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旅游出行分析报告

云南省旅游出行分析报告

云南省旅游出行调研分析
一、云南省旅游概况
(一)2016年云南省旅游经济指标
2016年云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31.0%,其中国内旅游者4.25亿人次,同比增长31.69%;旅游总收入4726.25亿元,同比增长44.1%,人均消费1096.1元/人次,同比增长9.93%。

(以上数据来自中商情网)(二)节假日接待人数发展趋势
以2015年云南省1-12月旅游收入情况来看,除11月全省旅游收入呈现最高峰,其他月份发展比较均衡。

其中12月份最低,7、8月份暑假期间旅游收入处于较高水平。

总体来看,人们更倾向于错峰游,避免节假日扎堆游。

图1.2 云南省2015年1-12月旅游收入柱状图
(数据来源:云南省旅游政务网)(三)景点分布情况
云南景点旅游线路主要有四条经典线路:昆明周边游,
包括民族村、世博园、昆明西山风景区、石林、九乡、轿子山等地;东南线主要包括弥勒——普者黑——建水三地;西北线主要包括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地;西南线主要包括腾冲——瑞丽——西双版纳三地。

云南省景点分布可参见图1.1。

由图1.1可知云南主要旅游景区分布在云南省中西部地区。

图1.1 云南省风景名胜图
(四)地区分布情况
云南省各个地州各具旅游特色,昆明地区主要以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大理丽江以历史文化古城及自然风光为主,迪庆以民族特色高原景色为主,腾冲以历史文化和地热火山为主,德宏和版纳以民族文化、热带风光和边境旅游为主,各地州旅游资源分布跨度大,但发展相对均衡。

昆明作为云
南省会,是云南旅游必经之地,也是云南旅游集散地,旅游经济指标相对各地州高的多。

以云南几个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指标为例,说明发展均衡情况,详见表1.1。

由下表可以看出,昆明地区旅游经济最为旺盛,丽江、版纳、大理三大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均远低于昆明,其中丽江旅游经济发展最好,版纳次之。

表1.1 2016年云南省主要旅游城市经济数据
(数据来源:云南省旅游政务网)
二、云南省旅游交通概况
(一)公路、铁路、机场建设情况
2016年云南省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4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7万公里;目前云南铁路里程约3000km,主要铁路有贵昆、成昆、南昆、沪昆客专、云桂客专及昆河、蒙宝等干线,详见图2.1。

在今后几年通过泛亚铁路、滇藏铁路等的规划建设达到6000km。

云南省现有昆明、昭通、文山、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保山、腾冲、芒市、临沧、思茅、版纳共12个机场,大部分机场分布在滇西地区。

详见图2.1。

图2.1 云南省旅游交通图
图2.2云南省机场布局示意图
(二)交通网络与景点耦合情况
由图2.1和图2.2 可看出,我省公路网络和机场布局比较完善,并且与旅游景区极为耦合,重点旅游城市基本建有机场,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实现景区全覆盖,完善的公路网路为驾车游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铁路网与旅游景点分布的耦合度较低,云南铁路网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东北、云南大部
分景点分布在滇中、滇西南、滇西北。

(三)出行方式选择比例分析
以昆明市为例,2016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198.05万人次(包括国内外旅客);2016年城区五大汽车客运站旅客发送量约2300万人次(主要为省内旅客);2016年昆明铁路客运旅客吞吐量9125万人次(包括省内外游客)。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列车旅客量占到了58%左右,是出行主要工具。

三、高铁助推旅游经济
2016年12月28日,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云南自此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必将深刻改变云南区域发展的时空观、边界观、区位观、资源观,经济社会发展将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云南来说,抓住拥抱高铁的契机,把旅游经济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是理所当然的。

(一)高铁开通前后旅游经济变化
由2017和2016上半年旅游经济指标对比(详见表3.1)可以看出,高铁开通后,云南省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最明显的是国内游客接待人次增长48.31%,国内旅游收入增56.12%,旅游业总收入增长54.53%。

表3.1高铁开通前后旅游经济指标对比
(二)“十三五”高铁规划
2020年云南省高速铁路建设营运里程将达到1700公里,其中,国家主导约1200公里、云南主导城际高铁约500公里。

到2030年,高速铁路总规模约3100公里(城际铁路约1500公里),实现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丽江市9个州市通高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3个州市通过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的快速铁路连接。

(三)高铁效应初步体现
随着沪昆、云桂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高铁成为出游交通的新选择,借助高铁正式运营,昆明与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南宁、贵阳等地游客资源互换更为便捷,2017年春节黄金周7天高铁入昆旅客量20.74万人,超过航空入昆旅客运载量,高铁效应初步体现,为我市旅游注入新的动力。

四、全省自驾游市场需求
(一)2016年自驾游情况
2016年昆明旅游市场游客接待中散客所占比例为87.45%,团队游客占比为12.55%,较2015年同期相比,以
散客出游的游客所占比重增加了6.19个百分点,团队出游的游客占比则下降了6.19个百分点。

旅行社组织团队游客人数只占我市全部旅游市场份额的15.51 %;星级宾馆饭店住宿团队接待量占比仅为25.67%,同比下降4.54%。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游客采取了自助旅游、自驾车、散客旅游等自由行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

(二)高铁开通后自驾游情况
2017年随着我市交通网络建设持续完善、高铁时代到来、春节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假日期间入昆自驾游、高铁游人数大幅攀升,带动假日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来自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的自驾游车辆大量涌入我市,自驾游赴我市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自驾游车辆数量约180万辆次。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通过主要公路进出昆明的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次。

另外,以自驾游、自由行为主的散客数量已远远超越团队游人数,并领跑旅游市场,成为假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三)自驾游发展趋势
截止2017年10月8日17时,根据昆明“数字旅游”平台动态数据统计,国庆中秋长假共接待旅游团队5122个,同比减少 5.5%。

接待游客人数8.67万人次,同比减少18.35%,其中一日游团队量较去年同期比下降48.09%。

通过团队接待情况变化充分体现出假日旅游市场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和特点,假日期间散客旅游成为来昆游客出游的主流,多游客倾向于自行设计线路,开展个性化自助旅游,借助发达、便捷的OTA渠道,预订酒店和景区门票,散客自助游模式已成为假日旅游消费主流,传统旅游方式不断改变。

五、结语
(一)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必要性凸显
通过对2016年以及2017年旅游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以看出,云南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并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后,更是呈现加速上涨趋势。

出行交通作为旅游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因旅游发展的需要被不断完善。

从云南独特旅游资源来看,一是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且分布不均,二是独特的多民族文化风情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地州,三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

游客要真正感受云南风光的魅力,是无法仅通过一种交通工具就能实现的,常常需要公路、铁路、飞机相结合,才能深入感受原生态自然风光的隽秀,又避免旅途过于过于劳累。

从个性化旅游方式需求方面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军,他们更倾向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公共交通无缝对接是满足他们个性化旅
游方案的前提条件。

(二)公共交通无缝衔接可行性具备
到2030年,云南9个州市开通高铁,省外游客将通过高铁更快更便捷地深入云南腹地,而云南各地发达的公路网络正好延展了铁路运输。

强大的互联网功能,为游客出行提供了详细信息。

打开互联网,不仅能快速查找到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信息,还可根据游客需求制定出行方案。

当交通无缝衔接体系建立后,旅客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公共交通满足所有旅行愿望。

在租赁经济和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汽车租赁、房车租赁、摩托租赁、自行车租赁等业态纷纷出现,而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是在传统车辆租赁模式上引入互联网功能,使得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更加便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