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19、北岛原名,赵振开;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二、单项选择题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A 、绿原的重读 <圣经>B 、公刘的哎,大森林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5、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A 、红灯记B 、白毛女C 、沙家浜D 、龙江颂6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A 、杨朔B 、秦牧C 、史铁生D 、周涛7、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D;A 、新写实小说B 、寻根小说C 、新历史小说D 、先锋小说三、名词解释1、“三突出”“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2、“三红一创”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3、干预文学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四、简答题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三红一创”2纪实性的品格;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②对比手法:1.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2.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五、论述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1作者:杨沫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3艺术特色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②丰富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2、茶馆的艺术特色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3场景:裕泰茶馆4人物: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常四爷满清遗子——入过狱,加入过义和团,后认准自力更生:卖菜、打猎维持生活,但最后仍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5艺术特色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ⅰ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ⅱ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ⅲ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ⅳ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两个逃兵买一个媳妇”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杨沫的青春之歌一作者介绍: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北平今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她早年在北平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做过妇女工作;后又到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作编辑,主编过文艺副刊;解放后,她先是作人民日报编辑,后转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二青春之歌的主题: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党所领导的北平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对林道静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参加革命,从苦闷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一艰难历程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展示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表明了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也可以说,青春之歌是一曲歌颂党、歌颂革命青春的赞歌;三、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主人公林道静是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小说重点描写了她由一个充满幻想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过程;她的成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的结合;这一阶段的林道静,一方面有着小资情调,幼稚、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又秉持劳动者的倔强、善良;这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付出超过常人的痛苦与磨练;第二阶段:从参加东北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在这一阶段她渐渐从个人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但单纯、狂热导致了第一次被捕;这次被捕促使她逐渐成熟;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第三阶段: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九”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她已经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在一年的铁窗生活中,林道静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理想都有了新的升华;她经受住了毒刑拷打,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肉体上的痛苦;共产党员林红为她讲述得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故事使她深受启发,懂得了革命的真正意义,思想也更趋于成熟;出狱不久,她就入了党;后来,党又派她到北大领导学生运动,终于成为虽不完善却异常坚强的革命战士;小说通过对林道静性格成长的三个历程的描绘,表现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曲折,概括了那个时代许多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投入到整个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去,才会获得真正的青春;除林道静外,作者还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的形象;他们是以“党的使者”的身份出现的,对林道静走上革命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作家杨沫为更加形象地揭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性,还塑造了堕落为时代渣滓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经不起磨练的白莉萍,在物欲的诱惑下叛变革命的戴愉等,他们与林道静、卢嘉川,以及几经动摇最终走向革命的许宁、王晓燕祥成了鲜明的对比;四、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青春之歌布局严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品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清节,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概括了广泛的社会内容;繁而不乱,有条不紊;作者善于选择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善于通过对比来刻划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如卢嘉川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自利,林红的傲雪寒梅的高洁与白莉萍的腐化堕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的展现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境界;茹志鹃一作者生平:茹志鹃1925—1998, 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幼年父母双亡;一九四三年参加新四军;一九五五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等;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二百合花的思想内容: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撷取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动人的小插曲,再现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刻画了一位憨厚、质朴的可爱的小战士和一位羞涩、美丽而又善良的新娘子的动人形象;三茹志鹃小说的独特性1、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她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2、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3、茹志鹃的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意味;1、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当代诗人中,郭小川、贺敬之被认为是这一“诗体”的主要写作者;或主要出现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创作体式,产生的背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作家和人民心中激起的革命豪情和政治热情,受三十年代红色政治鼓动诗影响;代表作家是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主张诗反映时代和重大政治事件,重视抒情主人公的塑造;2、天安门诗歌运动指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民众为自发悼念周总理,批判和谴责四人帮而用广义的“类诗歌”形式从事的政治性抗争运动;1分运动中所创作的作品后来编成〈天安门诗抄〉,有的并不是诗词,还阔大量的挽联、悼词、祭文等,诗词中,也以不严格遵守格律的旧体诗、词、曲居多;民众利用旧体诗的现成形式或思想资源,隐晦地表现其政治历史观点;1分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在另一个向度上的体现;虽未能给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增添新的经验,但创作主体的真诚,以及对于独立的思想和独立写作方式的坚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持久启示意义;1分3、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在经济大跃进的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有关文艺的两项主张:搜集民歌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此方法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规范;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浮泛化;4、第一次文代会1 1949年7月2日至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主要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郭沫若等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大会期间,茅盾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2分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想结合的文艺总方针;1分5、文艺黑线专政:由江青等人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在纪要中,江青等人污蔑文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执行党的政策,被一条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在“文艺黑线专政论”中,江青一伙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同时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这一论断,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为推行“左”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制造了理论根据;一、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 分1、小说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答:百合花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没有正面直击战争,而是从人性美的角度讴歌了战争中军民的美好心灵,同时体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具体表现为:1、反宏大叙事的女性个人化审美视野,2、对战争、英雄以及女性的别样理解,3、对理性化观念化的情节构建和红色修辞的反拨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4、诗化、感性化的语言2、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在什么地方;答:望星空前半部分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了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中,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第三、四章回到人间,看人间,抒发豪情壮志,但显得虚浮,言不由衷;从全篇来看,望星空是郭小川对人生、对艺术的思索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在当时一派豪情万丈的放声歌唱中,郭以独特的风格从另一层面书写人生;但是,诗人的这种思索由于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能深入发展,这就造成了望星空在艺术上的不平衡;前半部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着重对自我心灵世界的自剖和审视,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执着、强烈的求索和百折不挠的进去精神;而后半部诗人又回到豪言壮语的模式中,把前面的个性化描写当作个人虚无主义思想进行谴责和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望星空是一首典型的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的矛盾的敏锐感受;3、简述闻捷的诗歌主题及艺术特点;答:1:主题:1首先表现了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两相对比,表达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的歌颂,和建设新社会的热情;2表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并借爱情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2:艺术: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避免直抒胸臆,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对生活的诗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