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地基本经济问题
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地有限性. 经济资源地有限性人类欲望地无限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选择地原则
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即选择资源最优配置地方案
资源配置地方式——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混合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地定义与研究对象
、广义地说,西方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地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地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分配社会产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方经济学研究地是人与物地关系.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地
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地定义[]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地经济行为和相应地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地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价格机制将稀缺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树木)(居民户、厂商)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解决地问题——资源配置研究方法——个量分析(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
、微观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地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社会经济中地有关总量地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
利用资源地问题.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森林).解决地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经济变量地总量指标)(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解决地问题不同、中心理论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联系
.研究目地相同(对人们地经济活动提供正确地指导,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在理论上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地基础
.都采用实证分析为主地方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地范畴
二、实证经济学(客观性)与规范经济学(主观性)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地区别——是否以一定地价值判断为依据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经济变量地两种类型内生变量(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地变量
)与外生变量(由外部因素决定可以影响内生变量地变量)
存量与流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地变量地数值
流量——一定时间内发生地变量变动地数值
二、边际分析三、均衡分析
均衡是指在一定地条件下,经济系统最终达到一种态势,如果没有外在因素地改变,这种态势将一直保持下去或者重复出现.(经济学定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它: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四、静态分析(时间、无具体变动过程),比较静态分析(一次变动)与动态分析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地发展历程
一、西方经济学地萌芽阶段——重商主义(世纪—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莫·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地财富
、主要观点: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增加财富
二、西方经济学地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世纪中叶—世纪年代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地性质和原因地研究》
、主要观点:强调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增长,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主义,让市场这只“看不见地手”自发地调节经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西方微观经济学地成型阶段——新古典经济学(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萨伊
、主要观点:自由放任古典经济学地延续
价值观念、研究对象、研究中心不同
四、西方宏观经济学地形成和发展阶段——当代经济学(世纪年代———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要观点:放弃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政策基调地宏观经济学地理论体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一、需求地基本理论
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购买欲望;有购买能力
(二)影响需求地主要因素
、商品本身地价格、相关商品地价格
、消费者地收入水平和社会收入分配地平等程度(商品地需求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化)
、消费者地偏好、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和收入地预期
、政府地消费政策、人口数量与结构地变动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四)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反映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地关系地理论.
二、供给地基本理论(一)供给地含义
作为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出售欲望.有供应能力
(二)影响供给地主要因素
、生产者地目标、商品本身地价格、相关商品地价格、生产要素地价格
、生产技术地变动、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地预期、政府地政策
第二节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
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地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由于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地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地状态.
、决定均衡价格地是需求与供给,它们像剪刀地两边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市场上各种商品地均衡价格是最后地结果,它地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通过供求双方地竞争自发地形成地.
.价格调节经济地条件
各经济单位(厂商和居民户)作为独立地经济实体存在
存在市场 市场竞争地完全性
、价格调节经济地作用
传递情况.提供一种刺激. 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
、价格调节经济地方式
(二)价格机制地缺陷
由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地条件不充分会使其作用受到限制
价格机制对经济地调节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因而其破坏性不可避免
价格机制调节地后果不一定合理(如农业、生活必需品)
(三)价格政策(均衡价格理论地运用)
、支持价格(价格地板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地生产而规定地该行业产品地最低价格(工资、农产品等) 、限制价格(价格天花板
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地某种物品地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地利与弊
利:有利于社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
弊: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导致产品长期短缺现象
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地同时造成严重地浪费
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地败坏(寻租、走后门等)
、税收对价格地影响
第三节 弹性理论 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地微小变动地反应程度.(经济学定义
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d E Q
P P Q P P Q Q •∆∆=∆∆=d E 需求弹性地分类:°需求完全无弹性 °需求完全有弹性 °单位需求弹性
°需求缺乏弹性 °需求富有弹性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变动趋势
、总效用():消费者从一定量地某种物品消费中所得到地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地消费量所增加地满足程度,即最后增加地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 具有地效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拥有越多,欲望越低
三、基数效用论地结论
(三)消费者均衡地实现条件 (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