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呼吸系统疾病大概述(doc 41页)

关于呼吸系统疾病大概述(doc 41页)

关于呼吸系统疾病大概述(doc 41页)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 袁本通)2.药物治疗:(1) 皮质激素:吸入皮质激素:常用丙酸培氯松或丁地去炎松,用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剂吸入。

剂量为:丁地去炎松200~600ug/天。

如病人需口服皮质激素,•吸入制剂需继续使用。

吸药后漱口以减少对口咽的副作用。

口服皮质激素:强的松每天30mg用5天,如果改善缓慢需延长疗程。

疗程短于14天不必逐步减量。

(2) 茶碱:常用氨茶碱或缓释型茶碱口服,用于轻-中度发作,剂量为每公斤体重6~10mg,使血茶碱浓度保持在5~15ug/ml水平。

很多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甲氰咪哌、抗抑郁药、地尔硫草(Ditiazem)、维拉帕米、氟康唑等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

妊娠、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影响茶碱的代谢。

(3) B2-受体激动剂:短效B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叔丁喘宁(Terbutalin),需要时通过MDI或以干粉吸入,每次剂量200~400ug,5~10分钟见效,疗效持续4~6小时。

主要副作用为心悸,骨骼肌震颤。

频繁用B2激动剂提示哮喘加重,此时切忌过分或盲目地增加B2激动剂次数,要考虑合用糖皮质激素。

(4) 严重发作的治疗: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根据临床资料特别是动脉血气分析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为供氧。

支气管舒张等,B2激动剂可雾化吸入。

剂量为沙丁胺醇1ml加生理盐水2ml。

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静注氨苯硷,从未用过苯碱者首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6mg,继之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6~0.8mg静滴。

•如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升高,考虑机械通气。

(陈升汶)第四节肺炎【病史采集】1.突然或在几天内起病。

2.咳嗽:伴咳痰,可有铁锈色痰或脓痰。

3.发热:多为持续高热。

4.胸痛。

5.呼吸困难。

6.较少见的症状有咯血、呕吐、腹泻,肌肉疼痛。

严重病例可有意识改变。

【物理检查】1.体温升高2.唇泡疹。

3.患部叩诊实音,语颤增强,细湿罗音,支气管呼吸音。

4.呼吸频率加快。

5.意识改变,紫绀,低血压,见于严重病例。

【辅助检查】1.确立诊断:胸部X片。

2.确定病因:(1)血培养;(2)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3)胸水革兰氏染色和培养;(4)血清学: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测定抗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抗体。

(5)支气管镜: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病原学检查,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常需作此项检查,一般病人则很少需要。

3.确定严重程度:下列情况提示危险性升高:(1)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降低。

(2)血象:白细胞计数<4或>20×109/L。

(3)血液生化:血尿素升高,血钠降低。

(4)血白蛋白降低。

【诊断要点】1.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2.肺炎的病因诊断主要靠病原学检查,下列资料可提供有关病因的线索:(1)75%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2)50%以上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所致。

(3)吸入性肺炎要注意厌氧菌感染。

(4)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可有多种机会感染,见第6节。

(5)支原体肺炎多见15~30岁的青少年。

(6)军团菌肺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人常有高热、意识改变、肌肉疼痛、腹痛、呕吐和腹泻、低钠、低蛋白和血尿(50%病例)。

【鉴别诊断】1.肺水肿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肺栓塞4.肺癌。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1)口腔或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

(2)有低氧血症者应予吸氧。

(3)密切观察呼吸,循环状况,严重病例收进ICU。

有呼衰病例经治疗无改善者应行机械通气。

2.抗生素使用:(1)开始时抗生素的选用为经验性,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调整。

(2)轻症者可口服抗生素,严重或有呕吐者需静脉给药。

(3)疗程需至退烧,白细胞正常后三天。

多数为一周左右,严重病例需长达三周。

(4)抗生素的经验选用:1)院外获得性肺炎: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如羟氨苄基青霉素),或红霉素。

严重病例需选用第2或第3代头孢霉素,必要时同时使用红霉素。

2)院内感染肺炎:第2或第3代头孢霉素加氨基甙类抗生素。

3)吸入性肺炎: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加甲硝唑。

【疗效标准】1.体温正常。

2.白细胞恢复正常。

【出院标准】已达疗效标准。

(陈升汶)第五节肺部真菌感染【病史采集】1.易患因素: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受损,较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

