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做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

本节可分为三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部分掌握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最后一部分了解大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和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学生学情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微课视频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学生自己课下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魔术引入:瓶内吹气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大气压的存在
1、学生探究大气压存在的活动视频展示
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
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
有压力、压强。

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
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
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感兴趣
观察思考
学生自己课下操作,课
堂上用视频形式展现,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
氛热烈
学生解释
学生讨论
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1)大气压产生原因: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教师演示“覆杯”实验
引出问题:我们做过“覆杯”实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让杯的中水流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将装满水的杯子倒扣在水槽中。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液面可以替代原来的纸板?
继续提问:大气压能不能支撑更高的水柱吗?我们来试一试。

逐步用加高容器来做实验,每一步的操作都能成功。

然后,播放《大气压能支撑多高的水柱》的视频,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找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进一步提问:大气压强能撑起多高的水柱?
二、大气压的数值
“大气压确实存在,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测量方法
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出示】空盒压强计和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

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

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2、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2)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通过自制气压计)答:
(1)硬纸片掉下(2)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可能答不出来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思考。

现象:
1、可乐罐变瘪了。

2、小试管上升,水流下来
3、可乐瓶被压瘪了
4、鸡蛋压进广口瓶中
学生回答:水柱太高,操作不方便
可以用密度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