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成药解析——清肺化痰丸(OTC)

常用中成药解析——清肺化痰丸(OTC)

清肺化痰丸(OTC)解析
药物成份:
酒黄芩60g、苦杏仁60g、瓜蒌子60g、川贝母30g、胆南星(砂炒)30g、法半夏(砂炒)60g、陈皮60g、茯苓60g、麸炒枳壳60g、蜜麻黄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炒莱菔子30g、蜜款冬花30g、甘草30g。

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6克),一日2次。

阳性药:杏仁、法半夏、陈皮、蜜麻黄、白苏子、款冬花。

平性药:茯苓、桔梗、莱菔子、甘草。

阴性药:黄芩、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枳壳。

君药:麻黄
解析:
杏仁: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陈皮: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苏子:辛,温。

归肺、脾、大肠经。

下气,消痰,润肺,宽肠。

款冬花:辛,温。

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莱菔子:辛、甘,平。

归脾、胃、肺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瓜蒌子: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清肺化痰,滑肠通便。

川贝母:苦、甘,微寒。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胆南星:性凉,味苦、微辛。

归肺、肝、脾经。

清性热化痰,息风定惊。

枳壳:苦、辛、酸,温。

归经、脾、胃经。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阳性药物稍多,阴性药物稍少,大致阴阳平衡,针对寒热错杂;药物功效以宣肺降逆为主,针对气滞痰饮实证;阳明少阴太阴合病,属厥阴。

方剂中,蜜麻黄、杏仁、法半夏、白苏子、款冬花、莱菔子,宣肺降逆;黄芩、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茯苓、桔梗,清热化痰;陈皮、枳壳,理气宽中。

整个方剂以宣肺降逆为主,清热化痰为辅,兼顾理气宽中。

适用于寒热夹杂,寒热偏盛者慎用。

清肺化痰丸与复方鲜竹沥液比较:
清肺化痰丸,以宣肺降逆为主,清热化痰为辅,兼顾理气宽中。

适用于寒热夹杂,即寒热不偏盛者。

复方鲜竹沥液,整个方剂以清热化痰为主,降逆止咳为辅。

适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