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 复习与答疑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10 复习与答疑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一、重要论点
1、“经济”的本质是“节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

2、“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3、理性经济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其目标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4、供求规律是经济学第一规律;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第一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第一方法
5、帕累托(改进)最优——帕累托改进是指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人的福利,从而使社会总福利增加;帕累托最优是指,市场配置资源必将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增加一个人的福利,必然减少其他人的福利,从而减少社会总福利。

6、福利经济学
——社会总福利大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的社会财富总量和社会财富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配。

——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平均分配时,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

——市场可以在生产过程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无法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因而不能实现分配过程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7、外部性
——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由于厂商核算的成本中不包括外部成本,而得到了全部收益,因而,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即生产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点时,厂商仍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由于厂商得到的收益不包括外部收益,而核算的成本却包含了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因而,在边际成本小于于边际收益时,即生产规模尚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点时,厂商就停止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在外部经济条件下,市场无效。

8、政府干预——由于存在流动性偏好、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有效需求不足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在失业率过高的经济萧条阶段,政府应当通过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经济高涨阶段,政府应当通过紧缩性经济政策拟制有效需求。

9、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具有“搭便车”倾向,不愿意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付费。

因而厂商不愿意生产并供给公共产品。

——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并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10、公共预算
——政府通过向公众征税等形式形成公共收入,通过公共支出组织公共企业生产或政府购买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
12、公共选择
——通过民主投票或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集体(公共)选择,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供给方式和供给过程。

13、公共规制
——由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原因,作为理性经
济人的厂商、居民等微观经济主体具有趋利性行为,因此,政
府有必要依据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直接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
活动给予规范、约束和限制。

二、科斯定理的挑战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只要产权界定明确,经济外部性等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市场交易)得到纠正。

——无论初始产权怎样界定,只要产权界定明确,市场过程都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只要产权界定明确,可以避免交易费用的无限扩大(交易成本最小化)。

——界定产权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和运行是需要成本的。

只要界定产权的制度安排和运行发生的制度成本,小于没有界定产权时经济外部性当事人之间的无限扯皮所引发的无限成本,界定产权的制度安排就成为必然。

——只要政府提供了界定产权的制度安排,其它问题都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1、公共经济学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1)教材内容不一致(公共产品、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外部性、公共选择、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职能、公共规制、制度经
济学等教学内容在各类教材中涉及的频率依此减少。

)(2)教学体系不一致(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公共预
算为主体教学内容;以市场与政府关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2、公共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
(1)解释复杂经济社会现象的理论(环境污染、分配不公);(2)分析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方法(经济周期、公共设施);(3)制度安排与政策制定的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保护政策、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