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
编制:审核:
被指导施工队:施工队负责人:日期:年月日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一般水利水电施工与民用建筑中钢筋对焊工艺。
2 施工准备
1.1材料:钢筋,必须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1.2机具:手动钢筋对焊机。
1.3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持有钢筋对焊操作证。
1.4作业条件:电源必须满足对焊机使用要求,气温不低于-20℃。
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3操作工艺
3.1对焊工艺
连续闪光焊的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
施焊时,先闪合一次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喷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到预定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以一定的压力和迅速进行顶锻。
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3.2对焊参数
3.2.1调伸长度的选择,应使接头区域获得均匀的加热,又不致在顶锻时发生旁弯,调伸长度随着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3.2.2闪光留量的选择应使闪光过程结束时,钢筋端部能产生均匀加热,并达到足够的温度,钢筋越粗,所需闪光留量越大。
3.2.3闪光速度的控制应随着钢筋直径增大而降低,并在整个闪光过程中要由慢到快,这样在终止阶段闪光较为强烈,以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
3.2.4顶锻留量的选择应使顶锻过程结束时接头的整个断面能够获得紧密的接触,并且具有适当的塑性变形,顶锻留量分为有电顶锻和无电顶锻。
有电顶锻能消除氧化作用,使溶化金属的表面紧密结合,挤出氧化物及污秽杂质,使焊口处加热均匀。
3.2.5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是顶锻开始的0.1秒应将钢筋压缩2-3mm,以使焊口迅速闪合,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在焊口紧密封闭以后,要以适当的快速完成顶锻过程。
3.2.6顶锻压力应随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大,顶锻压力过小时熔渣和氧化了的金属粒子能可能保留在焊口内,并且由于闪光后所留下的火孔没有被挤压封闪而形成缩孔,顶锻压力无穷大时,焊口会产生裂纹。
3.2.7变压器须次用以调节电流大小,钢筋直径大,其级次要高,焊接时如火花过大并有强烈声响,应降低变压器级次,当电压降低5%左右时,应提高变压器级次一级。
对焊参数根据焊接电流和时间不同分为强参数(即大电流和短时间)和弱参数(即电流小和时间较长)两种,采用强参数,可减少接头过热并提高焊接效率,但易产生淬硬倾向,采用弱参数,可减小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
采用NU1-75型自动对焊机时闪光参数
3.3操作要点
3.3.1Ⅱ、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少,因此,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予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但16Mn钢筋特别是25Mnsl 钢筋,当其化学成份中碳、锰含量处于上限时,仍应重视对焊接头的过热和淬硬倾向,以免在热影响区脆断。
3.3.2负温对焊
负温(不低于-20℃)条件下进行闪光对焊,应采用弱参数,其措施是调伸长度适当增大,变压器级次不宜过大,闪光速度应稍慢,预热次数要增加。
使焊件接头的见红区比常温要宽些,以减小深度梯度并延缓冷却速度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3.4注意事项
3.4.1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烧伤钢筋。
如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调直或切除。
3.4.2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对焊试件(不少于二个)进行冷弯试验。
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3.4.3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
3.4.4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黑色才能放松夹具平衡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3.4.5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聚然冷却,发生脆裂。
当气温较低时,接头部位可适当用保温材料予以保温。
3.5对焊缺陷消除方法
3.5.1钢筋表面烧伤
3.5.1.1清扫电极内表面杂质。
3.5.1.2清除钢筋被夹部分铁锈。
3.5.1.3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
3.5.2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
3.5.2.1调整电极位置,增强夹具刚度。
3.5.2.2切除或矫正钢筋端头。
3.5.2.3焊接后冷却平稳取下钢筋。
3.5.3接头结合不良
3.5.3.1增加予热程序。
3.5.3.2控制二次闪光。
3.5.3.3避免过早顶锻。
3.5.4接头氧化缺陷
3.5.
4.1建立强烈而稳定的闪光。
3.5.
4.2避免过早切断电源。
3.5.
4.3增加顶锻速度和顶锻力。
3.5.5接头过浇缺陷
3.5.5.1降低变压器级次。
3.5.5.2减小预热程度。
3.5.5.3加快闪光速度。
3.5.5.4顶锻快速有力。
3.5.6热影响区淬硬脆断
3.5.6.1扩大低温加热区(见红区)。
降低温度梯度,减缓焊后冷却速度。
3.5.6.2焊后通电热处理。
3.5.7接头区域裂缝
3.5.7.1检验钢筋化学成份如不符合规定应更换。
3.5.7.2增加预热强度。
3.5.7.3减小顶锻压力。
4质量标准
4.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2JGJ18-8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5成品保护
6.1 防止钢筋对焊接头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