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首军金点子案例

徐首军金点子案例

“2012年诸城市中小学(幼儿园)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解决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游离现象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诸多新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大多倡导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改变了过去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学生自学效率低下,有的学生身在神离;小组合作仅仅是表面形式的活跃,有的小组的学生借机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生展示时其它学生很多根本不听,自己干自己的;这些数学课堂中的游离者对课堂秩序其实是一种隐性的破坏,起初不易被老师发觉,因而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注意和提醒,等到课堂气氛有所反应时,课堂学习效益已经受损,甚至出现有的游离于课堂外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毫无反应的情况。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数学成绩急剧下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了偏科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我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结合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努力研究课堂各环节的游离现象的解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地动起来,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大大减少在课堂中游离现象,对数学逐步产生信心,从而喜欢上数学。

各环节的具体办法如下:
1、课堂导入提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较好的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重视一节课的导人环节。

我总是尽可能的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平移这一节,我列举了刚试飞成功的神舟七号飞船,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时采用一些趣味故事来引入新课,有时采用抢答等方式复习以前的知识来导入新课。

总之,通过这一环节我尽可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游离消灭在萌芽阶段。

2、自学环节有任务
在导入新课后,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尽量要简洁易懂,同时要求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最基本的知识,让他们带着目标和任务去自学。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时间不能过长,过长会导致效率下降,但时间也不能过短,过短会导致学生对本节掌握的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似是而非的过去。

具体时间应根据本节知识的难易确定。

学生自习完后一定要出几个关于本节基本知识的题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弄虚作假。

如对于定义,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于例题的推理,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

特别是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一定要做到严格,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认真自学的习惯,形成习惯后可采取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等方式比自学成效,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防止在自学阶段产生游离现象。

3、小组交流重实效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基本事实认定和成员间进行互助落实的一个环节,对于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落实基础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组织。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一些交流习惯。

要求不管采取一帮一、一帮多还是多帮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确保基础目标达成。

在这一环节
我通常出一两个中等难度的题目来检查小组的交流情况。

同时了解各小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
题,为下一环节师生交流奠定基础,这一环节我常采取各组同号的竞争,看哪个小组交流的
更彻底,刚开始对交流出色的小组一定及时的表扬,对交流不彻底的小组提出批评和鼓励,
基本知识主要检查5,6号,久而久之,5,6号的同学数学学习会有很大提高,对数学也会逐步产生信心,游离者会大幅减少。

4、巩固练习问缘由
针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由我引导学生来解决其中最难的一个。

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老师怎样来处理问题和讲解问题的。

看老师是否也只讲解解题步骤,鼓励学生上台和老
师一比高下,看谁比老师讲的更好,不但能分析出思路,还能分析出理由。

在刚开始时学生
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上台后背对同学;学生讲解声音很小;学生讲解只注重讲步
骤等。

对此,我通常采取鼓励的方式给予解决。

如:这个同学的站姿很到位,这个同学的声
音比以前强多了,这个同学的讲解注重了分析和方法,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各方面的能
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的课堂练习纸必须在下课后,马上收起来检查,以确保数学课堂上学生是真正动起来了,巩固练习没法糊弄。

5、检测反馈查漏缺
通过查阅资料或根据以往教学精选一组题目对本节课进行自我诊断,限定时间完成,当堂在小组内交换批阅修改,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突出的问题或共性
问题在下一节课合作解决,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竞争小组交换批阅,可以
防止学生弄虚作假,真实的反映出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数计入小组量化,以此来督促小组的
互帮互助。

6、课堂小结深记忆
在每堂课的知识解决完后,我都会组织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加以回顾。

常采取学生谈收获,注意事项,谈困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

最后由我再做最后的补充及谈几点注意的事
项,然后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知识点或易错点记在课本上或课堂记录本上,以此来加深对
本节知识的理解。

我非常注重这一环节的实施,定期比一比,评选课堂记录小明星。

7、课后延伸分层次
一堂课无论老师怎样严格要求,由于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学生掌握的不可能一样。

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采取了分层次来布置作业。

A类题是必做题,这一类
题目基本上体现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B类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这一类题目往往是基
本知识的拔高,有一定的难度,对做出来的同学我会采取表扬鼓励的措施来鼓励他们,让他
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的作业,我往往会写一段简洁的评语,来鼓励学生产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减少课堂游离现象,课堂中应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如果只注重结果评价,很容易在课堂中造成游离现象,因此,评价应过程和结果并重。

1、软评:
软价:即语言评价,它不仅仅是一种判断,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赏识、引导和促进,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发展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总是及时捕捉“精彩”,让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和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你的方法真好,比老师的方法更容易;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的思路太好了,坚持下去,你的数学一定会很出色的;很好,最近某某的进步很大,坚持
下去,你的数学一定会赶上去的等等,学生的发言更热烈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当然,纯粹的赞扬要么让人觉得虚伪,要么让受赞扬者骄傲自大。

所以,赞扬要适度,既不吝啬感情,不流于简单叫“好”;又不言过其实,适当而明确。

2、硬评:
硬评:即用分数来对学生和小组做出评价。

在平日的评价中,我采取评价个人和评价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互帮互助,奖励分既奖到个人又奖到小组,当然,罚分既扣到个人又扣到小组,使个体与小集体联系在一起,借助小集体的力量来约束个体。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弄虚作假,一组的记分员记二组的,二组的记分员记三组的,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组的记分员记一组的,这样可使小组的得分更准确。

具体的评价方法是: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且回答准确的,一、二号得1分,三、四号得2分,五、六号得3分。

鼓励学困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也借助小组的力量来帮助后进生。

为了公平此项得分仅限老师不点名提问而能主动起来回答问题。

对于课堂检测取小组4人得分的平均分,为了公平课堂检测由竞争小组批阅,导学稿下课还给本人。

导学稿课堂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课下由正副组长帮着解决。

通过软评和硬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游离现象明显减少直至降到最低,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三、收到的成效
实行新举措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普遍的感觉学好数学并不难,并且很乐意去学。

同时,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课堂紧张而又活跃、快
乐,每一位学生都会因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有了自信,特别是许多后进生,他们不仅成绩有
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上次期末测验中班里56人有27人得A等,有19
人的了B等,有9人得了C等,1人得了D等,级部E等100多人我班无一人,学生在课堂
上的游离现象大大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