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及能力
【摘要】
目的:通过讨论、学习等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综合素质及健康教育能力,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分析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对策。
方法: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强化业务学习,健康教育与护理查房、护理活动相结合,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健康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程序、完善教育途径;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等,提高综合教育能力。
了解临床护士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中自身的教育能力以及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论:随着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及能力的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价值;但同时存在(1)护士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2)教育内容局限,教材短缺,资料没有量化。
结论从转变观念着眼,护士应多渠道接受正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从理论教育人手,建立健康教育规范化程序,为病人提供真正有健康教育意义的服务。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及护理。
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因此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改变,取决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水平。
因此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1 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
1.1 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应高度重视,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列为医院工作范围,开展长期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评价的全院性健康教育工作。
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1.2 转变护理观,护理工作的范畴在不断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神圣职责,护理职责已不是单纯的发药、打针,因此,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
1.3树立护理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护理中跳出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上来约束,进入全新的具有现代健康观,现代医学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心理观、预防观的“大护理观”[1]。
现代医学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树立护理服务意识。
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护士的任务就是如何提供护理服务的[2]。
只有确立了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因此,护理人员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是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2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
2.1 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是做好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由于健康教育对许多护士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领域,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才能够胜任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文化积淀更加深厚,更好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通过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使护士深刻体会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正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化,临床护理工作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的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下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2.2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工作。
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患者权力,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
在患者沟通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充分信任感的气氛,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
和技能,增加患者信任感,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护士才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患者所需。
2.3 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护士每天大多数时间需要与患者交往。
在与患者相处中,采用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患者文化水平不一致性,护士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护士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要独具匠心、敢于创新、采用综合手段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来满足不同患者的学习需求。
2.4 加强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性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正确进行取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护理人员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抉择,而评判性思维是认识过程更合理的保证。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意识的学习开放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自信等,以使自己能成为在复杂护理环境中进行正确选择人才。
2.5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就要学习护理伦理学、心理、人文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会关心他人[3]。
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文关怀教育可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认得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4]。
在医院营造一种充满爱心的尊重,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文化环境,能使护士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从而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关怀。
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念和态度,突破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的局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健康工作,担当起医院健康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双提高 2.6加强业务学习的培养,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学不仅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相关学科的互相渗透、交叉,它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充与发展,护理科学的知识量正在迅速地递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则越来越短。
因此,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老的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地进行业务学习,以实现知识更新,而且新护士则更应不失时机地抓紧业务学习,以在巩固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向更深层次掘进,向更宽领域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依靠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能自如地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并针对有着不健康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作为传播卫生知识的卫生行为和增进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医疗服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5]。
由于护士工作在临床服务第一线,直接接触伤病员,观察护理疗效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
所以,护士是医院及疗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最佳实施者及最理想和最有效的媒体[5]。
与热情服务、技术服务相比较,知识服务是更高层次的优质服务。
它要求我们在治疗病人、护理病人的同时,把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知识传授给伤病员,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康复,而是更要实现健康的促进。
所以,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提高护士的知识服务意识才能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2.7力抓医德医风,注重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医德医风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质。
它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根本宗旨和社会形象。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也不断地会对其提出更新与更高的要求,所以它是在不断地动态变化着的,任何静止孤立的观点都是不适宜的、片面的和错误的。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医风建设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且有许多新的医学伦理观点或难题值得深入研讨。
如“服务奉献”与“物质索取”,“病人至上”与“利益至上”等均是一对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将始终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大量实际工作中,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方可摆正这些关系,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赢得病人的信任。
3进行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
为了使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是关键。
有资格老一点的评价者,并制定评价标准。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询问、观看、倾听3种形式,综合性地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以了解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利用健康教育的手段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抽查满意度在95%以上。
患者入院时教育的内容为住院须知、住院环境、探视和陪伴制度、管房医生、责任护士等。
住院患者教育的内容为用药的方法和目的、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等。
患者出院前一天护士要向患者做出院指导,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禁忌、继续用药的用量、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以及与患者联络的方法等。
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并要排除各种金钱名利等的干扰,做到廉洁优质服务,无私奉献。
同时应该利用录像、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宣扬护理队伍中的优秀护士和先进典型,弘扬自觉奉献精神,不断激发护士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引导护士安心本职、爱岗敬业、不断完善护士自身的价值观[1] 。
【参考文献】
[1]黄平.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素质的培养[J].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2005,40(8):71.
[2]铃木美惠子.追求患者的满足—满足顾客[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5):312.
[3]王菊吾,严林娟,钱君,等.护士对患者实施关怀照护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3.
[4]王瑞芳,闭晓君.在护理专业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51453.
[5]谢华丽,张军,李建国.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中国健康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