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总结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方法对18例胃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功能全部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一般为3~9 d,平均6 d。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胃瘫,胃肠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较单一西医非手术治疗效果佳。

标签:胃切除术后;胃瘫;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即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

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远端胃大部切除重建术400例,发生PGS 18例,发生率为4.5%,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12.5)岁。

胃癌13例,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

其中B-I式吻合5例,B-Ⅱ式吻合13例。

所有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开始进食后,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满、膨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上腹痛不明显;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有时混有胆汁,吐后症状消失,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体检可见上腹部呈饱满及胃型,轻度压痛,可闻及胃振水音,肠鸣音弱。

其中胃镜检查8例,示吻合口明显充血、水肿6例,吻合口轻度水肿2例,胃镜可以顺利通过吻合口。

X线碘剂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无蠕动或蠕动极弱,碘剂长时间潴留于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碘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2治疗首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每天用3%温盐水洗胃,并抽空胃内容,以减轻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钾。

因低钾本身可致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

加强营养支持,供给足够热量,对病情重、病程长者,最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

糖皮质激素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应用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小剂量红霉素等。

在以上西医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自拟健脾益气汤:人参6 g,黄芪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白扁豆15 g,木香12 g,砂仁9 g,陈皮12 g,制半夏12 g,郁金12 g,丹参20 g,炙甘草6 g,实热者加大黄9 g。

上方加水500 ml,煎至200 ml,分5~10次从胃管灌入,日1剂,至肛门排气并进食为止。

2结果经灌注中药后肠鸣音平均20 h恢复,平均36 h后肛门排气,胃功能全部在较短时问内恢复,一般为3~9 d,平均6 d。

3讨论胃瘫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残胃无张力征”,是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残胃蠕动无力、胃排空延迟等。

目前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后,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丧失,胃蠕动性收缩减弱或丧失,损害了小肠异位起搏电位的抑制,引起胃窦压力波和十二指肠慢波分离,使食物滞留相延长,患者往往从流质改为半流质或固体食物时发病。

(2)胃切除术后,胃大弯侧起搏点部分或全部丧失也与PGS的发生有关[1]。

(3)由于患者对手术顾虑重重,精神处
于高度紧张及恐惧状态,特别是神经衰弱者致使植物神经调节紊乱,胃肠道反射性抑制延长而出现排空障碍。

(4)Bilroth-Ⅱ式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了影响,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反流造成胃酸、胃肠道激素、消化酶分泌与黏膜损伤等变化干扰了胃的正常功能,加重了吻合口和残胃黏膜炎症和水肿[2]。

又因Bilroth-Ⅱ式术后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胃泌素分泌减少,空肠蠕动减弱,残胃与空肠顺应性蠕动在术后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协调[3]。

(5)过早食用鱼、虾、蛋类及不宜消化的食物,加重胃负担或加重吻合口水肿,也可与变态反应有关[4],该并发症用激素治疗有效也支持该学说。

(6)机体全身影响:如低蛋白血症、术前长期幽门梗阻与营养不良等。

目前对于胃瘫的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5,6],但治疗上单纯以胃肠减压等西医治疗有时疗效欠佳,持续时间较长,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平均持续18.75 d[7],而配合灌注中药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中医认为本病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健运失司、运化无力所致,属本虚标实[8,9],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脾失健运、胃气失和、升降失司,因此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应用自拟健脾益气汤治疗。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白扁豆健脾益气,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行气止呕,郁金、丹参活血化瘀,以上诸药相配伍能收到促进胃肠运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防止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并能促进吻合口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防止肠麻痹、肠粘连、肠梗阻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胃瘫,胃肠功能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普通外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30.
[2]薛英威,董新舒,张启凡,等.胃切除术后胃无力症35例临床观察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61.
[3]杨维良,赵刚,张新晨,等.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
[4]黄志强,黎鳌,张肇祥.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51-752.
[5]杨维良,赵刚,张新晨,等.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
[6]陈仁荣,林锋.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诊断与治疗体会.实用医学杂志,2001,17(2):137.
[7]张传宝,侯小燕,张海涛,等.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49-1050.
[8]孙建飞,李展绒,周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1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131-132.
[9]秦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8):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