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
大背景下,美国调整了意识形态外 交的手段,开始以经济贸易或者跨国企 业经营为手段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和意识 形态等软实力的扩张,在实施经济霸权 的同时达到实施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霸 权的目的。例如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发达
而 今, 将 新 闻 作 为 故 事 的 形 式 进 行处理创作已不再是惊世骇俗的离经叛 道,它已经成为一种叙事技巧,甚至故 事化的新闻报道或表述已成为媒体发展 的一种潮流。在电视新闻中,美国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60 分钟》 的基本模式就是在一个小时里讲述几个 新闻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条故事化 的新闻。制片人休伊特说,《60 分钟》 就是要用“讲故事”取代“探讨问题”。 经济新闻中的“华尔街日报体”也是新 闻故事化的有力例证。在我国,故事化 的写作方式被大量运用到新闻当中。都 市报是典型的例子,如《华西都市报》 为使报纸更具可读性,就明确主张新闻 故事化写作。电视媒体中,《东方时空》 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可谓是中国电视
结语
新新闻主义从产生、盛极一时到隐 匿犹如昙花一现。但它对传统新闻高高 在上的姿态、单一的叙事模式大胆质疑; 融合文学手法进行新闻写作,既是一种 批判传统与权威的勇气,更是一种创新 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
代,传媒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新闻 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 意力取代信息成了稀缺资源。面对此种 形势,新新闻主义的一系列理念在今天 来看,仍是大有裨益的。
斯斯坦爆发的“郁金香革命”中,总统 阿斯卡·阿卡耶夫及其政府倒台。有大 量证据显示,中亚爆发的一系列革命背 后,美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刚解 体,美国便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 计划,动用一切资源在独联体各国“培 植民主土壤”,“营造民主气氛”,“物色 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要把独
联体各国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美 国通过索罗斯基金会、自由之家等政府 或非政府性质的基金会,向这些地区的 非政府组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利用 当地报社、电视台等媒体,迫切地将美 国“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输出。表面 上是美国在帮助后社会主义国家由权威 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但实际上是美国 在后社会主义国家培植亲美势力,企图 在战略上孤立俄罗斯,“民主”只不过 是一个幌子。这便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意 识形态外交的开端。
管理体制以及高效运行的传播机制,也 弱势的影响,将难以抵挡美国等西方发
为提高美国意识形态传播效率提供了必 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冲击。因此,我们在
要的社会条件。
清楚地分析美国意识形态外交方法的同
第三,网络传播使美国意识形态传 时,还要看清美国利用各项网络技术,
播更具整体性效应。网络是一个体系, 在互联网上实施意识形态外交,对其他
网络条件下,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
的身份,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相对自由 对其意识形态外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地传播自己的观点甚至政治思想,而客 并且在互联网上实施的信息霸权和文化
体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接触来自各个 霸权的扩张也开始呈现出强势化的特
主体所传播的思想。
点,对其他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形
其次,网络传播使得美国意识形态 成了严峻的挑战。
传播更加高效化。网络传播体系是十分
在信息方面,网上的信息传播是非
敏感的,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任何一个微 常不对称的,信息的流向主要是由发达
小举动,都能在互联网上有所反应,并 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信息、
迅速波及到现实世界中的任何角落,从 科技信息流入,同时意识形态、价值观
而对现实的外交活动产生巨大的刺激作 念等文化信息也开始整合移入,从而使
用,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③网络在传 其他国家原有的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
播信息方面速度快、共享性强、覆盖面 态受到压抑和影响。并且,以美国为首
广,网络凭借其极快的传播速度,可以 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
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某个国家的新政策、 互联网技术,从而掌握了信息的控制权,
新理论、新思潮传播给受众,而其他国 促进了其信息霸权的实施。而这一现实
结构的无等级观念,保证了意识形态传 情况、配合联动,从而使意识形态传播
播主体与客体的平等性。“在信息社会 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因此,网络技术
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人都有权享 的这种关联性,也大大提高了意识形态
受信息和知识。”②而网络中无主体自由 传播的整体性效应。
的格局,使得网民有独立的人格、独立
新闻故事化的起源 ;中央电视台的《社 会记录》、《新闻调查》等节目,也都以 故事的角度剖析社会现象 ;网络体育新 闻故事化曾风靡一时。
可见,新新闻主义提倡的新闻故事 化是顺应了新闻发展趋势的。它是对传 统新闻写作手法的一种大胆创新而树立 起的全新的新闻风格,体现了“传者中 心论”向“受者中心论”的转变。
首先,网络传播使美国意识形态传 播更加突出民主化。美国的意识形态传 播,是一个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输自身 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本国文化及政治 思想的过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 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美国意识形
态扩张的强制性,使其文化和意识形态 过程中,就可以实现政府、团体、公司、
