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XXXX-2020(A4)(1)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XXXX-2020(A4)(1)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长沙市商务局上海同济大学2010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一条规划目的 (3)第二条规划性质 (3)第三条规划范围及年限 (3)第四条指导思想 (3)第五条规划原则 (4)第二章长沙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5)第一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5)第二条长沙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5)第三条长株潭城市群大物流系统 (6)第四条长沙市物流节点现状 (6)第五条长沙市货运通道及流向现状 (8)第六条长沙市物流基础装备现状 (9)第七条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现状 (10)第三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1)第一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1)第二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12)第三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3)第四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挑战 (13)第四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 (14)第一条发展战略导向 (14)第二条目标定位 (14)第三条市场定位 (14)第四条水平定位 (15)第五章长沙市物流发展需求预测分析 (16)第一条长沙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 (16)第二条长沙市货运总量预测 (16)第三条长沙市货运通道需求 (16)第六章长沙市物流系统节点布局规划 (18)第一条长沙物流节点层次结构 (18)第二条长沙土地利用规划特征 (18)第三条物流节点数量 (18)第四条物流节点规模估算依据 (18)第五条物流节点选址原则 (19)第六条货运服务型物流节点 (19)第七条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 (19)第八条商贸服务型物流节点 (20)第九条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 (20)第十条其它专业物流中心 (20)第十一条长沙市物流系统节点网络框架结构 (21)第七章长沙市物流系统通道规划 (22)第一条物流节点周边交通衔接 (22)第二条物流节点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2)第三条物流系统对外三级层次通道体系 (23)第四条货运主通道网络系统 (24)第五条长沙市物流通道建设 (24)第八章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与布局规划 (26)第一条长沙城市现代物流发展体系结构 (26)第二条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及战略 (27)第三条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布局与集群 (28)第九章长沙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 (29)第一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29)第二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29)第三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30)第四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特点 (31)第十章长沙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保障体系设计 (32)第一条市场需求保障体系 (32)第二条政策保障体系 (32)第三条资金保障体系 (33)第四条技术保障体系 (34)第五条人才保障体系 (34)第六条交通保障体系 (34)第十一章长沙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战略 (35)第一条近期实施方案(2010年-2015年) (35)第二条中期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 (35)第三条远期实施展望(2021年—2030年) (35)第四条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选择 (36)第五条社会物流节点的整合 (36)第六条物流企业功能整合 (36)第七条企业物流资源整合 (37)第八条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整合 (37)第九条物流产业组织整合 (37)附件1长沙城镇结构规划示意图 (38)附件2:市域城乡空间结构发展规划示意图 (39)附件3:大长沙建设用地规划示意图 (40)附件4:长沙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41)附件5:长沙主要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示意图 (42)附件6:长沙对外一级综合货运通道规划示意图 (43)附件7:长沙二级道路货运通道建设规划示意图 (44)附件8:长沙物流系统结构规划示意图 (4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对长沙市各类物流资源与新建设施进行整合;构建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引导长沙市物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长沙在中南地区的物流辐射能力,提升长沙在“3+5”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与服务作用;提高长沙市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货运车辆对中心城区交通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指导性前期规划,是长沙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不是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法定规划。

第三条规划范围及年限规划区域:长沙市域,共辖五个区、一个县级市和三个县。

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1.1。

图1.1 长沙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规划年限:2010年至2020年按10年设计,对2030年的发展提出展望。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创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和“3+5”城市群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支持保障长沙市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快速高效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农业与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全社会物流资源,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努力做到政府推进,企业提升,全民受益;在我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先行先试,形成现代物流业制高点与产业集聚中心。

第五条规划原则(1)重点服务于长沙市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农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2)紧密结合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及不同层次需求;(3)突出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4)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科学布置社会物流节点;(5)近远期结合,适度超前;(6)通过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推进规划实施。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第二章长沙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第一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物流业务社会化生产与流通企业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而非自营。

寻找合适的达到国际化运作要求的物流服务商。

物流产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业务运作专业化专业物流发展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物流业的市场分工逐渐清晰,物流服务向提供一体化全程增值服务转变,整体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操作技术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

