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CTV-10 探索·发现 《解码黄龙玉》下集《玉阶幽曲》
CCTV-10 探索·发现 《解码黄龙玉》下集《玉阶幽曲》
早期黄龙玉水草花,大多只是简单打磨抛光,作为观赏石摆放,在黄先生看来,传统寿山石的工艺理念在水草花中可以得到尽情施展。
黄利锦:当时都是很多人把草花这一块直接磨成天然的观赏玉、观赏石。我当时一看到这上面有很多,因为草花本身也存在一些裂格还有瑕疵,如果加以深加工,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新的主题,那它可能会是一个更精美的工艺品。
目前有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 泛玉观。以东汉《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为代表。他书中说“石之美者为玉”,只要美丽珍稀,达到一定硬度,都称玉。如玛瑙,水晶,珊瑚,甚至珍珠,琥珀,都称玉,相当宽泛。
第二种,真玉观,标准最严苛。以一百多年前法国矿物学家穆德尔为代表。他研究了清代宫廷藏玉后得出结论,认为仅和田玉,翡翠等不多的几种玉石是所谓“真玉”。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之处在于,玉到底是文化概念?还是矿物学概念?
另外,石或者玉,也并非绝对的定价准绳。比如田黄石、鸡血石、青田石虽然称石,但价格相比和田玉、翡翠也并不逊色。
无论如何,黄龙玉的玉石名分之争反映了公众对它的关注,或许将争论仍然交还给市场,留待时间检验,是更具说服力的解决之道。
黄龙玉另一个饱受争议之处,是因其屡屡爆出被疑为炒作的天价事件。
从那时起,经营农资的雷先生(化名)又增加了一项主业,经营黄龙玉。
雷先生(化名):从我心里面来说,我也不知道黄龙玉到底能不能走,能不能赚钱,到底能走多远,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嘛
久病成医,石头积压得多了,自然也就看得懂。
这一波市场低迷,雷先生(化名)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进入黄龙玉圈子,他的信心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黄龙玉行情会再度扬升,但是这美好的愿景会变为现实么?
黄龙玉的色彩和质地让谭先生印象深刻,但他认为当时购买的雕件在工艺方面还很欠缺。
谭伟波:当时看了觉得是很好啦,后来接触得多了,有对比了,就是发现有些雕件不是做得太好。
谭先生对买回来的一件牡丹雕件的工艺最为不满。
谭伟波:买回来以后呢越看越不顺眼,那个花瓣呢,有两个蝴蝶,都是做得很笨,很厚的,一点动感都没有。
谭先生请广州玉雕名家高兆华先生,花了几个月时间重新改作这件牡丹雕件。作品完成后,效果奇佳
高兆华:黄龙玉应该说是它跟翡翠呀,跟其他别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它一样可以做到别的石头能雕的那个效果。
谭先生随后转向大型雕件,黄龙玉低迷的价格,正好满足他做大器的愿望。
这件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展出的作品,是目前体量最大的黄龙玉组雕,它的石料也是谭先生在黄龙玉市场低谷时购入的。
广东收藏家大手笔进入的同时,云南产地周边市场也在调整。许多原来从事翡翠,木雕的雕刻师开始关注黄龙玉。
玉雕师郑金胜原来在瑞丽市场从事翡翠雕刻,从2006年底转向黄龙玉。对当时市场的低迷,他与大家看法不同。
郑金盛:07年当时我只是听说有点滑,但是我们里面的东西还是忙不赢做。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说,当时因为这边雕刻的少,好的工匠很少,东西买了没地方雕,没地方表现出来。外面看到的都是那些差差的工,所以可能有一段给我的感觉嘛,有点像那种,好像石头这么好,做不出好东西,大家买了只能放着。
2008年7月昆明世博园东盟石展期间,一套黄龙玉印章报价2800万。换算到每克价格,超过黄金。媒体报道引起收藏界议论,一个刚刚面世几年的玉石新种就如此昂贵,是否这是商家精心策划的炒作事件?
