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舞蹈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就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
2、艺术就是现实的模仿再现,艺术就是人的情感表现。
3、艺术就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地、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就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与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形式,就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4、舞蹈,艺术的一种。
人体本身就是它的物质载体。
就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她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与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与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就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与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
它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就是审美的愉悦性与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也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5、杂技并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而就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
因此,具有更多的观赏性的娱乐性。
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就是目的,而就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性格与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6、舞蹈就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7、舞蹈动作,一般大致可以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A表情性动作,就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与性格特征的动作。
B说明性动作,就是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与具体内容的动作。
C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一般没有明显的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与衬托的作用,有时也用它作为表情性动作与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与连接的过渡动作。
8、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与纵深感,长于表现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
能够抒发人物豪情满怀、勇往直前与明朗、乐观等情感与性格。
竖线:径直向前的竖线,具有强劲的动势,可以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与压力感,长于表现那些正面前进的舞蹈。
横线:一般表现缓与、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
圆线:一般给人以柔与、流畅、匀称与延绵不断的感觉。
曲折线:一般给人活泼、跳荡与游动不稳定的感觉。
9、舞蹈的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
一般来说,方形给人以稳定感觉,三角形给人以力量,圆弧形则带有柔与流畅之感。
菱形、梯形一般给人有开阔的概念。
10、根据国内外众多优秀舞剧的创作经验,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与“在叙事中抒情”就是情节性舞蹈与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11、我们认为,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A、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B、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与气氛进行渲染与衬托。
C、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代与展现剧情的任务。
12、广义的舞蹈:指的就是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组织美化、具有节律的动态的人体文化现象,均可瞧作就是舞蹈或者就是亚舞蹈,它既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兼有其她功能。
13、狭义的舞蹈:指的就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14、审美中介:领会、感受社会事物、自然景物或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美的中间媒介。
舞蹈的社会功能就是以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出的客观存在,但就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能取得何等效果,则与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她们才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她们中产生作用与影响。
15、不同种类的舞蹈,都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反映与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一般的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舞蹈的种类与体裁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就会不断的发出新的舞蹈艺术品种,出现新的舞蹈体裁,舞蹈形式的演变与发展也将会更加复杂多样。
特别就是我国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更加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单独提高,我国舞蹈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16、根据舞蹈的作用与目的来划分,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两大类。
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17、艺术舞蹈:一、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与当代舞四类。
二、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与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三、根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与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与戏剧性舞蹈三类。
18、艺术舞蹈就是指由专业与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与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19、民间舞就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累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其主要艺术特点:①、载歌载舞,自由活泼。
②、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③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④自娱娱人,意旨统一。
⑤、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20、对舞蹈起源有各种学说:模仿论、游戏论、巫术伦、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
21、劳动综合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与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与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的冲动的审美需要,它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22、舞蹈在人们生活中不能像原始时代那样独领风骚,这就是时代、历史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能以此就断然认为就是舞蹈本省的退步。
舞蹈艺术本身只就是在各种艺术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中,只有在与各种艺术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结合,才能更快的发展自己与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23、舞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意识与社会思潮的影响。
特别就是某一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处于支配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地位的意识形态,对舞蹈发展的影响就会更直接,作用也就更大。
24、我们认为社会生活就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就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这个完整的运动发展过程。
25、舞蹈艺术确实就是一门长于抒情,重在表现,但又就是最接近于再现艺术的表现性艺术。
26、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就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一真、善为内容的形式的规律。
美的规律内涵相当丰富,逐一归纳,至少有五个规定性:第一,它就是属于人的规律,只能对自由自觉的活动的人类适用,而对动物不发生作用,动物就是不能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动物的产品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
第二,只能确定人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有意义,就就是说人之所以能认识、掌握运用美的规律,只就是因为她能自由的生产劳动,能在认识,遵循对象的规律与尺度的同时,把自己衡量对象的尺度与本质力量通过对象化劳动物化在上面,实现自己预定的目的,这种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才具有审美性质,才符合美的规律。
也就就是说,对象的审美性质或美,以及主体的审美意识或美德,就深藏在人的对象化劳动这一无穷无尽的源泉之中。
第三,因此,美的规律不但同客体(对象)的尺度有关,而且更同主体(人)的尺度有关,这种统一就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真与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主题与客体的统一。
第四,尺度主要就是外在感性形式的尺度,所以善的规律主要也就是指形式美的规律(包括客体形式美与对形式美感受两方面的规律)。
第五,美的规律本身也有一个历史的生成与发展、丰富的过程,而不就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封闭系统。
27、研究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是研究舞蹈艺术的重要方面。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与形式。
事物的内容就是构成这一事物内在要素的总与:形式则就是该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化,就是内在要素的组合方式与表现形态。
28、舞蹈作品就是舞蹈家的主观审美意识,以舞蹈为手段对客观世界的感应、反映与抒发。
29、舞蹈作品的形式则有“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之分。
舞蹈作品的内在形式就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示,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展现方式;舞蹈作品的外在形式,则就是指示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即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语言。
30、题材就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就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一、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强烈的动作性:舞蹈艺术就是通过人体节奏鲜明的动作与形象生动的姿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主题思想,而题材既然就是编导从广阔的生活中,选择出来作为作品材料的一组生活现象,就是编导所要直接表现的具体事物,那么,这组生活现象就应该就是便于人体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的。
一般来说(不就是绝对的,只就是比较而言),动作性越强就越适合舞蹈表现;缺乏动作性,就难以用唔到表现。
二、舞蹈题材的选择应富有激动而饱满的感情:舞蹈艺术不仅就是人体“动”的艺术,而且就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它就是人类感情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
舞蹈题材应具有动作性,但又绝不就是凡能动起来的题材都适合舞蹈,只有既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又具有激动而饱满的情感的题材才就是最适合舞蹈表现的。
31、主题就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与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与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