现代物流装备和先进物流技术一体化发展。

●行业参数标准化物流行业参数标准化是物流服务走向社会化、国际化和集约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必要条件。

第二条长沙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武汉地区武汉是我国铁路、公路及长江航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业和物流业相对发达。

传统工业物流包括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物流;新兴产业物流包括医药、通信、化妆品、汽车、服装及其相关产业物流;流通领域物流主要是以武汉商品集散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的物流市场;武汉将形成以七大物流园区为辐射核心的现代物流圈。

武汉、长沙是华中经济区的两大省会城市,两地交通经济往来联系紧密。

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促进两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了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长沙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珠三角地区北上的公路运输主通道京珠高速经由长沙,其中运往湖南各地的货物大多需在长沙集散或中转,长沙物流业应以珠三角为依托,逐步走向综合化、国际化、现代化。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第三条长株潭城市群大物流系统长株潭及“3+5”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使人和物的流动范围扩大,推动了长株潭地区交通和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将扩展城市经济活动的辐射范围,拉动区域经济平衡平稳增长。

长株潭三市在联合建立现代“大”物流系统时,三市各有侧重:长沙——充分发挥长沙霞凝新港通江达海和公铁水联运的优势,依托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侧重于建设包括国际物流在内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

株洲——依托冶金、化工、肉类食品加工、服饰、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冶金、化工、粮油、服饰、机电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湘潭——依托电机、冶金、医药、林产品、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矿石、钢材、林产品、农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第四条长沙市物流节点现状长沙市物流节点包括现已建设的较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和规模较小的配送中心、货运场站、停车场和仓储区等,主要物流节点如下表2-1所示:长沙市现有的物流节点数量多,而多数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规模较小,其中零担货运和停车场的总占地面积超过2300多亩。

长沙市的物流节点主要分布在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如图2-1所示。

其中,高桥零担中心附近节点比较集中,全市最大的仓储区为黎托仓储区,面积达1万多亩,均为农民自建的简易库房。

长沙市的配送中心主要分布在高桥、马王堆商圈和红星井湾子商圈,天心区南部是货运停车场的聚集地,内有十多家停车场。

树木岭铁路口岸(原铁路树木岭货场)周围也聚集了一些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负责铁路货物的集散。

长沙市物流节点建设缺少统一科学的规划,物流站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给交通运输与公共资源带来巨大浪费与损失。

图2-1 长沙市现有主要物流节点分布示意图第五条长沙市货运通道及流向现状长沙市2009年货运总量为2.1亿吨,其中公路货运占85.6%。

长沙对外主要货运通道及货运比率如下表2-2所示:2009年长沙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率表 表2-2主要的对外公路货车流量及流向比率如下图2-2和图2-3所示: 图2-2 长沙主要公路货运通道交通量图 图2-3公路货运流向比例图 第六条 长沙市物流基础装备现状长沙市大多数物流企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不具备现代化的装卸搬运工具,也没有现代化的仓库,大多数物流公司只能租借农民的简易棚。

类似于黎托的密集型、低层次的仓储区在长沙十分普遍。

无现代化停车场,大多数货运停车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尚未建房建起来的简易停车坪。

长沙许多物流建筑设施均为安置私房,物流配套设施跟不上,办公、收货、仓储等相混杂,货物的堆放与装卸直接在马路边上,这种既要行车又要停车装卸货物的模式,安全隐患重重。

2009年长沙市公路载货车辆总数约有6.3万辆,近年长沙公路载货车辆拥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加的主要是私人性质的车辆。

第七条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现状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大幅提升。

只有少数专业性物流企业初步实现了仓储、交易、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

大多数以物流经营为主的企业管理水平低,电脑设备基本只用来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运输,通过“天骄信息平台”共享货物和车辆资源,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等技术在长沙物流企业中应用很少。

第三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第一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地理及交通区位优势:长沙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由南往北和长江三角洲由东向西的两大沿海发达经济区的产业转移的交叉重叠地带,是我国主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