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及背诵全诗。
2、理解“落花”意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之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久别重逢,本是一件非常令人欢喜的事情,可是有位诗人,他在经历了时代的兴衰后,遇见故有,内心却无比悲戚。
那么,这位诗人是谁呢?就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读《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一起体会这种独特的情感。
(二)指导学习
师:杜甫对同学们来说已经很熟悉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的简况。
生(全体):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要同学们一起先朗读全诗。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繁荣的唐王朝是家不将家,国不将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师:我们先看诗的题目《江南逢李龟年》,大家看注释,这里的“江南”是指现在湖南长沙一带,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江南水乡的“江南”,“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歌手,经常到皇宫贵族演出。
首先,我们来理清诗歌的大意,那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阐述这首诗?
生1: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几次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在这落花的时节又与你重逢。
师:好,理清这首诗的大意,那老师现在问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从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
生2:是诗人对当年与李龟年交往情景的回忆。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时期两个有名的文艺名流聚集之地。
而今,这已经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只能在回忆中重温当年的美好时光。
这番对往昔的追忆,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为下文做铺垫。
师:我们接着往后边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一词把我们从过往的回忆里边瞬间拽到现实当中。
那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生3:如今正是江南大好风光之时,置身其中,原本应该流连于美景之中,但现在看到的却是凋零的落花。
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在这春光大好之际诗人的眼里只有凋零的落花?
生4:那是因为诗人想到时世凋敝之丧乱,艺人之颠沛流离,人生之凄凉飘零。
师:诗的后边本是写景,但“身世之感,时代之痛”无不尽显于“落花时节”之中。
这里的“落花时节”哀景衬出悲情。
诗人借“落花”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三)拓展延伸
经过以上部分的学习,大家大概都了解了本诗的内容,那么“落花”这个意象除了“悲凉”这个意蕴,还有哪些内涵呢?请同学们观看微课《浅析古诗词中的“落花”意象》,并做好积累笔记。
(四)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没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发动学生去搜集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