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复习学生已经知道的归纳段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
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用概括法概括段意。
2、在课上练习时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段落练习小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有关阅读短文的练习,请大家回忆:我们归纳的阅读短文四步法是什么?
阅读四步: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细读短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3、带着问题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4、检查。
过渡:第二步了解每段的意思非常重要,为完成第三步做好准备,而概括段意又是大家感觉最困难的,今天我们就进行概括段意的练习(课件),通过今天的练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很大收获,不过这可需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现在,就需要转动你的小脑筋了!我们看第一篇短文。
二、探究方法:
1、摘首句:
指名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能用哪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这场雪好美啊!雪花满天飞舞,她给树木、房屋披上了晶亮的银装,她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远远望去,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qì)的童话世界!
——节选自《冬》
预设:我用“这场雪好美啊!”来概括。
引导: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都在写这场雪怎么美
师:这场雪好美啊,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师:观察老师写的和你们找的段意有什么不同啊?
生:标点符号
师:当我们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是陈述句的形式(板书:陈述句)师:那这段段意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这场雪十分美。
师:你积累的词汇真多!刚才我们找到的段意是短文的第几句?
生:第一句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摘首句。
过渡:那你们猜猜有摘首句,还会有哪种方法呢?
生:摘尾句。
师:你瞧,首对应的就是尾,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2、摘尾句:
出示另一篇短文
读短文,生思考如何概括段意
爸爸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
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
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
他真是个烟筒子啊!
——节选自《我的爸爸》
预设:用摘尾句的方法。
生:段意是:爸爸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用手指板书:陈述句)怎么修改一下?
生:应该是陈述句的形式——爸爸是个烟筒子。
3、首尾同摘:
过渡:下面,我们自己做个小练习,怎么样?
爸爸是个乒乓球迷。
每当他知道晚上有乒(pīng)乓(pāng)球比赛时,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忘了吃饭。
这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又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
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
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
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默读短文,找出段意,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要仔细读,和刚才的短文特别相似。
预设1:我摘的是第一句
预设2:最后一句
引导:到底写了爸爸的几个特点?
生:两个,爱看乒乓球,爱吸烟。
师:那我们应该既摘首句,又摘尾句,这叫什么?
板书:首尾同摘
指名生:爸爸是个乒乓球迷,(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板书:简洁完整
4、过渡摘后:
过渡:同学们,你们不一会就总结出了这三种方法了,那老师也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消息,乔薇同学写的作文还选到了这次准备的小片段中。
师范读
爷爷不仅喜欢养花,还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他每天晨练后都爱去小区传达室看各种各样的报纸。
每天中午和晚上都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
他像一个信息传递员,把收集到的重要信息传递给爸爸、妈妈和我,让我们了解世界和平状况,每天天气情况和各种有趣的新闻。
——节选自学生作文《我爱爷爷》
师:这一段可以怎样概括呢?
生:第一句。
引导:你们看,这一句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你认为这段怎么概括?
预设1:爷爷不仅喜欢养花,还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引导:介绍了爷爷几个特点?
生:一个,那你可以怎么概括?
预设2:爷爷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师:为什么这样概括?
生:这段只写了爷爷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引导:为什么后半句加上了爷爷?
生:要完整。
师:你摘的是过渡句的后半句概括本段段意。
起个名字——过渡摘后
师:那前半句呢?
过渡:类似这篇文章的课文,你还学过哪篇呢?(课件:不仅···还···)生:《锡林郭勒大草原》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过渡的句子独立成一段,就是一个过渡段,采用这种方法,怎么概括?师:过渡句、过渡段真妙啊,有了它,就可以把两部分内容自然的衔接起来,使文章连贯,看来我们也要争取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过渡句。
.
师:我们总结的这些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摘出短文中的句子
师:板书(重点句),起个名字直接摘句法,也就是可以直接摘出原文中的重点句作为段意。
在摘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符合这些要求(用手示意板书上的注意事项)。
师:除了直摘法,你猜还会有什么方法?
预设:间接摘句法。
师:间接,就是不能直接概括,我们就要找到概括的要点,也就是概括段意不可缺少的要素,把这些要素合并起来概括段意,就叫它要素归并法。
(板书)
二、要素归并法:
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关键是要找到这些要素,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好方法,这就是用表格的方法来找齐要素。
咱们先来看概括写事文章用的表格。
1、写事:表格:
引导:看看写事的文章要找到哪些要素?
指导看表格:首先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其次,可以加上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清楚;最后,把这些要素合并、串联起来,通顺、简洁地概括成一句话。
师:可在书上批出表格中要填写的几项
一天,马良来到了一个地方,那儿遇上干旱,庄稼都快枯死了。
农民没有水车,用木桶背水浇地,真够吃力的。
马良说:“我给你们画几架水车吧!”农民们又了水车,都很高兴。
这时候,人堆里忽然站出来几个官兵,拿铁链往马良颈上一套,又把他抓去了。
(对照投影看表格)
师引导:你从每行读懂了什么?
生分别说每行的意思,师补充(注意层次)
生填表
师生交流,一名学生前面展示
师:为什么你没把马良的话全写上?
生:简洁
师总结:
2、写景表格:
过渡:写事的文章,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写景的文章要抓哪些要素呢?我们来看概括写景文章的表格,有哪些要素?景物(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下面,我们做练习。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节选自《桂林山水》
预设:写的是漓江。
引导:这段节选自《桂林山水》,写漓江,就是在写桂林的——学生接:水。
师:归纳时,不出现比喻句、拟人句这些修辞手法,一般也不出现形容词,这样才能做到简洁。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请你速读,能不能按写景文章的表格进行概括?(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
我抬头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那么旺(wàng)盛;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火红的花儿迎风招展,好象在对风儿点头;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儿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可爱极了!
四、小结:
师:你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你的收获?(引导看板书)
师:同学们,如果你认真练习,时间长了,这些表格就可以在你的心里了,那时你的概括能力就会很强了,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