停
放 止
相关资源
电影《我是谁》片段
非洲歌舞音乐特点
• 节奏鲜明强烈 • 同时伴有喊叫。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4
会说话的鼓——传讯鼓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 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 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 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鼓声的节 奏及高低抑扬,完全根据语言而来。
大 撒 沙 哈 漠 拉
非洲大草原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尼罗河畔的歌声》
尼罗河畔的歌声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尼罗河畔的歌声》这首深受人们喜欢的埃及民歌,
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描写人们在土地上劳动的场面。第二段 描写劳动之余阳光下,椰树下人们吹奏着“阿拉戈”,摇着 铃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景象,表现出埃及人民爽朗豪放的性格。 歌曲为大调式,具有较浓郁的埃及风格。由两个乐段加尾 声构成,歌曲多处采用了 节奏,热情欢 快,旋律优美婉转。第二乐段音区上移,与第一乐段形成对 比。结尾处节奏拉宽并采用弱结束,令人回味。
依呀呀欧雷欧
歌曲欣赏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F
2 4
片段欣赏
全曲欣赏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请大家根据图示,右手划拍, 准确唱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扎伊尔民歌
4
1=F
2 4
《依呀呀欧雷欧》
5554 31
2221 75
05 4
3423 1112 171
依呀呀欧雷欧
片段欣赏
全曲欣赏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划船曲
咿呀呀欧雷欧
飞驰的鹰
小伙伴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4
木头鼓(Ekwe) 或叫“非洲木鱼”,用一整片木头, 在两端各挖一个穿透木体的长方洞而成。由于两个洞的洞 壁厚度不相同,所以敲在两边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木头 鼓除了用来演奏音乐外,也主要用来传递讯息和示警等。
划船曲
咿呀呀欧雷欧
飞驰的鹰
小伙伴
练 习 樱 花 尼罗河畔的歌声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4
5
非洲音乐:在非洲大陆,以撒哈 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 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 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 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 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 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 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 说的非洲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 音乐。
• X X X X X X X XX XX X XXX XX
X X X X X X X X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4
黑人音乐:非洲黑人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良 好而丰富的节奏感,他们使用多种多样的打击乐器, 产生出复杂而丰富多彩的节奏、节拍,美洲黑人的音 乐节奏大致是以二拍子为基础的,不断加入切分音节 奏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律动。
歌曲图片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尼罗河畔的歌声
1=G 2 4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歌曲图片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咿呀呀呕雷呕》:在非洲中西部有一个国家,它更跨赤 道,有“非洲心脏”之称,它就是非洲古代文明的基地之 一扎伊尔。扎伊尔的音乐具有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功 能。 这首歌曲音域只有八度,歌中多切分节奏、多重复手法, 这是非洲黑人音乐特征之一。这首歌曲表达了扎伊尔人民 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扬。
播
放
停
止
相关资源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1
2
3
4
听辨以下乐曲中出现了几种乐器,分别是以下图中的 哪几种乐器? 播放 答案 ABC
A 阿戈戈
B 卡巴沙
C 传讯鼓
依呀呀欧雷欧
D 木鱼
返 回
停 止
主 页
请用鼓声来表现下列情绪: 热烈 沉重 平静---紧张---平静
学习提示
综合测评
我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