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一、选择题1. Na+ -Ka+泵是镶嵌在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异蛋白质,是( )过程。
A. 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胞吞胞吐2.细胞的基本构造不包括()A.核膜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3.山羊有多少条染色体()A.50条B.60条C.80条D.62条4.膀胱上皮属于( )上皮。
A.单层立方B. 单层扁平C.变移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5.支气管软骨属于()A.透明软骨B.弹性软骨C.纤维软骨二、填空题1.细胞的形态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都是由、和三部分构成。
2.内质网分为和两种。
3.高尔基复合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4.各种家畜的染色体具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猪条,牛条,狗条,鸡条。
5.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有三种,即、和。
6.基本组织包括、、和。
7.上皮组织可分为、和。
8.肌组织分为、和三类。
9.血细胞包括、和。
10.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包括、和。
11.软骨分为、和。
12.脂肪组织分为两种:和。
三、判断题1.所有组织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 ()2.所有的细胞均含有线粒体。
()3.所有的细胞均含有细胞核。
()4.所有的细胞器均具有生物膜。
()5.甲状腺上皮属于单层扁平上皮()6.骨骼肌属于横纹肌。
()7.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四肢骨骼。
()四、简答题1.阐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组织有何特点?3.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B2.A3.B4.C5.A二、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3.扁囊、小泡和大泡4.猪38条,牛60条,狗78条,鸡78条5.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6.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7.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8.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9.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0.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11.透明钦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12.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三、判断题1.√2.X3.X4.X5.X6.√ 4.X四、简答题1.答:(1)细胞膜的结构,在电镜下,细胞膜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层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层厚约2. 5nm 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
具有这样三层结构图像的膜又称单位膜。
细胞膜都是由脂质、蛋门质和糖类分子组成的,三种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的膜有很大变化。
例如,主要起绝缘作用的神经髓鞘膜上,75%为脂类,而主要参与能量转换的线粒体内膜上,75%为蛋白质。
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脂类约占50% ,蛋自质约占10%--50%,糖类约占1%-10%。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为人们所接受的是1972年山Singer等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
即细胞膜的结构是在液态的双层脂质分子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其中每个脂质分子均由一个头部和两个尾部构成。
头部为亲水端,可溶于水,朝向膜的内、外表面;尾部为疏水端,伸入膜的中央。
膜中的球形蛋白质,按其功能分为受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若按其分布可分为两类:一类附着在脂质分子的内、外表面,称为表在蛋白;另一类镶嵌在脂质分子之间,称为嵌入蛋白。
部分暴露在细胞外表面的蛋白质或脂质分子,可以与糖分子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其糖链伸向细胞膜外,构成某些细胞表面的细胞衣。
②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转运功能: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 K+, Ca2+离子等。
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都与该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细胞膜对于物质的转运,并不是被动的结构性屏障.而是具有主动调控作用的功能系统,它不但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通透性,而且这种通透性能因条件变化而改变。
(2)保护功能:细胞膜构成细胞结构上的界膜.能保持细胞形态.使细胞保持稳定的内环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3)细胞识别与细胞通讯:细胞膜外表面有一些突出的特异蛋白或寡糖链连接于蛋自质或脂分子上,这些特异蛋白和寡糖链带有该细胞的特别信息,借助于此来对周围的环境发生应答反应而出现激素受体、抗原受体等。
2.答: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①细胞紧密排列,形态较规则,细胞间质极少。
②细胞呈现明显的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管腔的一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而朝向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
基底面借助一层薄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③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扩散而获得;但上皮组织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④上皮组织相邻细胞问常形成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
⑤位于动物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上皮,面临不同的环境,功能也不相同,细胞顶部常具有不同的结构,以适应各自的功能需要。
3.答: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土要结构特点是:细胞数量少而种类多,细胞形态多样,无极性,分散在细胞间质内:细胞间质成分多,山基质和纤维组成。
基质为无定形物质,纤维是位于基质内的细丝状物质。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多种功能。