2.症状:(1)咳嗽、咳痰、胸痛。

(2)全身症状:发热、消瘦、乏力。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杵状指,全身系统检查。

2.胸部检查:胸廓、胸部叩诊、触诊、呼吸音、肺部罗音的性质、部位、范围。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痰涂片及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真菌抗原皮试。

2.器械检查:(1)胸部X线;(2)纤维支气管检查;(3)肺组织活检。

【诊断要点】1.有导致免疫功能缺陷的基础病。

2.症状:发热、咳嗽、胸痛、消瘦、乏力。

3.体征:发热、消瘦、贫血征象,肺部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肺部干、湿性罗音,有时有哮鸣音。

4.实验室检查:痰中可查到真菌的菌丝或孢子,培养鉴定菌种,血中嗜酸细胞增多,见于肺曲菌病。

5.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

可呈叶、段性片状阴影,或呈块状阴影,或呈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改变,亦可呈弥漫性小结节状阴影改变。

肋骨破坏,见之于放线菌病。

局限性肺曲菌病可表现为曲菌球,呈园形或椭园形阴影,其上方冠以半月形透亮区,可随体位而变动。

6.纤维支气管检查:经保护性毛刷吸取分泌物作真菌培养。

7.其他:真菌抗原皮试,血清学检查,肺活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1.细菌性肺炎;2.肺结核;3.肺癌。

【治疗原则】放线菌感染选用青霉素,奴卡氏菌感染选用磺胺嘧啶,对多数真菌可采用广谱抗真菌药。

1.两性霉素B: 静脉点滴给药。

开始0.1mg/kg/日,以后逐渐增加剂量到每日1mg/kg。

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加5%葡萄糖液稀释,避光滴注,总量1~3g。

也可用气雾吸入。

2.咪唑类:(1)咪康唑:口服或静脉滴注,200~600mg/次,每日3次。

(2)酮康唑:口服200mg/次,每日1~2次。

(3)氟康唑:口服100~200mg/d或静脉滴注,200~400mg/d。

3.氟胞嘧啶:口服或静滴,每日4~8g,分次给药。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完全吸收,痰培养3次以上阴性。

2.好转:症状明显减轻,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痰涂片未找到菌丝、芽孢。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陈升汶)第六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艾滋病患者,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以卡氏肺孢子虫、真菌、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见。

肺孢子虫肺炎【病史采集】1.获得性或先天性免疫缺陷。

2.发热、消瘦、咳嗽、咳痰、气促、紫绀、腹泻。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口腔、视网膜、肛周。

2.专科检查:胸部触诊、叩诊,肺部呼吸音,罗音性质,范围。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痰涂片或分泌物培养,补体结合试验。

2.器械检查:(1) 胸部X线。

(2)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经纤支镜肺活检阳性率可达90%。

(3) 经皮肺穿刺。

(4) 开胸肺活检。

【诊断要点】1.艾滋病或其它免疫缺陷性疾病。

2.症状:(1) 缓起型:数周内症状逐渐出现,最初干咳,可伴发热,渐出现呼吸增快,继而呼吸困难和紫绀。

(2) 急起型:2~3日内出现高热、咳嗽、气促、紫绀,数日内频危。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少数可增高,嗜酸细胞增多,血气分析有严重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轻度增高。

痰涂片或分泌物检查。

4.胸部X线:肺门周围弥散性间质性浸润,早期呈粟粒状或网状结节状,后期融合成肺泡型实变。

5.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或活组织检查,经皮肺组织穿刺,开胸肺活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1.肺结核;2.肺炎;3.支气管炎;4.胸膜炎。

【治疗原则】1.支持、对症治疗。

2.喷他脒(Pentamidine):4mg/Kg.d,肌注或静滴,疗程2周。

3.复方新诺明:每日口服3~5g,共服14天,加碳酸氢钠,多饮水。

4.氯林可霉素:首剂0.6g静滴,继以0.3~0.45g,每日4次。

【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正常。

2. 好转:症状减轻,X线检查肺部病变稳定或部分吸收。

【出院标准】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正常,或病变稳定者可出院。

(陈升汶)第七节肺脓肿【病史采集】1.易感因素:(1)上呼吸道、口腔感染灶:齿龈炎、齿槽溢脓、龋齿等;上呼吸道、口腔手术;呕吐物及异物吸入。

(2)促使全身免疫状态和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削弱的因素:全身麻醉、镇静药过量、酗酒、癫痫发作、溺水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昏迷等。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