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the art of mt
名词解释
㈠、小说类型
①、伤痕小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2个人物宋宝琦:愚昧无知的中学生典型。
谢惠敏: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一个农村老汉几十年的人生苦难。
]、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其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②、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反应问题: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
几个著名反思小说作家:一,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三、高晓声的反思小说(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四王蒙反思小说
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六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
③、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残雪小说(1、“他人即地狱”——人际关系的恶化。
《山上的小屋》2、人性的异化或畸变:《黄泥街》:心肠的癌变。
3、生存的卑微(无意义))马原小说(虚构性)
④、女性主义小说其中林白和陈染又以“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
本”成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
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
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㈦、新写实小说:(1)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2)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日常生活叙事——食色、性、结婚、生小孩、油盐柴米将醋茶,为了生存找门子拉关系等等。
刘恒的《狗日的粮食》——食。
《伏羲伏羲》——色。
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一,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
如:《一地鸡毛》《官人》二,关于刘恒的小说。
《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
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一、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
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二,关于方方的小说:作为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
(八)历史小说1、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特点2、系列化作品的出现3、多样化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
(九)新历史小说大致概念:反叛传统历史观念的文学批评,不承认历史是客观的、真实的。
3、主要代表人物:(美:海登·怀特)
苏童《妻妾成群》、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阿来的《尘埃落定》、《白鹿原》(十)知青小说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
张承志小说的价值取向 1、《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讴歌草原母亲(人民)的宽广情怀。
2、《黑骏马》:无法割断的草原情结。
3、《北方的河》: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蔡翔语)。
如何看待梁晓生的知青小说青春无悔的抒情、《我加了一块砖》)。
代表性短篇《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中篇《今夜有暴风雪》。
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十一)军旅小说特点(1)对新的时代战争的书写。
(2)对国民党抗战的书写(3)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借鉴。
莫言《红高粱》、乔良《灵旗》运用意识流和结构主义的手法。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的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小说以赵蒙生接受采访,引起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
(1)梁三喜:军事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生活朴素。
承受着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
(2)靳开来:技术精、
作风硬,嫉恶如仇,直爽,但又是一个具有严重缺点的人物。
(3)赵蒙生:将军之后。
经过那场严峻战争的洗礼,身心得到升华。
莫言《红高粱》的主题意蕴与艺术特点1、自然而蓬勃的民间文化精神与反礼教、文明的“规范”。
野合——“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
2、天然的抗敌精神与对政党、派别意识的超越。
(十二)新生代小说主题上呈现金钱叙事或欲望叙事。
1、何顿《生活无罪》:为个体户的生存方式和处世观念进行“辨护”。
2、朱文《我爱美元》:高举金钱的大旗。
3、张欣《爱又如何》:金钱是爱情的基石。
4、邱华栋《手上的星光》:身体:是女人成功的资本。
5、荒水《血红玛丽》:金钱是爱情与婚姻的真正法码。
6、缪永《驶出欲望街》:用身体换取财富与满足。
(十三)新时期报告文学与戏剧报告文学出现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形象;知识分子问题);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大批作品。
新时期戏剧1《陈毅市长》中的陈毅形象
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走出神化领袖人物的怪圈。
填空题型:如:宋宝琦和(谢惠敏)是刘心武伤痕小说《班主任》中刻划的两个社会畸形儿形象。
/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的命名来自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邢老汉是张贤亮的伤痕小说(《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经苦难、晚年与狗为伴的农民形象。
/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的女主人公是(胡玉音)。
/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与他的女儿们》的女主人公是(四姑娘许秀云)。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台港澳文学:白先勇、余光中、金庸、古龙
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
㈠、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
答:1、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小说。
(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
《废都》中的庄之蝶。
王蒙发表《躲避崇高》。
刘心武提出“直面俗世。
”
㈡、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家。
《上海
文学》。
发表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
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反抗“文化的低潮与堕落”。
(2)反方:王蒙等人。
后发表《人文精神问题偶感》、《沪上思絮录》等文章。
㈢、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答:一、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①、80年代叫新时期。
②、80年代中期叫新时期后期。
寻根文学出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了,先锋小说也出现了。
③、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
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
二、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
①精英文学:特点一是话语的先锋性,即思想上的现代意识或现代人文精神。
相对权力话语和主流话语而言,具有异质性。
二是形式的先锋性。
注意使用限制叙事,象征,意识流,反讽、元小说叙事等现代小说技巧。
②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是面向市场消费的文学,娱乐性与商业性是其最大特点。
③主流文学或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也叫主旋律文学。
现实主义冲击波或当下反腐文学,如刘醒龙的《凤凰琴》、张平的《生死诀择》,电影《孔繁森》即是。
㈣、现实主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
浪漫主义:张承志、张炜的小说。
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小说或新潮小说。
后现代主义:王朔小说。
马原的小说。
新生代诗歌。
王安忆等精英作家的小说。
㈤、各种文学潮流的混合交叉。
(1)现实主义呈现开放姿态,容纳现代主义表现技巧。
如伤痕小说——宗璞《我是谁》,受卡夫卡《变形记》影响很大,含有现代主义夸张、梦幻、心理描写等手法。
(2)先锋小说回归故事形态,吸取现实主义小说故事性的优势。
余华《活着》。
(3)纯文学采取通俗文学的包装——内包装,使用招徕性文字。
《白鹿原》、《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