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对华输出意识形态 来源:《江海学刊》 |作者:董德(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 | 上传时间:2013-02-03 15:37 我要评论(0)字号:小大
美国在重视和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推进其霸权主义战略。长期以来,美国重视非政府组织、现代传播媒体、宗教、外交以及经济等途径的综合运用,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以实现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目标。
美国利用非政府组织对华意识形态输出的变化 美国利用非政府组织输出意识形态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一个关于对外宣传的“史密斯—蒙特法案” (Smith-MundtAct)。该法案明确规定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①,只要是民间组织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都不要介入。该法案从法律层面 巩固和加强了美国国家的外宣工作,成为美国对外宣传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法理依据。从该法案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在意识形态输出方面,美国政府与各类民间智库、 基金会在提供经费、制定政策乃至人员交流等方面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结成了一个政治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据统计,美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经费投入 主要源自6万多家与美国政府价值观完全一致的民间基金会,其资金总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如福特基金会在全球共资助9000多家机构。这些机构源源不断 地向世界各国输出精神文化产品,传播其主流意识形态,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理念。在亚洲尤其是中亚地区,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各种非政府组织在中亚从事经济、文 化活动,以此将中亚国家吸纳到美国治下的“民主社会”中,其中以美国索罗斯基金会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在‘颜色革命’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③。
在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方面,美国政府通过非政府组织输出的途径主要有:支持或授意思想库开展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通过非政府组织具体负责实施对华意识 形态输出和渗透甚至搞颠覆、破坏活动,具体包括资助中国各界精英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事相关艺术创作、明里或暗里扶持中国国内持不同政见的组织或个 人引导舆论或制造事端,等等。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将美国智库有关中国专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华决策,其主要途径有:(1)智库的研究者直接到政府任职。例 如,肯尼迪就任总统以后,在福特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等智库推动下,国务院专门新设主管教育和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曾任福特基金会教育项目主管的菲利 普?库卜斯出任这一新职;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务卿赖斯就是大学教授,他们通过在政府担任要职具体实施包括对华在内的意识形态输出与渗透。(2)提交研究报 告或其他研究成果如出版刊物和著作,或受政府授意提前释放有关政府信息。例如,2005年9月20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题为 《中国往何处去:从会员到责任》的报告中首次公开提出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对华政策,成为后来以鹰派为主导的布什政府对华战略做出重大调 整的前奏。(3)利用大众传媒就中国问题大造国际舆论、间接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美国大型智库都设有专门公共关系部门,负责与全球各大媒体沟通联络。智库 研究人员借大众传媒发表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对中国说三道四、评头论足。(4)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许多智库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专题学术研讨 会,研讨内容很多与中国有关。
由此可见,美国基金会在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作为“政策设计网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既是资金的来源,又是政策的发起 者”④,同时也是政策的具体推进者和实施者,在这一过程中,直接的幕后指使和操控者就是美国政府。美国的基金会、思想库和政府之间呈现出一个互动三角形的 运行状态。即由基金会出资来支持各类思想库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思想库则以他们的研究成果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政府则通过税法及相关法规来对基金会进行监管, 形成了互动的三角形之间的运作流程。再加上基金会、思想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人员频繁交流,提高了这一运作流程的效率。这些人都是美国的政治精英和社会精 英,他们是美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基金会正是体现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维护的也是以他们为代表的那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尼克松认为,西 方国家的专家、学者、科学技术人员、旅行家、旅游者、西方官员、文艺体育工作者、留学生、探亲访友者等等都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载体,是自觉的流动的宣 传员⑤;而集中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著作则有效地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别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传播到世界 各国,通过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呼吁每个镇压持不同政见者的国家要结束其压迫,信任其人民,并给予其公民应得的自由”,并“竭力寻找并会见民主运动的 活动家,竭力寻找要求人权的人们”,以期实现美国分裂他国以达到自身目的的险恶用心。
