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小朋友们都爱吃苹果,可是,你们看见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投影:一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
)树上的苹果要是不摘,等熟透了会怎么样呢?(生: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 2.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二、展示。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
2.出示牛顿图像,师简介牛顿。
3.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
(1)轻声朗读,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读正确,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检查自学情况。
(光盘)
(1)指名回答以上思考题(写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2)指名认读生词。
5.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三、精讲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
2.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爱动脑筋) 牛顿怎样爱动脑筋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故事?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再连起来读读。
(2)牛顿从什么现象中发现了什么?
(3)你觉得牛顿是怎样一个人?
2.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思考题(1):
(1)先检查学生是否划对,再指名读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
(2)出示课后习题3,照样子练习用"为什么"提问。
①指名读题。
②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检查思考题(2):①指名回答思考题(2)。
(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中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②用"吸引力"练习说一句话。
检查思考题(3):
①指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活回答思考题(3)。
②同桌相互练习说话,说说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用幻灯或小黑板出示第4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1)"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2)"思考"的意思是什么?用"思考"练习说话。
(3)牛顿发现地球有吸引力,是因为什么?(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根据"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个内容练习提问(牛顿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上问题,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3)什么叫"普通现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普通现象?
(4)牛顿能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说明什么?
5.读读下面的句子。
⑴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地上是很普通的现象。
⑵牛顿能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有所发现,真了不起。
6.小结。
牛顿这种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习惯很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希望你们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