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实践-XX公司-从企业日常问题(案例)吸取教训序企划部的同志将这本《蔷薇集》送到我的案头,请我写序。
看到集子的名字,问其意,答曰:精选汇编的案例,大多是揭露企业内部“丑陋”的现象,犹如一枝带刺的蔷薇。
我忽然间想起一则寓言:一只青蛙放在沸水后,它会立即做出反应,从沸水中跳出,如把青蛙放入凉水,它会悠哉游哉,从容不迫,给容器慢慢加温,青蛙仍会感到若无其事,泰然处之,感觉舒服极了。
当温度再慢慢升高时,青蛙将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
尽管环境没有限制青蛙逃脱困境,但它最终还是被煮死了。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具有思维能力的人而言,会不会产生“青蛙现象”呢我看是有的。
因为量变产生质变。
小富即安、小富即喜,不思学习,不思创新,正是一种“青蛙现象”。
遇沸水即跳,固然机敏,然而在温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善于面对新的变化,迎接新机制,却需要高超的战略眼光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
我们可以把《蔷薇集》中所精选的生动和鲜活的案例看成是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避免“青蛙现象”的一个明鉴。
案例分析和教育已成为我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武器。
案例中,有的反映我们的观念陈旧问题,有的反映了我们管理工作中的“盲点”问题,有的则反映了我们的流程和制度本身的问题等。
事实上,《蔷薇集》中的案例,不能也不可能包括公司所有的问题和现象,但这些案例确实揭露了公司存在的许多弊病,揭示了我们工作中的诸多失误,给我们以警醒!我之所以在公司倡导推行案例教育和管理,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倡导树立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已有的成绩,如何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将是最难的,因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一样;二是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案例分析和管理,将教训、失败总结出来,使自己和他人以此为鉴,减少重复性错误,不断完善提高;三是促使管理人员学会思考各种问题。
通过推行案例管理,促使管理人员认真思考分析身边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实践,不少管理者不仅敢于主动暴露自己的不足,认真思考,找出原因,制定措施,而且把它编成案例,教育他人。
这充分说明他们能勤于思考、勇于挑战自己,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但也有一些管理者却不是这样,既害怕暴露自己的问题,更不敢揭露他人的问题,不是对问题不敏感就是遇到问题绕着走。
如果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就会损害企业,最终也将害了自己。
希望企划部同志把案例管理这项工作扎实持续有效开展下去,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也希望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通过这项活动使我们各项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学习是人的生存和提高手段,也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手段。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里,单纯靠以往那种灌输的学习与培训已远远不够,应该创造一个自我学习的氛围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案例教育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行案例管理不是我们的首创,但创新并不排斥模仿,况且我们的案例教育仅仅是模仿了别人的形式,但内容却是我们自己的,包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也紧密结合了我们企业的实际。
如果说是模仿,那也是在模仿中进行了创新。
因此,这本《蔷薇集》读来使人感到亲切、明晰,具有较强的改进工作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建议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认真读一读这个集子,努力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不断的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为公司的全面快速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二○○三年四月十四日于江苏射阳双灯生态工业园从品种混淆事情中该吸取点什么六月中旬的某天,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质检人员像往常一样,按照原纸质量以口头方式向成品车间下达了加工定级标准。
即:分切包装加工一批两特殊品种规格(390mm×258mm,18张/包)白普纸手提袋产品。
说它特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规格和张数上它与常规品种不同,常规品种规格是(480mm×258mm,14张/包);二是销售区域不同,特殊品种规格的白普纸手提袋产品专供射阳区域销售,而常规品种规格的白普纸手提袋产品则销售范围较广。
虽然两者之间规格不同,每包张数也不一样,但两者的包装却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每包重量相同,都是两产品。
如果仅从外表看,很难区分谁是常规品种谁是特殊品种。
在生产这些两特殊规格品种的前一天,成品车间刚刚加工生产完一批两常规品种,并已入库。
当天两特殊品种加工完毕后,成品车间管理员因疏忽误以为是常规品种,因此对入库队未作特别交待(以前交待也是以口头方式),,入库队就这样将它作为常规品种入了库。
当天发货时(常规品种),才发现所入库的特殊品种与常规品种已混淆在一起了,随即成品车间召集所有入库人员对混放的产品进行重新分类,好在当天入库的特殊品种放在前一天常规品种上面,但仍有二十多件特殊品种混入常规品种无法找到,而发至市场。
这则案例中, 有几个情况很值得我们重视。
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少环节一直是这样做,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正视这些客观存在也许对我们找出原因很有帮助。
1.案例中,上道对下道的通知,均采用了口头的办法,为什么不采用书面工作单随着产品流向到下一道人手中。
如果质检人员用工作单通知成品车间切纸班长和管理员,管理员待包装完毕后填上相关内容(签上名)再传至入库队,入库队将工作单交于仓库保管员核对品种和数量,差错或许就会避免。
