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赛迪顾问-感知城市发展系列研究: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

赛迪顾问-感知城市发展系列研究: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

信息化研究感知城市发展系列研究本期主题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本期主题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第一章感知城市定义与内涵1.1 定义感知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感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

感知城市技术路径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摄像机(IP Cam)、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城市各类应用与服务。

图感知城市技术路径行数信RFID WSNSensor Reader IP Cam MEMS2G/3G Wi-Fi WiMAXZigbee物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管理中心污染出行幸福平安和谐水电气资饮食卫电信网广电网行业应用层业应用层数据传输层据传输层信息感知层息感知层RFID WSNSensor Reader IP Cam MEMS2G/3G Wi-Fi WiMAXZigbee物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管理中心应用支持平台信息资源平台云计算平台服务支持平台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能家居城市安全能源食品控制导航市民城市社会源管理生安全数据集成单元数据处理与控制电信网广电网1.2 内涵感知城市的内涵是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经济活跃创新、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市民幸福现代、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城市环境完备智能是指城市的感知终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具有能够全面支撑城市公众、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服务传递和业务协同,人才培养、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造就城市巨大的创新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经济活跃创新是指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能力,经济主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使竞争力与活跃性突出。

城市服务均等灵活是指在关系民计民生的医疗、教育、交通、水电气服务等领域,充分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为所有市民都能够提供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城市市民幸福现代是指市民具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应用网络与电脑、手机各类终端设备,熟练获取各类社会服务,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和谐、市民幸福。

城市治理精准高效是指政府部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按需共享、业务流程高效协同,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效果。

第二章国外感知城市发展概况2.1 发展理念国家整体竞争力乃建构于城市健全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主要先进城市,由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基于不同发展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等,这些城市在国际竞争力相关评比表现亮眼。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主要有U-City (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T-City (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等。

概念代表国家发展重点U-City (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 韩国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的发展,使人们渴望能够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意网络、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那么,这种信息和服务就是“Ubiquitous”,即“普遍存在、无所不在的”。

而具备了这种条件的城市,我们就可以称之为U-City。

T-City (智能城市) 欧盟就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一张“物联网”,然后将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用超级中心计算机群对网内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

智慧城市新加坡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协助政府、港口、机场、火车、超市、学校、医院…等系统整合起来,使各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聪明。

2.2 新加坡2.2.1 智慧国2015计划推动新加坡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与服务、互联互通自2006年开始,新加坡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以信息通信为驱动的国际大都市。

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政府业务的有效整合实现了无缝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使政府以整体形象面对公众,达成与公众的良好沟通。

目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架构已经可以提供超过800项政府服务,真正建成了高度整合的全天候电子政务服务窗口,使各政府机构、企业以及民众间达成无障碍沟通。

其中,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BLS)工程概的成功实施与应用将执照的平均处理时间由21天缩短至8天,通过使用该系统,新加坡企业可在网上申请40个政府机构和部门管辖内的超过200种商业执照,这一服务的实施,使企业执照申请流程更有效、更经济、更少争端,有利于培育亲商环境,使新加坡成为最有利于企业启动和成长的地方之一。

新加坡极力建设超高速、普适性、智能化的可信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于2009年8月全面铺设了下一代全国性宽带网络。

根据新加坡政府规划,光纤到户实施“路网分离”——由基建公司负责全盘规划与维护,避免重复投资;运营公司可以实现竞争的全面市场化,使民众得以以最低的资费获得高速网络接入。

无线新加坡项目已在全国拥有7500个热点,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个公共热点,覆盖机场、中心商务区及购物区。

2.2.2 ICT产业计划调整产业发展驱动力,促进资服务业发展为协助新加坡资服业国际化,使之成为新加坡未来经济成长驱动要素之一,新加坡推出ICT产业调整计划。

为加强新加坡资服业的技术深度,增加新加坡资服业的多样性,政府制定一系列策略,并跟进一系列具体政策。

在策略上增加产业计划以技术、服务为出发点,重点强化领域知识与技术能力;发展国际品牌,以“Made-by-Singapore”行销新加坡ICT产品与服务;扶植新加坡资服业者;发展领域解决方案,做为出口产品;以及鼓励ICT创业与投资。