美国重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华输出意识形态 美国1954年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最佳途径不是通过一般民众,而是通过舆论精英来引导和影响舆论。该研究报告还认为,任何一 国(或地区)真正能够主导和影响舆论的人不会超过总人口的5%,另外10%的民众则起着配角作用,而其余85%的人群则都是盲目的追随者和跟风者。发挥舆 论精英的作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深知舆论传媒在思想控制和对外战略中的作用,十分注重并善于运用互联 网等现代传媒⑥来引导舆论、获取国内外支持并达到对目标国实行“和平演变”的目的。
美国始终将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工具,在意识形态宣传的实践中对传媒的运用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经常以大量虚假的宣传欺骗广大受众。 例如,美国对伊战争的宣传就是一例。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形式就是借助大众媒体———国际互联网、电影、电视、广播、广告、通俗音乐、杂志等公开或隐蔽 地展开意识形态宣传,以西方社会制度等理念来同化他国国民,以达到西化其他国家的目的。⑦其中,“新闻报道已成为上层建筑领域中控制、操纵社会意识的得天 独厚的一种意识形态,人们没有理由、也无法回绝它的意识形态性质”⑧。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一家,就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个新闻中心, 出版80多种杂志,60多种期刊,设立了近2000家电视台、广播台、转播台,用60多种语言广播内容庞杂的各种节目。美国的卫星电视频道覆盖全球,其电 影、音乐更是充斥各国,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播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这些媒体还常常捕风捉影,搬弄是非,煽动反共情绪和民族分离倾 向”⑨。一份刊物曾说,“西方电视就是要通过卫星打开亚洲包括中国的‘潘多拉盒子’,使亚洲各国政府没有多少办法把西方电视节目排斥在国门之外”⑩。目 前,美国90%的传媒市场实际上由默多克的媒体帝国等5大公司所控制。这种对媒体和舆论的控制最近一二十年尤为严重,成为政府和利益集团更多地攫取财富的 第二战场。美国国内的新闻业二十年前被50家大公司所掌控、十年前被10家大公司所掌控,直到本世纪初的2000年几乎被五大财团所掌控和垄断。例如默多 克的媒体帝国就直接控制了英国六张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日总发行量达到2500万份,占全英人口的近一半。这种财团等利益集团对媒体的控制既保护了偏见,又 扩散了偏见,掩盖了新闻的实质,是不符合新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如果这一垄断趋势持续加强,国际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更多的“默多克现象”,势必对全球的 公平正义和人权保护构成挑战和威胁,同时这一趋势还越来越成为对美国所标榜的“新闻自由”的极大嘲讽,影响美国作为真正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在对华意识形态输出上,希拉里在上任后多次就中国的互联网管制问题发表干涉性言论,其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所谓网络自由的缺口,达到更便捷地输出其 “自由”、“民主”价值观的用心。然而,在美国国内,美国政府以及媒体对新闻宣传的管制与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管制和控制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及阶段 目标紧密相关,密切地配合着美国的国家战略和民主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输出战略。美国政府和媒体巨头利用美国普通民众没有可靠途径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便利条 件,往往是先“设定关于中国的认识、思想以及解释”,主要就知识产权、民主、人权、西藏、台湾、新疆以及环境污染等议题,根据其全球战略和外交转型的需 要,经常交叉运用媒体进行有所侧重的宣传和报道,通过媒体迅速传输给国内外公众,“民众对这些看法的接受和认同最终将支持统治阶级的利益”瑏瑡。难怪参 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弗兰克?简兹(FrankJannuzi)说,“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中国形象部分源于美国媒体的报道,部分源于政客的操作”。这既 是对内宣传的需要,也是全球传播的主要指导思想。
另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广泛,这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打开了文化通道。通过文化途径实施意识形态输出,主要来源于美国人 的自我优越感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的坚定信念。在此前提下,美国很难容忍它认为属于“邪恶”异己的存在,必须在“正义”的旗号下除之而后快。因 此,“美国不能容忍差异,当它常常是不情愿地卷入世界事务时,便会试图把其他国家转变成自己的形象”。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下,美国的媒体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宣 传功能。他们国家通过影视、广播、网络、书报等各类媒体向我国输出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政治理念等,并同时对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歪曲宣传。美国著名学者 乔姆斯基(N.Chomsky)和赫曼(E.Herman)发现美国媒体传播“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控制的机制,不仅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把任 何反对现存美国制度的行为贴上反共标签。不仅如此,他们指出,反共已经成为美国媒体界的一种宗教,大多数人对这一宗教已经是完全内化”瑏瑣。近几年来,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和经济贸易协议等各种途径持续扩大对中国“大片”的出口,不管是巨额的经济效益还是其意识形态输出,美国对中国的大片出口都做出了很大贡 献,美国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中国,慢慢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中国青少年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美国的 好感。
美国利用宗教对华输出意识形态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和系统的价值判断体系,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宗教思想是美国外交思想的基石,在全球推广 “宗教自由”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