2.人的责任心是搞好工作的关键,但责任心不是凭空而来的,特别是问题出了后,责任是否分得清,非常重要。
本案例中,由于都是采用口头的办法,容易发生责任扯皮的现象,加之事先责任就不是很明确,这样就难保不出差错。
如果我们在采用工作票的同时,事先明确流程中的相关人员责任,在制度和程序上做好防范的话,也许差错就不会发生。
3.既然事先已经知道特殊品种和常规品种容易混淆,也知道特殊品种是专门销往射阳地区的,为什么不在入库前,在特殊品种包装上盖上“射阳”字样再入库,而非要像其他品种在发货前盖章呢如果我们对事先已知道发往何地区的产品在入库前盖章,对事先无法知道发往何地区的产品在发货前盖章以区别对待,想必差错就会减少。
从这则品种混淆的事件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杜绝和减少差错发生,各项工作规范化是前提(如书面行为代替口头行为)。
2.用制度和程序规范行为,增强责任心,控制不良结果,这才是根本。
3.执行程序,不能教条式去执行(如特殊品种在入库前盖章)。
对容易出现的差错,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防范,用程序、方法创新达到目的。
这则案例中不需要增加任何环节,仅仅是稍微调整改变一下程序,把盖章前移。
从一则案例和故事中看思维定势的惯性效应切蒸车间装球工因生产需要,需经常将料斗抬放至球口,两人抬放时,由于料斗重量在200斤以上,如要将料斗对准球口轻放,就必须身体弯腰前倾慢慢下蹲,但这样做,很不安全,不小心就会掉入蒸球。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只有将料斗抬到球口上方,直接松手。
而这样做,就会使料斗与球口上方铁板框发生严重撞击,从而使料斗底部经常脱焊和变形,甚至曾发生过角铁、扁铁掉下来砸伤人的事故。
为了不影响料斗的使用,车间维修人员不停地“坏了焊(修)、焊(修)好了再坏,坏了再修”多少年一直这样重复进行。
不仅始终存在着安全隐患,而且花费了车间维修人员在这方面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了物力和财力。
时间久了,在人们心目中,认为就该这样。
对这一问题,真的就该这样吗切蒸车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经过摸索,车间仅配备了软吊钩装置就能较彻底解决了以前重复无数次的维修。
这一小小的改革,使车间装球工再也不为抬料斗安全发愁了,料斗也不经常坏了,维修人员再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做重复无谓的劳动了,终于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检查设备和保养设备了。
这则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鲜活案例,使我们不禁想起下面一则与此有关的故事。
一头小象,从小就被一根很细的麻绳拴到一棵树上,一直到它长成了大象,它仍然还是那么被拴着。
一个小孩看到后,问他的爸爸,为什么大象不挣脱绳子逃走呢他爸爸告诉他,因为这头象小时侯就被这根绳子拴着,它挣了好多次,都没有挣开,所以,它以为自己永远都不能挣开这个束缚。
一直到它长成大象,它仍然还是被这么一根细细的绳子拴着。
以上案例和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思维定势的惯性效应问题。
如案例中的抬料斗工作,为什么这么多年沿袭至今一直这样,直到目前才解决。
我们避开责任心等其它因素不谈,仅从思维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是由于人们在头脑当中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早先都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也就这么过来了,不是也没发生什么大问题吗”或者在平时根本不认为这些是问题。
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惯性,就会固化人的思维,就会跳不出原有的“框框”,就会束缚人的思考和创新(可喜的是,切蒸车间打破习惯思维、做法,已取得了成效)。
同样在栓小象故事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旦形成思维定势惯性,即使后来条件发生变化(自己已长大,有能力挣脱绳子)的时候,仍不会考虑到,认为自己永远挣不脱绳子呢!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要被思维定势惯性牵着“跑”,要学会用多种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要学会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思维,而不是单项思维,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思维定势所束缚,才不会被思维定势的惯性牵着“跑”。
在不合格品即将发出的时刻------十月六日下午,方块纸成品库在产品发货装车时,一批纸中有10多件400g箱装纸未打包装带,而且在已打包装带的质量上也存在不规范现象(打包带松紧不一、偏斜)。
被公司领导在检查工作时发现,责令返工。
此事虽然很快得到了纠正,但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先不说为什么没有打包装带,就说没有打包装带的箱子在装车时,为什么仓库保管员、出库运输人员等许多人没有看见,是熟视无睹还是漠不关心如果不是公司领导偶然检查发现,这样的产品发到市场,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这种无视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在我们其他工作中也存在呢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果大家明知道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或者其他工作存在问题而不去及时地制止和反映,那才是我们企业的最大的潜在危机呢!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在我们有些人的头脑中缺少责任感和荣誉感,没有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此,我们不仅要从制度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来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而且要从理念和文化上来提升员工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和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箱子不打包装带和部分箱子出现打包带偏斜、松紧不一的现象。
1、按常规,车间每次接到计划单后,随即做好备料工作,但当天领料时,仓库没有打包扣(成品车间发料室剩余的物料也不够当班使用),而市场又急等供货。
在这种情况下,车间在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要求紧急采购物资的同时,组织内部生产加工,准备对未打包的产品待次日打包扣购进后再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