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主要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二、运动系统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骨骼属于扁骨的是( )A、指骨B、股骨C、肩脚骨D、膝盖骨2.属于后肢骨的是( )A.肩万甲骨B.胧骨C.坐骨D.掌骨3.冈上肌肉属于()A.肩带肌B.肩部肌C.臂部肌D. 前臂及前脚部肌4. 下列肌肉属于腹壁肌的是()。
A.腹横肌B.胸骨甲状舌骨肌C.腹内斜肌D.外斜肌二、填空题1.骨的形态有、、和 4种类型。
2.家奋全身骨骼可分为、和。
3.椎骨包括、、、、。
4.骨连结可分为、和 3种类型5.头骨分和两部分6.躯干骨包括、和。
7.前臂骨包括和。
8.髋骨是、和的合称9.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和。
10. 腹壁肌共有4层,自浅至深分别为、、和。
三、判断题1.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前者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2.牛的胸椎有13块。
( )3.牛的胸椎有18块。
( )4.马的胸椎有18块。
( )5.胸廓是由胸椎、肋和胸骨共同围成的,这些骨骼都属于躯干骨。
()6.腓肠肌属于纺锤形肌。
()7.腓肠肌属于多裂肌。
( )四、简答题1.阐述骨的类型。
2.前肢骨包括哪些。
3.关节的基本构造。
4.阐述肌肉的形态和分布。
5.肩带肌背侧肌群构造和分布。
二、运动系统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B二、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2.中轴骨、四肢骨和内脏骨。
3.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4.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连结5.颅骨和面骨两部分6.椎骨、肋和胸骨。
7.桡骨和尺骨8.骼骨、坐骨和耻骨的合称三、判断题1.√2.√3.×4.√5.√6.√7.X四、简答题1.答:动物体全身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1)长骨:呈长管状。
两端膨大称骺或骨端。
中部较细,称骨干或骨体,内有空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
长骨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主要作用是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杠杆。
(2)短骨:略呈立方形,多位于运动灵活和受压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有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肩胛骨、肋骨和多数头骨等。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功能多样,如蝶骨和椎骨等。
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
2.答: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
其中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前脚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3.答: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和神经等构成。
有的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辅助结构(图3. 24)。
①.关节面。
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骨质致密,相对关节面的形状互相吻合,多为一凹一凸。
关节面上被覆一层透明软骨称关节软骨,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有减少摩擦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②关节囊。
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密闭关节腔。
囊壁分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姐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纤维层厚而坚韧,有保护作用,其厚度与关节的功能有关,负重大而活动性较小的关节。
纤维层厚而紧张;运动范围大的关节,纤维层薄而松弛。
内层为滑膜层,由薄而柔润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衬贴于纤维层的内面,边缘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能分泌透明粘稠的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滑关节的作用。
滑膜常形成绒毛和皱襞,突入关节腔内,以扩大分泌和吸收面积。
③关节腔。
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城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④关节的血管和神经。
动脉主要来自附近动脉的分支,在关节周围形成血管网,再分支到骨骺和关节囊。
神经亦来自附近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关节囊和韧带。
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
4.答:肌肉因所在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板状肌、多裂肌、纺锤形肌和环形肌四种类型。
(1)板状肌:呈薄板状,主要位于腹部和肩带部,有扇形(背阔肌)、锯齿状(腹侧锯肌)和带状(臂头肌)等。
板状肌可延续为腱膜,以增加肌肉的附着面和坚固性。
(2)多裂肌:由许多短肌束组成,主要分布于脊柱的椎骨之间,具有明显的分节性,如背腰最长肌、髂肋肌等。
(3)纺锤形肌:呈纺锤形,多分布于四肢。
中间膨大部分是肌腹,两端多为腱质,起端为肌头,止端为肌尾。
纺锤形肌收缩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
(4)环形肌:肌纤维环行,位于自然孔周围,收缩时可缩小或关闭自然孔,如日轮匝肌、眼轮匝肌等。
5.答:(1)背侧肌群: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横突肌、臂头肌和背阔肌。
①斜方肌。
呈扁平的三角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分为颈、胸两部,但界限不明显。
颈斜方肌起于第2颈椎至第1(2)胸椎处的项韧带索状部,胸斜方肌起于第2一12个胸椎处的棘上韧带,二部均止于肩胛冈。
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②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也分颈、胸两部。
颈菱形肌狭长,起于第2颈至第3胸椎处的项韧带索状部;胸菱形肌呈四边形,其余第1-5(6)胸椎处的棘上韧带,二部共同止于肩胛软骨俺的内面。
主要作用是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当前肢不动时,可伸头颈。
③肩牌横突肌。
呈薄带状,位于颈侧部.前部紧贴子臂头肌的深面,后部位于颈斜方肌和臂头肌之间。
起于寰椎翼和枢椎横突,止于肩胛冈和肩峰部的筋膜.马无此肌。
有牵引前肢向前和侧偏头颈的作用。
④.臂头肌。
呈长带状,前宽后窄,位于颈侧部浅层,构成颈颈静脉沟的上界。
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锁枕肌起于枕骨和项韧带;下部称锁乳突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