相应具体政策包括,吸引国外技术创业者以新加坡为研发中心,或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基地,并吸引国外资金或创投到新加坡;透过e-Government解决方案协助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资金补助资服业;扶植当地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大型或国际资服业者的网络,协助小型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小型资服业者与大型或国际资服业者合作,进而升级等。

通过长期建设,新加坡ICT产业在产业附加值、年出口值的增长,以及产业收入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到2007年,ICT营收成长13.8%,达516亿新加坡币,出口收益增长15.8%,400多家新加坡资服业者在全球的统一行销网站业者注册为会员。

2.3 韩国2.3.1 u-Korea战略力图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革命性推动国民生活文化进步作为信息化基础建设高度完善国家,韩国于2006年推出u-Korea战略,目标是通过u化科技解决社会、环境等多种问题,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在建设中,确定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安心社会环境、u化客制服务等五大先进领域,并且出台具体推动策略着力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于2007年开始实施u-IT839战略,期望通过八项科技化服务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产业价值链。

目前,已经成功带动(DMB、WiBro、V oIP等多项科技服务商业化。

其中,车机服务产业是韩国u-IT839选定的9大成长引擎产业之一,韩国于2004年出台车机服务产业推动政策,并选定济州岛作为车机示范城市,完成汽车导航服务、紧急救援服务、济州旅游服务、休闲服务、购物服务、文化网络服务六个主要应用服务,为城市的观光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安全安心社会环境建设中,于2006年建设韩国RFID食品安全数据管理系统,推动四种便民食品(蛋糕、泡饭、泡面、绿茶)的RFID追踪功能。

为解决初期RFID价格昂贵问题,推动了更多的实证服务,以带动相关的服务需求,促进商业化发展。

其中的实证服务mRFID主要透过行动电话读取公车站牌及地下铁的电子卷标,提供民众查询交通工具的相关信息,目前已在京畿道地区的公车站及地下铁提供相关服务,方便群众出行。

另外,韩国政府于2007年实施u-清溪川计划,广泛应用u化技术在河川生态保护,监控清溪川河水品质,提供民众一个体验生态与文化地点,并验证各项u化服务模式。

2.3.2 制定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2009年10月,韩国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至2013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

面向全球巨大的物联网市场潜力,韩国通信运营商们为了未来可以提供基于2G、3G、WiBro等宽带无线网基础设施的服务正积极开发专业资费标准、融合平台以及终端等,以便提前应对未来物联网需求。

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十二项详细课题。

2.4 日本2.4.1 着力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相关产业日本在2004年推出了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称作u-Japan。

u-Japan计划以普适计算技术为基础,加强ICT的应用及深化,着力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相关产业,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到2010年实现“无所不在的日本”,使日本成为新信息社会。

在网络无所不在的社会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

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无所不在的便利,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2.4.2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聚焦社会问题u-Japan计划对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把社会问题作为技术发展的导向,从社会的各类应用需求去考虑未来信息社会的构架。

人们通过网络能随时了解国产牛肉的流通“履历”。

同时,网络家电给饮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家电网络系统可供主人通过手机下载菜谱,通过冰箱的内设镜头查看存储的食品,以确定需要买什么菜,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让电饭煲自动下米做饭。

此外,日本还提倡数字化住宅。

这种住宅必备有线通信网、卫星电视台的数字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

人们不管在屋里、屋外或是在车里,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接受信息服务。

宠物机器人可向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u-Japan的目标是把日本建成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使所有的日本人,包括儿童和残疾人,都能积极地参与日本社会的活动。

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新的信息社会。

2.5 美国2.5.1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实施“智慧地球”战略2009年,美国将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上升至国家战略,奥巴马提出“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