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提纲
一、惯性、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 的性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 迫使它 这种状态。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 ,无论物体是否受力,无论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一切物体都具有 。
4、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 有关, 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
5、当汽车紧急刹车时,旅客向前倾倒,这种现象说明人 惯性;当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旅客不发生倾倒,这种情况人 惯性(均选填“有”或“还有”)。
6、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二、杠杆
1、 定义:在 下绕着
转动的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 支点: 。
用字母O ② 动力: 。
用字母 F 1 ③ 阻力: 。
用字母 F 2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在 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
④ 动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 阻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状态:杠杆 或 。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
公式表示为: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三、滑轮
1、 定滑轮:
① 定义:中间的 不动的滑轮。
② 定滑轮的实质: 杠杆 ③ 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
④ 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或速度)
F =v G
2、 动滑轮: ①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 滑轮的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
③ 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力(费 倍距离)
①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考虑动滑轮重力时)有: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速度)=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或速度)
即:v F =2v G
四、机械功(用字母W 表示)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___________上通过一段__________,这个力就对物体
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__ _______;二是___ _________。
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式中F 表示作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 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根据公式1J=1__________。
2、把两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 J 。
3、功的计算公式: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各量的单位:W 用J ,F 用N ,S 用m ②其中的S 是在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使用任何机械都只能 或省 但不能 。
可见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 的。
5、有公式W=FS 可知,功跟 和在 方向移动的 两个因素有关。
五、功率(用字母P 表示)
1、单位时间里____________叫做功率,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功率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计算功率的公式是:____________,功率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表示,根据公式1W=1______________,推导公式P=______________。
(其中F 表示作用力,v 表示在F 的方向上物体运动的速度)。
2、51W 表示物体在
3、公式:P= 各量选用的单位:功率P 用 ,功W 用 ,时间t 用 。
对于匀速运动可用P= Fv 各量使用的单位:功率P 用 ,力F 用 ,速度v 用
4、有公式P=W/t 可知,功率跟 和 两个因素有关,分析功率的变化时,两个因1 1
素不能顾此失彼。
比如“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的说法错误,原因是做功时间不确定。
六、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具有 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各种能量的单位都是
2、知识结构: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______________。
4、机械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则机械能______ ______。
机械能=______+_________。
七、温度与温标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温标,符号是 ;它是规定在 下, 的温度为0℃, 的温度为100℃。
3、温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由装有 的 和封闭的 组成;水 (选填“能”或“不能”)用作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 要和被测物体 接触;读数时玻璃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细玻璃管中的 相平。
5、体温计也称 ,是常用温度计中的一种,它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刻度是 ,体温计之所以读数时离开被测物是因为体温度有个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个 ;人的正常体温是 。
八、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 ;
(2) ;
(3) ;
2、扩散的快慢与 有关, 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了 。
3、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且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激烈。
正是因机 械 能 势能 重力 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 越大、举得 ,势能就越大 弹性 势能 定义:发生 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 越大、弹性
势能就越大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为分子的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也叫做。
九、热传递
1.热传递现象:指从物体传到物体,或是从物体的传到的现象。
2.产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热传弟过程是传递的直到它们的相同为止。
3.热传递的种类:,,。
十、热量
1.热量表示物体在过程中的多少。
2.热量是能量的一种,用符号表示,单位是。
3.物体吸热时,温度会;物体放热时,温度会。
4.比热容:;单位是,读作:。
水的比热容:,它的物理意义指:。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多少关,由物质本身决定,但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发生改变,比热也会变化。
(可以和密度相类比)
5.比热容定义式为:,其中符号表示;符号表示,符号表示,符号表示。
6.热量的计算公式:,即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质的、物体的和成正比。
7.物体间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其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十一、内能
1.组成物体的所有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2.对于同一物体,内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即物体温度升高,就增加,温度降低,就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或。
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作用上是的。
十三、热机
1.叫热机。
2.内燃机一次工作的四个冲程: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注意:做功冲程发生能量,能转化为能。
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对外做功,其余冲程都是靠飞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