的传播具有了一种民主化的色彩。网络 个人等多种力量便利地交流信息、沟通
理论视野
● 黄玉琼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
一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利用各种手 段对苏联实施意识形态外交,意识形态 的侵略也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个 不可忽略的因素。冷战结束后,苏联解 体,以反攻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国 随即将意识形态外交的触角伸向了中亚 独联体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 中国自然也成为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主 要目标。但是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 美国意识形态外交手段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它具有整体性、协同性的属性。网络内 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早日制定合
各个节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构成了 理的意识形态安全应对战略,积极应对
一个跨地域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把众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侵略,才能
多的社会领域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呈 有效地避免出现意识形态危机。
现出“一体化”的特性。在非网络条件下,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1 青年记者·2010年9月中
理论视野
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交往的 扩大,传播其价值观念,并利用自己的 强势地位,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 意识形态影响力。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以后,美国意识形态传播的 手段更加多样化 :借助于知识产权贸易 的增加,直接扩大美国和西方文化意识 形态在我国的影响 ;利用货物贸易范围 的扩大,带动美国和西方文化意识形态 在我国的传播 ;通过服务贸易的广阔开 展,多途径地传播西方生活方式 ;利用 国际贸易规则,使一些人逐步接受西方 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还有一些发达 国家在经济贸易中附加政治条件 :利用 最惠国待遇问题,提出“人权”、民主 方面的要求 ;通过经济制裁,强行推行 西方价值观 ;以经济利益为诱饵,使一 些国家的改革按照西方的意图进行 ;利 用援助和贸易,培植亲西方势力。①
家的网民可以迅速并随时了解到这个国 强化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意识,使文化全
家发生的事件,这便大大提高了传播速 球化、意识形态全球化实际上成为西方
度。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速度的加 化,国家惯例也将变为西方规则。像中
快、信息和受众数量的增加,必然会间 国这些非西方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
接提高传播的效果。而网络开放灵活的 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受到经济技术方面
注释 : ①【美】迈克尔·埃默里 埃德温·埃 默里著,展江等译 :《美国新闻史》[M],新 华出版社,2001 年版 ②【美】莫里斯·迪克斯坦 :《伊甸园之 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85 年版 ③ Schramm W.The Nature of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26 (3),256-269,(1949) ④罗以澄 胡亚平 :《挑战现实理性 构 建浪漫真实——解读新新闻主义的价值观及 其叙事结构》,《现代传播》,2004 年第 2 期
注释 :
由于传播主体在不同的场所、以不同的 方式存在,彼此之间在传播意识形态过 程中,往往难以联系和配合,容易导致 传播能力分散、减弱甚至抵消。而在今 天的网络传播条件下,可以做到在不同 时间、不同地点作用于同一对象。美国
①张骥等 :《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 战 略 》[M], 人 民 出 版 社,2010 年 版, 第 254 ~ 258 页
②安南 :《共同努力建设信息社会》[N], 《人民邮电报》,2003 年 5 月 16 日
③唐小松 黄忠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外 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8 年第 6 期
以及一些西方传播机构在意识形态传播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2 青年记者·2010年9月中
三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计 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也已经成熟,并逐渐 走向大众化。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资源,对这种 资源占有的越多,就越能有效地实现自 己的利益。信息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的特殊载体,信息的传播也是意识形态 的传播,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 意识形态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也不断提 高。所以,利用信息霸权进行意识形态 扩张,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意识形态外交 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上信息相对自由 的流通与传播,使之成为美国传播意识 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美国进行意识形 态扩张的有效途径。并且,因为互联网 自身的一些特性,使美国的意识形态外 交呈现出新的特点 :
21 世纪初,在中亚多国先后爆发了 颜色革命。2003 年,格鲁吉亚爆发“玫 瑰革命”,反对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成功 推翻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成立了新的 政府;2004 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 由于亚努科维奇在选举中舞弊激起大量 民众示威游行,他的对手维克托·尤先 科最后掌握了政权 ;2005 年,在吉尔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