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机械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港口生产中,设备管理越来越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
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港口机械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港口装卸设备从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向专业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型方向转变,推动了新技术的
进步。
关键词:港口机械;现状;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海上运输已成为各国间重要的贸易交流方式。
我国是一个港口大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长期居世界首位。
为有效保
证港口的建设速度,必须提高港口机械的性能。
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港口机
械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港口机械发展现状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港口建设的大环境下,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
港口设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结构粗放,港口机械存
在一定问题,需予以重点解决。
1、港口起吊设备专业化水平发展迅速。
我国有数千个专业化的万吨级码头,其工作效率高,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大吨位货船在我国港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使货物运输成本低,保证了港口的健康发展态势。
由于大吨位货船对货物装卸有
严格的要求,因此建造了一批极高吨位的装卸设备。
当前,与以前的额定吨位相比,港口使用的集装箱起重机已达当时的两倍多。
为进一步加强港口货物的装卸
能力,我国开展了新一轮大吨位集装箱起重机的制造,确保港口起吊效率的再次
快速发展。
2、港口机械质量亟待提高。
从目前各大港口使用国产机械的效果来看,由
于机械结构承力不足,设备多次出现裂缝,并且液压系统和制动力存在一些质量
问题,所以要整改这种突出的状况。
此外,我国港口机械本身重量偏大,耐用度差,导致各类故障频发。
3、技术发展不均衡。
总体而言,我国港口机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包括一
些大型机械设备,但常规性设备的技术优势不明显,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4、大力发展铁路水路联运集装箱形式。
目前,我国的集装箱运输方式仍较
单一,主要是铁路和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极易影响生态环境,要进一步优化铁路
和水路运输形式。
5、港口机械设备系统化程度不高。
港口机械设备有多种类型,都能独立操作。
由于港口的日常生产处于实时动态中,因此要将码头运行系统与自动化技术
相结合,使港口机械设备形成系统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港口日常生产。
二、港口机械设备中的新技术
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港口设备技术相对落后。
在我国,使用最
先进技术的港口并不多,目前只有上海有无人化集装箱堆场。
著名的大型港口,
如荷兰的鹿特丹港口和德国的汉堡港口等,早已在港口设备方面采用了新技术,
如自动化码头工艺及设备、散货码头全自动装卸设备等,与我国落后的设备不匹
配的是,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这对港口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港
口集装箱设备引进新技术势在必行。
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掌握能提高我国港
口效率,以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集装箱运输。
三、港口机械设备的发展前景
1、港口机械设备正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我国节能法明确提出要限制高
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要推动港口调整产业结构及能耗
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及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能源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将大力促进新能
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港口设备正在进行改造。
例如,使用电动轮式集装箱门式起
重机能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运营成本,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大多数港口流动机械设备由燃油驱动,港内牵引车消耗的燃油通常约占装卸
设备总油耗的三分之一,是港区燃油消耗及排放的主要因素。
使用流动机械能有
效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船舶靠港期间,燃油辅助发电,能满足船舶用电需求,
发动机排放是港区主要排放源,利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能有效节能减排。
2、港口机械设备正朝着国产化方向发展。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港
口机械设备的种类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虽然目前港口机械种类繁多,但一些港口
机械对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如大型流动式起重机、集装箱牵引车等,国内
机械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力,此类关键机械的主流应用属于国外品牌产品。
此外,一些流动机械,如滑动转向装载机、清舱推耙机等,虽然有一定国内产品,但其
质量和类型无法与国外品牌抗衡,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我
国批量进口了一些散货装卸机械,如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等,由于使用较早,已进入机械设备的淘汰更换日程。
未来若不依赖机械设备进口,需加快国产
机械设备的研究进度。
3、港口机械设备正朝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可产生更可
观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快货物装卸速度。
港口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决定了货物
吞吐量,通过扩大机械设备的规模能实现高效化运行目标。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由
于其规模大、运行灵活性差,其装卸效率低。
因此,各国专家学者开发了许多提
高装卸效率的机械设备,如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有效解决了货物装卸效率
低的问题。
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今后将出现更加合理、便捷的港口机
械设备。
4、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正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
重机是港口作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机械设备,经实践表明,这种机械设备具有较
高稳定性和低故障率,能胜任大多数环境中的集装箱装卸作业。
轨道式集装箱门
式起重机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源,有效解决了机械设备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相关参数标准参差不齐,其参数标准化程度低,例如,轨距参数范围为25~60m,使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难以推广。
这要求行业制
定标准化参数,尤其是轨距参数。
若要制定标准化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堆
场装卸工艺,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用标准化工艺,
提高港口机械设备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为落实港口节能减
排要求,还需降低日常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从而合理优化装卸工艺和效率。
5、加快港口机械设备技术升级。
传统模式下的港口机械技术含量低,无法
充分利用新技术。
特别是一些老码头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导致港口运转不畅,急需提高货物装卸能力。
例如,若将10t门机更换为16t门机,则新的门机重量
应控制在10t门机范围内,以避免因负载变化而在码头出现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加快机械设备技术的更新,才能有效提高港口运转效率。
6、完善产品生产环节。
港口机械先要满足港口建设需要,要根据产品设计
图纸分析产品原材料使用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主材。
在采购各种零部件和电
气配套件时,应在保证其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加工生产时间,以进一步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安排好生产进度。
可分解产品目标成本,并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计算各工序成本。
从材料选择、质量管理、折旧成本等方面
入手,采用定额成本控制方法,严格控制产品生产。
产品生产完成后,应及时比
较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间的差异,以改进产生问题的生产环节。
在今后产品生产中,有效控制整个过程,去除生产中的冗余环节,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7、建立内部结算制度。
产品的生产成本可通过企业财务工作以货币形式量化。
应为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打通企业内所有成
本结算体系,及时核算产品成本,获得最准确的成本数据。
在港口机械设备制造中,迫切需建立此类结算体系,以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在制定结算价格时,
应利用大量成本管理数据,获取完善的成本信息,为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奠定良好
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浅谈港口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6(13).
[2]刘晋川.我国港口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港口装卸,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