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的依据 (1)
3、施工准备 (1)
4、施工工艺流程 (1)
5、操作工艺要求 (2)
6、检验标准 (4)
7、主要焊接参数 (4)
8、质量控制措施 (5)
9、质量管理点 (6)
10、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6)
11、产品防护措施 (7)
12、主要安全措施 (7)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为通用本,作为钢筋闪光对焊焊接操作和检验的依据,适用于我公司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
2、编制的依据
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依据是: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9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2-2001)
3、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a、钢筋:采购的钢筋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检验报告,其性能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b、电源:380V±5%交流电
3.2、施工机具
a、对焊机——焊机的型号有UN1-100、UN1-150。
b 、工具:活动板手32㎜以下一套,3m和50m钢卷尺各一把,卡尺一把。
3.3劳动力准备
对焊机操作工: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一岗。
钢筋制作工: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对本钢筋工程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
3.4作业条件
工作棚:要宽畅,光线充足,一般跨度≮9m。
熟悉图纸,按图纸要求制作钢筋。
对焊机在操作前先检查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
钢筋端面要平口、清洁、无油污杂质。
对焊机的容量、电压要符合要求。
4、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对焊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钢筋闪光对焊流程图
5、操作工艺要求
5.1钢筋制作
钢筋级别、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5.2连续闪光对焊所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下表要求:
连续闪光对焊钢筋上限直径
5.3连续闪光对焊(一次闪光对焊):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焊和顶锻过程。
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开始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
钢筋两端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进行顶锻,再灭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5.4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对焊、预热、二次闪光对焊及顶锻过程。
a、一次闪光: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将钢筋端面闪平。
b、预热:采用连续闪光预热,就是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地轻微接触与分开,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
c、二次闪光:接着已预热的钢筋徐徐移动,使钢筋两端头仍保持接触状态,形成连续闪光。
d、顶锻:当闪光达到预定的长度后,使钢筋端头加热到了熔化点时,用力迅速进行顶锻(此过程称之为的电顶锻),再灭电后顶锻到一定的长度(此过程称之为无电顶锻)。
5.5通电热处理:把已对焊完毕的钢筋松开夹具,放大钳口距,再夹紧钢筋,接头降温至暗黑后,即采用低频脉冲式通电加热,当加热至钢筋表面暗红或桔红色时,通电结束,松开夹具,待钢筋冷却后取下钢筋。
5.6检查、检验:对已焊好的钢筋,应检查钢筋的焊口两端是否同在一中心线上,是否有裂纹等。
并按规定取样试验。
6、检验标准
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的规定,钢筋闪光对焊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6.1质量检验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并按下列规定取样试件:
a、在同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接头,如同一台班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的,应做一批计算。
b、外观检查的接头数量,应以每批中抽查10%,且不处少于10个。
力学性能试验:应从每批接头随机取样6个试件(其中3个做位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6.2对焊焊接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a、接头不得有横向裂纹。
接头轴线位移≯0.1d且≯2㎜。
外观检查结果,当有1个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的接头,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7、主要焊接参数
闪光对焊时,应选择调伸长度、顶锻留量、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
其参数详见下图、下表。
闪光对焊主要技术参数表
钢筋直径
(㎜)调伸长度
(㎜
)
预热及闪光留量(㎜)顶锻留量(㎜)总
留量
(
㎜)
焊机次级空
载电压(V)一次闪
光留量
预热
留量
二次闪
光留量
有电顶
锻留量
无电顶
锻留量
16 18 20 22 25
1.5d
1.5d
1.5d
1.5d
1.25
d
2+e
2+e
2+e
3+e
3+e
2
2
2
2
4
6
6
6
6
6
1.5
1.5
1.5
1.5
2.0
3.0
3.0
3.5
3.5
4.0
14
+e
14
+e
15
+e
16
+e
19
+e
4.0~4.5
4.5~
5.0
4.5~
5.0
4.5~
5.0
5.0
注:表中d-钢筋直径;e-两钢筋端面不平整部分的纵向长度之和。
8、质量控制措施
8.1对焊工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持证上岗。
8.2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8.3焊机的规格、焊机夹具规格与被对焊的钢筋所需的规格必须匹配。
8.4对变压器的电流要严格控制,要求电压变动≯5%。
8.5严格对被对焊钢筋的端头(150㎜范围内)清除铁锈、污泥,严格除锈工序。
8.6在对焊钢筋的端头有弯曲的,应调直或切除。
8.7在调换对焊操作工或更换钢筋规格或品种时,要先制作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
8.8操作焊工应根据钢筋品种、气温高低、电压和焊机的性能等情况,适当调整焊接参数,并准确掌握压力及加压时间。
8.9焊接完毕后应保持接头由红色变为黑色时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
8.10如果是不同钢筋直径对焊时,两端头钢筋截面之比不大于1.5倍。
8.11 操作工人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施工员应在过程中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9、质量管理点的设置
钢筋闪光对焊质量管理点的设置见下表:
钢筋闪光对焊质量管理点设置
10、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现象:闪光不稳定
防治措施:消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提高变压器级数;加快烧化速度。
10.2现象:接头有氧化膜未焊透或有夹渣。
防治措施:加快预热速度;加快临近顶锻进的烧化速度;加快顶锻速度;增大顶锻压力。
10.3现象:接头区域裂纹
防治措施:检验钢筋的C、S、P含量是否符合标准;采取低频预热法,增加预热程度。
10.4现象:接头弯折或轴线位移
防治措施:正确调整电极位置;修正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切断或矫直钢筋头。
10.5现象:焊缝金属过烧
防治措施:减小预热程度;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11、产品防护措施
11.1钢筋焊接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所应有遮盖,防止日晒雨淋。
11.2转运钢筋对焊成品不能随意抛掷,以免钢筋变形。
12、主要安全措施
a、焊接前应清理钢筋与电极表面污泥、铁锈,使电极接触良好,以免出现“打火”现象。
b、焊接完毕不要过早松开夹具,连接头处高温时不要抛掷钢筋接头,不准往高温接头上浇水,较长钢筋对接应安置台架上。
c、对焊机选择参数,包括功率和二次电压与对焊钢筋相匹配,电极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40℃,机身应接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