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制度ppt(39张)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制度ppt(39张)
危害
1. 身体危害 2. 心理危害 3. 经济危害 4. 社会危害
身体危害
1981年国际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以 来,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 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据报道 ,有2O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 传染,8O %以上的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
疾病
乙肝HBV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针 刺 伤事件报告制度
张秀芝
概述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
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 希望发生的事件。 包括压疮、坠床、 跌倒、针刺伤、医嘱错误、给药差错、 管道脱落、药物外渗、输液反应等。
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
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 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 损和出血。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预防使用中损伤
–戴手套; –整个如过果程一中个应被从血容液不污迫染;的钢针刺破 –如患一者护层抵士乳抗在胶或接手慌触套张患或,者聚可时乙寻要烯求手帮套助,;医
务戴人手员套接进触行的操血作量,比若未戴手套可 –使用能真手接空上触采有到血伤的系口血统时量;要少戴5双0%以上。针刺 –在手入术层手室乳套中胶,,手通使套过用有消弹毒性盘的传两递层器橡械胶- 不要直接传递
使用中损伤原因
• 抽血或注射后,从患者身上拔除针头
• 静脉注射后,拔除带翼针头 •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 转移血样到试管 • 断开与针尖连接的辅导静脉
管路 • 手术中传递刀片 • 缝合中
•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穿刺中, 拔除导管芯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社会危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 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原因
一、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 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 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 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 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 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
使禁用止针后运尖,输应未立盖帽的针头 即丢入利器盒 ( 处禁应 )止放将在针使头用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丢弃过程中损伤
• 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如:针头从装满利器的收集箱中突出 • 预防
– 在尖锐物被丢弃前,每次应检查尖锐物收集箱, 以确定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
丙肝HCV 艾滋病HIV
感染率 6% ~3O % 1.2% ~10% 0.2% ~0.5%
心理危害
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 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带来 工作行为的改变, 尤其是在被带HI机构报道, 1例医务 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100万 美元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 损失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即使没有 感染,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 需51~3766美元。
•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 次性锐器收集盒内。 •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 给他人料理。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 无法接触接触到的地方。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废弃物处置产品 收集箱
密封不渗漏、不穿破的黄色收集盒。
– 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
原因
二、操作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 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 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 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 使用前 • 使用中 • 使用后,丢弃前 • 丢弃中 • 不合适的废物处置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使用前损伤
•
非感染危险
–例如:抽完药物重新盖 帽的针尖。
• 预防
–单手重新盖帽技术。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去未盖帽的针头。 • 运输使用过的静脉输液器和未盖帽的注射器。 • 放置在床边的桌子、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原因: 拆卸一次性注射器再利用
预防: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分离使用过的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原因
三、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 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 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 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 – 手持锐为器0.2行0%动~时0.,25%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 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例如:使用后重新盖帽 • 抽血或注射后从注射器上移
•不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将针头放入一次性锐器收集盒
内。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护理不良事件之发生针刺伤事件报告 制度(PP T39页)
四 个 禁 止
预防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禁止使用双手重新盖帽使用过的针头
禁止必用要手时移应去使注用射单器手针头 保护技术重新盖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