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真题预测、考博参考书、考博经验《学术写作》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要求考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根据给定材料提炼相关学术命题,并结合学术发展史进行辨析和论述。
重点考查学术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核要点1.学术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立意诚正深刻,概念运用准确,逻辑结构清晰完整,富有学术探索精神等;2.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符合学术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30字;(2)摘要:不超过300字;(3)关键词:3-5个;(4)正文:不少于3000字,至少应设置到二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机考;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半小时。
《人文社科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
二、考试内容1.文明史: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2.人文社科方法论:人文社科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3.人文社科学术史: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等。
三、试题类型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机考;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5.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朱立元主编:《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温馨提示】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博第一年改革,文科类有一个全校统一的入学笔试。
从2021年的真题来看,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比较重视,考察的题目比重较大。
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4-5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可以选择北大、中传、人大、社科院等院校。
因为只要是211或者双一流的院校的博士,对于你以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是太大影响的。
切记孤注一掷的之报考一个院校。
此外,很多考生问考博辅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考博而言,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考博信息,即考博院校和考博侧重点的选择问题,这点一般的考生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很多院校考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但是咱们经过12年的辅导经验,很多内容是比较了解的,尤其是对于中传这样刚刚改革的院校而言;第二,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点一般的考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尤其是研究计划,因为研究计划既需要和所报考导师相关,也需要和自己本硕专业相关,这点都在咱们的辅导之内;第三,专业课考试范围和考试侧重点,这点也很重要,从2021年中传的真题来看,很灵活,需要提前备考和练习。
一、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考博招生目录及导师介绍专业(专业代码):文艺学(050101)所属学院:人文学院招生方式: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普通招考初试科目:人文社科综合、学术写作普通招考加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适用):①4001思想政治理论②5010中外文学史③6010中外艺术备注:博导按拼音排序考博信息:复试细则要求:复试提交材料说明:复试一般为专业面试。
复试考核满分为100分。
材料说明如下:以下所列材料请用A4幅面纸张打印。
材料需要提交一套原件(考生档案存档),一套复印件(提供给复试考核组),并在材料封面注明“原件”或“复印件”。
材料相关表格,必须到我校研招网常用下载专栏下载统一的模板,并按照要求填写。
材料装订时,要加封面、封底及目录并按目录顺序装订,考生的材料请自留底稿,一律不退还。
申请-审核制考生只需要提交《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以下是所有类型普通招考考生都需提交的材料:《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报考思想政治情况表(档案人事部门盖章);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高职称以上(含副高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科研情况表;入学后的科研设想;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原件或复印件,论文复印件要有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
(注:只复试材料中提交一份。
不需要装订在原件材料中)以下是已获硕士学位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国外或境外硕士学位证书还需附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认证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档案人事部门盖章或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档案人事部门盖章或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复印件)。
(注:只复试材料中提交一份。
不需要装订在原件材料中)以下是应届硕士生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学位授予证明书或《在读证明》;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
以下是同等学力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课程学习成绩单(档案人事部门或培养单位教务处盖章);相关专业八门以上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三篇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的4000字以上的相关专业学术论文,或公开出版的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原件或复印件,论文复印件要有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
考博经验:文艺学属于中传的文法学部,文法学部博士招生采用的是普通招考的考试形式,对于普通招考的考生来讲,相比于申请考核制的招生方式来讲难度肯定是比较低的,所以初试的分数就非常的关键,初试考个高分对于接下来的复试也是非常的有利的,考生一定要提早的进行考博复习备考的准备,建议考生现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可以开始着手去复习了。
另外考生最好有相关方向的一些论文,虽然是考试制的院校,但是复试的时候还是会看考生的论文的,论文这块在复试的时候会增分不少的。
对于考试专业课的复习呢,建议考生现在这个阶段就可以着手去准备了,因为考博不像是考研,信息的获取是非常关键的,考生前期复习一定要找准方向,不能盲目的复习,要不然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的。
英语不好的同学建议前期多多积累词汇、多做题。
中传英语考试是有听力的,难度在六级与托福雅思之间的难度,认真备考也是可以达到备考要求的。
中传艺术的考博专业二均为“文艺美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文艺学和美学相结合的内容。
近几年看本科目分值给的都较低。
二、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类考博参考书及解析今年中传通过笔试的考生中有五分之一是育明考博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特别是中传考博第一年改革;二是考前精准押题,针对考试范围,进行5-6次全真模式考试;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视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试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5.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6. 李国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7.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朱立元主编:《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此外,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现代传播》这本期刊,最好能把近一年的文章都看一遍。
最好能自己练习写1-2篇5000-6000字的论文,提前练习一下论文写作。
三、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类考博真题上午:人文社科综合1.农业文明时期世界文明交流的。
2.哲学上关于个人精神发展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
3.材料分析4.新闻传播学的一道题目。
下午:学术写作这部分需要考生平时多看学术论文,只有多看才能写好。
现在的硕士生就是论文看的太少了,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的分析,发现现在很多硕士生到毕业可能连20篇论文都没有看过,特别是专业硕士和国外回来的学生。
中国传媒大学考博招生简章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
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
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
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
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