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xx第二十一中学201X-201x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xx第二十一中学201X-201x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2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说明: 1.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

于是,针对考生开办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

书院分官私两类。

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

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

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

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作好文章并背熟,一旦考到,直接默写出来。

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由此可见,模拟考试以提高中榜率,古人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

更神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

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简直神乎其神。

乾道二年和乾道八年,他在为母亲和父亲守丧时,开办了“高考补习班”,亲自编写《丽泽讲义》《东莱博议》等辅导教材,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

特别是针对科考,吕祖谦还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

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

吕祖谦最得意的学生巩丰在《咏玩珠亭》中说:“岁时来上冢,车马隘阡陌。

念昔事先生,同门至千百。

”在当时,“同门至千百”可谓天文数字。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北京晚报·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的“补习班”是伴随着科举产生的,其中名气最大、招牌最亮的非书院莫属。

B.私人书院产生于唐末至五代期间,宋代、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宋仁宗起多次遭到打压。

C.私人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佛教禅林讲经制度的模仿。

D.官办书院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书院的产生、发展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存在着一定关系。

B.文章第三、四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论证古代通过模拟考试提高中榜率。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书院的功能”,论述的重点是私人书院。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突出了来私人书院“补习”的学生数目之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欧阳修、朱熹等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所以当时的人愿意出资兴建书院。

B.因私人书院打破了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所以虽遭打压但未根绝。

C.只要熟读四书五经,熟悉八股文的写法,掌握“年度热点问题”,就能通过科举考试。

D.吕祖谦针对科考,对书院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大胆创新,于是前来学习的人很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隧道符浩勇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工又要转场了。

王山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黄草崖。

黄草崖在西南边陲,山势陡峭,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却随着隧道开凿,扬名天下。

雨后的山野,一片朦胧;远方,如黛的群山,更显出深邃和险峻。

王山坐在轮椅上,支开推车人,面对黄草崖隧道里深深远去的铁轨,心海泛潮……一年前,他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率领勘探队查看地形,就发现此处地形结构复杂,打通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果不其然,在半年前深入掘进中,就遇上了钻挖隧道最忌讳的断层。

由于石质偏软,漏水涌泥,各种凶险情况层出不穷。

在一次高难度引爆软脆围岩时,他当仁不让,亲临现场操作,却被意外的塌方压残了双腿。

昨天,通车的庆典刚刚开过,洞口边,还残留着燃放鞭炮的纸屑以及装过鲜花的草篓。

他听说,筑路工忘情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们呐喊、欢呼、拥抱,汗珠和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下,喜悦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大山里和蔚蓝的天空中回响……忽然,一个小男孩童稚的声音冲进他的耳膜:“妈,那叔叔怎么坐那种车?”“那是叔叔的腿不能走路。

”“他为什么不能走路?”“叔叔的腿伤残了。

”“那是怎么伤的?”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不远处泊了一辆色泽光亮的奔驰轿车。

他循着传过来的声音转过身去,看见一位打扮时尚、颇具姿色的少妇正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比画着交谈。

小男孩满脸稚气,阳光打在他脸上,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是为了山野里响起第一声火车穿行的笛声,是为了大山回响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声,为了你还有你妈妈……就是凿挖隧道,引爆软脆围岩而伤残的……”王山在心里大声回答。

“那是叔叔小时候……不听他妈妈的话,像张阿姨家的小毛,乱闯马路,给车撞的——”少妇故作嗔怪地回答了小男孩的问话。

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慌,王山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

他在心里大声地叫冤:我没有不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乱闯过马路。

王山小时候生活在寂寞的大山里,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他之所以报考桥梁工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山里人的命运。

他的假腿不能使劲地跺地了,幸存的手攥成了一团。

他向着少妇盯了一眼,少妇没有注意,挪到车边打电话去了。

小男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这才松开了拳头。

小男孩问:“叔叔,你的腿不能走路?”他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小男孩又问:“你的腿不是还好吗?”他只轻轻一声:“那是假的。

”“小时候,你怎么不好好听妈妈的话呢?……”小男孩满脸遗憾。

他的鼻子一酸:“哦,不……”“小圆,走,我们走……”少妇打完手机,向小男孩招手。

小男孩清朗地应了一声:“哎……”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倏然,王山的双眸模糊了。

黑暗的隧道无言地伸向远方。

洞口边,鞭炮响过了,留下的是碎纸屑;鲜花谢去了,遗落的是空空的草篓……(选自2018年3期《小说选刊》,有改动)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

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误会,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世态人情,举重若轻,发人深思。

B.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

犹如一出戏剧,尺水兴波,展现了“王山”和“少妇”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中“他听说他们呐喊、欢呼、拥抱”和接下来“他在心里大声’回答”,貌似平淡的叙述,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必要的蓄势和铺垫。

D.面对小孩的询问,王山“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反映了王山此时内心痛苦万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是因生气而不愿理睬。

5.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

(6分)6.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7月15日,国家药监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相关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

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材料二: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

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疫苗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针对企业故意造假的恶劣行为,要建立严格的惩戒体系,让企业为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

对疫苗这类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务必要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建立带电的“高压线”。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

(摘编自《新华时评:保护疫苗安全的高压线一定要带高压电!》)材料三:事实上,在这起“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在一次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生生物所生产某批“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当时,该公司也解释称,“该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

这些劝慰公众的公关话语,与如今公报所说的“没有不良反应”何其相似,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从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再到这次“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安全警钟屡屡敲响。

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该整改的整改,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