故事的主角,深圳玉商袁家武面对质疑声音两年来一直保持低调。
袁家武:从08年石展展出来以后,当初是感觉到有一些压力,因为行内的人,刚刚这个黄龙玉把它亮出来,报一个这么高的价钱,他们是不理解,我自己认为是属于正常的。因为我们对寿山也好珠宝也好比别人应该说是可能看待的不一样。可能也有进上一层的标准,因为寿山,像这样的印章一款卖多少钱,我们对市场也有过自己的评估价值。
刘涛:黄龙玉的雕工来自四面八方,河南工由于河南处于中原地界,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河南工的长处就是仿古件,做礼器是它的一大特点,做得比较好。福建的雕工,他带来的一种很惜料的一种雕法,薄意啊、山子啊,包括一些木雕的技法运用到黄龙玉当中,效果非常好。广派进入黄龙玉之后,他带来一些时尚和创新的一些东西。现在黄龙玉它是兼收并蓄,国内的各门各派的玉工慢慢慢慢都在进入黄龙玉,来发展和壮大黄龙玉雕刻的艺术。
据统计,在黄龙玉市场低迷的2007、2008两年当中,有接近三千名雕工转入黄龙玉雕刻。
源源不断涌入的玉雕师,成为支撑黄龙玉市场回暖的中坚力量。
2008年下半年黄龙玉结束市场低迷状态,2009至2010年初,黄龙玉又持续一轮暴涨,比此前2006年的暴涨更为凶猛,引发业界争议。
2010年3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王春云博士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质疑黄龙玉的玉石身份。
王春云:“符合2500年前中国先哲所论述的玉德内容的,所描述的物理性质的那些石头,就叫做玉”
刘涛:“许慎《说文解字》上面就讲石之美者为玉,实际上美学因素是玉的最大的一个前提。没有这一点前提的话,那无从谈起。”
王春云:“玉是石之美这个没有错,但是必须要有五德,关键是我们怎么解读五德”
黄龙玉的名分之争,其实质是对于玉的定义。
黄先生从2008年开始承接黄龙玉加工,尝试将传统的寿山石工艺融入黄龙玉。这件名为《世外桃源》的雕件,是福建寿山工黄龙玉雕件的典型作品。
黄利锦:它的加工性能跟寿山石有所区分。寿山石是以刀来代笔,黄龙玉这块它就是以机器代替笔,在料石上面作画,说起来的话,它做起来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样的。
黄先生最倾心的是黄龙玉中独特品种,水草花。
2007年,观赏石市场经历了几年的持续上涨,渐显颓势,交易萎缩,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精品原地踏步价格持平,但是一般品级的黄蜡石大幅缩水。
而当时黄蜡石交易占到整个龙陵市场的半壁江山,人们对作为观赏石的黄蜡石热度降低,也对刚刚崭露头角的黄龙玉造成影响。
作为一种新出的玉石原料,黄龙玉市场份额还很小,仅有手镯,挂件等不多的几个品种,产品深度开发很不充分,根本无力独自支撑市场。
2007年底,一则传言流布龙陵市场,有商家称几位神秘买家从广西贺州一路上来,考察黄龙玉云南主要市场,收藏目标锁定顶级雕件、摆件。
坊间热议:广东买家来抄底了。
可是好消息随即被证实是商家的以讹传讹,这位广东藏家的确光顾昆明、芒市、龙陵市场,但是他眼光有些苛刻,看的多、买的少。
谭伟波:大概是07年么,通过我们番禺的石友介绍,说黄龙玉比较好啊,就叫我参与一下,那我就跟着他们去了。
片名:《解密黄龙玉》下集《玉阶幽曲
“成本不能超过,像这块顶多做一个手把件是吧”
黄龙玉产地龙陵一位玉商雷先生(化名)同意在不透露身份的情况下接受本片摄制组的采访。
雷先生(化名)在5年前还对黄龙玉一无所知,经历过2007年那次市场萎缩之后,他阴差阳错地与黄龙玉结缘,成为圈中高手。
他对那次市场低潮的解释,很具有代表性。
103700
郑金盛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130812
黄利锦中国寿山石研究会理事
180217
刘涛黄龙玉文化研究学者
194516
王春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博士
215412
法国矿物学家 穆德尔
240718
袁家武深圳玉商
245700
葛宝荣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290106
陈栋梁云南省黄龙玉协会副秘书长
305204
王春云:“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玉,这是一个需要进行认真学术探讨的严肃的问题。”
这倒是一个早该解答的问题:
什么是玉?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玉?
2010年7月,黄龙玉研究者刘涛赶赴广东,与王春云博士就黄龙玉的玉石身份问题,展开辩论。
刘涛:“所以说的话,首先一个我觉得就是任何东西要回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的玉文化,那首先什么是玉?”
黄龙玉市场低迷,作为产地农资经营者的雷先生(化名),也感到彻骨寒冷,他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收下石头,折价换农资。
“那15块很多15块20块15块,40块40块人民币啊,那10块的都有啊,10块还7个35块7个。
这些都是当年07年12月份,07年年底吧,就当时石头没价的时候搞出来的。”
雷先生(化名):我这里呢是本地,做农资的嘛都是第一线的。其实我们这边的这些农民的生活挺不容易,很苦。没出这黄龙玉的时候,有的每个家庭呢,说有一条裤子出门穿那是肯定有的,现在情况比以前是好了十多倍,到2007年差不多七八月份吧,农民呢是要用肥了,他手上没钱,用肥呢季节是不能耽误嘛,所以呢我想了一下就跟他们下面基层的村支书等等这些去跟他们说,就把他们手上的那些黄龙玉囤积下来的拉到我这里,然后把化肥拉去,他们农民当时外面的客商没来么,他们觉得这样挺合适的,替他们解决了当时的资金困难。
浙江玉商陈生大
313616
刘涛黄龙玉文化研究学者
325315
侯德升龙陵黄龙玉协会会长
334311
天工奖金奖作品 别有洞天
崭露头角的黄龙玉,历经几年的市场追捧,到了2007年夏季突遇寒流,价格停滞,成交冷落。有人迟疑动摇,有人惶恐抛售,却也有人乘机出手、大量购入,力挺这仅仅面世数年的新玉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龙玉的市场波动,又是什么力量支撑它走出危机呢?
雷先生(化名):07年一段时间呢它广西、广东的外省的商家,他来的呢少了,慢慢地有三四个月吧就囤积了很多农民还有本地的那些石商手上,外面的客商呢是基本上就不过来了。因为到九月份吧,九月份是小孩子放假。放假那些商人都回去陪家里面的,所以呢就有一个冰冻期。”
雷先生(化名)所说的学校假期不过一个月而已,事实上黄龙玉随后的低迷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长达半年多。也就是说,放假的影响或许只是一个方面,真正导致市场转向的原因,是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
历史上玉质礼器通常是用白玉,岫(xiù)玉等青白为主的冷色调玉石来制作。黄龙玉材质的出现,给玉雕师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仿古礼器显现出富贵庄严的独特气质。
目前黄龙玉雕刻师主要聚集在龙陵及周边芒市、瑞丽、腾冲等地。工艺师来自河南南阳、福建莆田、福州寿山村等地,由于他们师承流派不同,极大丰富了黄龙玉作品的设计、品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