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汇总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汇总


三、创新成果
一、井底压温仪的调试使用
井底压温仪程序界面
井底压力温度曲线
利用该套设备现场监测压裂井压力降数据8井次,由于直接监测井底压力, 消除了井筒储集效应,使得解释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三、创新成果
二、试井解释软件的引进消化
试井分析软件界面
曲线拟合示意图
与中科大渗流研究所合作,引进了美国HyperEnergy Technologies LLC 的试
四、ACA(After Closure Analysis)试井技 术
该技术由国际著名压裂专家Nolte在1997年率先提出,通过监测小型 压裂压力降数据,可以解释出低渗透储层的地层参数。
二、研究内容
小结
1、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研究,得到了在考虑启动压
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和双重介质条件下的试井解释图版。 2、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的特殊性,低渗透油藏压裂井
-2 log(tD )
不同渗透率模数对比图 由于介质变形的影响,中后期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都逐渐偏离达 西渗流曲线,并且随着渗透率模数的增加,偏离幅度加大。
二、研究内容
三、双重介质低渗油藏试井解释模型
二、研究内容
三、双重介质低渗油藏试井解释模型
井筒续流 过渡流
裂缝径 向流
裂缝加基 质径向流
二、研究内容
从导数曲线上看出: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数曲线上翘,类 似于封闭边界的曲线特征。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 说明由于存在启动压力,低渗透油藏存在极限流动半径。
二、研究内容
二、考虑压力敏感性的试井解释模型
1 (r e D PD PD ) PD rD rD D rD t D 1 rD PD (rD , t D ) t D 0 0 dPwD D PD PD C e 1 D dt D rD r 1 D P P Se D PD PD D wD r D rD 1 lim PD (rD , t D ) 0 rD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曲线特征
FC Kf W
FCD
Kf W K Xf
Sf
bS K
2x f K S (
1)
一、技术现状
存在问题
1、没有考虑低渗非线性渗流特征:
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
2、没有考虑微裂缝+非线性渗流:
双重介质
3、压恢试井解释技术关井周期长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很难监测到径向流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 压裂试井解释技术研究
采油院压裂酸化和天然气开采研究所
2010年6月
一、技术现状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成果
四、现场应用
一、技术现状
胜利06-08年共实施压裂1175井次,增油141.4×104吨
提高地层渗流能力,建立高导流通道
压裂增产机理 径向流动 双线性流动
解除井筒附近污染,消除附加压降
井软件系统SpecTest4.0,并对低渗透油藏模块进行了改进。
三、创新成果
二、试井解释软件的引进消化
新型的早期试井解释图版
多个地层压力下的IPR曲线
针对油井和水井在压力测试中无径向流问题,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地层的油
井、水井压力资料进行早期试井解释,并能实现产能预测。
三、创新成果
三、ACA试井解释技术
压裂前压力恢复试井
压裂后压力恢复试井 压裂试井技术
优选压裂层段 评价压裂效果 评价裂缝有效期、压 裂液和支撑剂的性能
压裂后不同时期压力恢复试井 压裂后干扰试井
确定主裂缝方向
一、技术现状
压恢试井解释评价压裂效果
过渡段 续流段 线性流段 续流段 拟径向流段
拟径向流段 双线性流段
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曲线特征
一、技术现状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成果
四、现场应用
四、现场应用
一、重复压裂时机选择
序 号 1 2 3 4
油井
施工日期
有效期 天 735 613 96 304
支撑缝长m
缝宽 mm 3.9 3.1 7.32 3.8
导流能力 Dc.cm 58.5 46.5 109.8 57.0
测试时间(压裂后) 天 512 623 371 204
等效缝长 m 12.5 6.5 10.1 20.7
等效导流能力 Dc.cm 13.4 9 12.4 30.2
技术实施:通过对小型压裂压力降数据进行解释,获得裂缝参数和地层参数;

技术优势:由于小型压裂的注入量少,裂缝闭合所需时间短,线性流出现的快;
同时比较容易观察到径向流。
三、创新成果
三、ACA试井解释技术
流动域划分
解释结果
利用流动域鉴别技术,划分出依赖于储层的线性流和径向流,并通过图版拟
合分别得到裂缝参数和地层参数。
一、技术现状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成果
四、现场应用
二、研究内容
一、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试井解释模型
v
最小启动压力梯度
E e D d C c b
A a
B
P L
最大启动压力梯度
拟启动压力梯度
利用实验测定的启动压力,在模型中附加一项压力降,体现出启动压力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
一、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试井解释模型
渗透率变化模数:
1 K K P
K K0 e Pi P
引入渗透率变化模数,反应不同压力下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二、研究内容
二、考虑压力敏感性的试井解释模型
2
log(PD)& log(P'D*tD)
1
0
-1
压力-渗透率模数0.1 压力导数-渗透率模数0.1 压力-渗透率模数0.05 压力导数-渗透率模数0.05 压力-不考虑压敏 压力导数-不考虑压敏 -1 0 1 2 3 4 5 6 7 8
比如对中高渗油藏,需要造短宽缝,而对低渗特低渗油藏,需要造长窄缝;然而 无论采用压前还是压后试井,都需要很长的关井周期。
利用试井技术获得储层参数,特别是渗透率,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压裂方案,
理论根据:Nolte K. G.“Background for CalibrationTest”;
ACA
of Fracture
的试井解释存在曲线拟合困难、监测时间长和可信度低的问题。 3、利用ACA技术,通过对压力降的解释,可以较快、较准地 得到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的地层参数。
一、技术现状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成果
四、现场应用
三、创新成果
一、井底压温仪的调试使用
技术指标:耐温170 ℃;耐压150MPa;存储数据点:1 ×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