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的中国美学映射作者:邹昕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设计师黄海以其近年来设计的一系列优质的电影海报在国内电影海报界闻名遐迩。
在黄海的电影海报中艺术性与商业性高度统一,完美融合。
他的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作品具有本土化特征,引起了观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以黄海电影海报的符号元素、色彩、点线面的意境营造为切入点,聚焦中国美学思想在电影海报设计形式中的映射,深入体会中国美学元素在电影海报视觉艺术中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关键词:黄海;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国美学一张电影海报对于一部电影作品来说如同人的一张脸,我们从这里可以获得一部电影的第一信息。
首先,美一定是判断一张电影海报的基本标准。
其次,基于美的标准之上电影海报中所传递与表达的思想于受众而言更为重要。
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他有意识地将中国美学思想融入其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本土元素符号进行灵活设计,将中国美学思想通过电影海报这个媒介传递给大众,让我们在观赏其电影海报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美学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
一、中式物象符号的视觉设计元素表现(一)汉字书法元素的图像化设计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国设计师黄海在其电影海报设计中将汉字书法充分运用。
汉字书法成为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符号。
黄海通过对汉字书法巧妙地设计及其运用,将汉字书法生机盎然、灵动活泼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汉字设计起到传递电影主要信息的作用。
《江湖儿女》中,“江湖儿女”四字位于海报的视觉中心,占据了整幅海报的主体空间,视觉效果极佳,气势宏大。
海报中“江湖儿女”四字图像化设计自由轻松,字体笔画设计与中国书法笔触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具有江湖的力量感与运动感,为江湖情义的表达创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国的忠义以及大观精神跃然纸上。
在《山河故人》电影海报中,山川是抽象的、冰封的,但充满生命的人各立其中,对未来满怀憧憬。
“山河故人”四个汉字顶天立地,气势恢宏,字体大小的设计主次有序,横竖撇捺的细节处理得当,设计师有意将“山”和“人”字放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电影海报底下居中部位的“约故人相见,看山河不变”的文案遥相呼应。
中国美学思想强调万物平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对“山河故人”四个汉字匠心独运的设计,便是对中国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精神的精妙诠释。
辅助文本汉字设计,这一类字体设计在传递主要信息方面一般居于次要地位,它的主要功能是注释与延伸,在这一类的字体设计中多见于设计师有意将字体结构进行打散重组以将字体进行图形化表述。
在《黄金时代》海报(笔锋版)中,设计师黄海将汉字笔画提炼出来做海报背景的辅助图形,在汉字的笔画上精心雕琢,每一筆每一画都十分硬朗,具有一种力透纸背的力量,而这样的创意设计恰好是萧红这一生的真实写照。
黄海将汉字的灵动与稳重在《黄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处理得很恰当,同时也为传播中国汉字魅力贡献了一份力量,使人们在欣赏电影海报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汉字美学的熏陶。
(二)传统文化符号图形创意建构通常情况下,平面设计师采用图形具象设计的次数屈指可数。
图形具象设计呈现出来的效果过于直观且基本没有悬念,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弱,同时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喜欢在小事件中总结大道理,“以小见大”的美学思想深深影响受众的欣赏判断。
图形具象设计做成功、做巧妙的难度相当大。
但是,设计师黄海却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与动力,他将我们常见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太极图”搬向了大众的视线。
电影《太极》在第65届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中,黄海以“太极”图形作为整张海报设计的主体,将“太极”图形放在视觉中心,这张海报设计气势雄伟,是一张中西合璧的创意设计海报,海报中间的“太极”图形是由齿轮蒸汽机等机械部件组成。
在电影海报《影》中,这部电影讲述的主要故事是关于替身,海报以用“阴阳”“黑白”为背景的“太极”图形诠释“影”的真谛点明主题。
在中国道家思想中,“太极”代表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念,这种道家精神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丹青水墨的色彩视觉韵律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它在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从海报中接收信息时往往依靠眼睛,足可见视觉刺激对于海报信息传达的重要性。
视觉设计中的色彩与人文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色彩与风格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我们可以在色彩中窥见风格,也可在风格中把控色彩。
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用有着明确的含义,例如,红色古往今来深受大众喜爱,原始祖先在尸骨旁洒红粉进行祭祀活动。
诗人杨万里也曾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欧阳修的“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画眉鸟》)等诗句来表达人们对红色的钟情。
在现代,男女之间也采用互赠红玫瑰的方式来表达爱意,红色承载了男女之间美好的姻缘。
黄海擅长在其电影海报设计中使用色彩,他用色灵活,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大鱼海棠》的海报中,黄海将整张海报的色彩处理为两个部分,水面上是大鱼的眼睛,在水面上鱼眼的背景主要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眼睛下面是飘落的动感女主角,从视觉上来看是呈现在大众眼前的一大滴眼泪,奠定了电影故事情节的悲剧基调,海报下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采用的是碧青色,也可以认为是眼泪的颜色,如此大面积的使用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能够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
《大鱼海棠》这张电影海报通过黄海的精心安排与布置,表达出整部电影的核心,暗示了大鱼与女主角在电影故事中的羁绊之情。
通过这张海报的色彩感受,观赏者可以窥见电影故事的情感基调——小中见大。
黄海用中国传统色彩进行颜色安排与布局设计,在简单的画面中向受众传达包含大量信息的形式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十分符合中国艺术中“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美学特色。
《大鱼海棠》的这组海报用中国风的色彩搭配,呈现出充满神话色彩的海底世界,具备高级的艺术审美价值。
又比如在电影海报《黄金时代》(美国版)中,并没有主演人物的形象照片甚至是人物角色的正脸,海报所呈现出来的只有人的大致轮廓剪影、一支金色的钢笔与一簇梅花,海报的视觉中心正聚焦在这支金光闪闪的钢笔上,大面积的金色位于中央具有足够的视觉吸引力。
金色在中国常见于寺庙等地方以示佛、神。
在中国美学中一般具有神圣和虚幻的象征意味。
从另一方面来说,它采用居中构图形式,海报整体格局稳定,因此具有中国儒释道思想中的“中庸”美學特色。
整张海报对称均匀、坚定有力。
电影故事中萧红的人生简单、萧条,但其灵魂却丰满充裕,这就是电影中他们那代文人在炮火和磨难中锻出的一抹金色,这些主题思想在《黄金时代》(美国版)海报中得到完美演绎。
黄海在海报设计中充分体现民族魅力和个人魅力,运用传统色彩元素,为原本美丽的海报画面增添光彩,这是一种独特的色彩视觉建构,值得我们学习。
在21世纪的海报视觉艺术设计中,充分利用本土传统色彩文化的象征性表现特征,既能拓宽设计师的艺术设计思想空间,又能增强我国视觉艺术设计的国际竞争力,使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艺术设计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永保旺盛的活力。
三、中式意境美学结构的点、线、面视觉形式呈现艺术意境的呈现表现于艺术作品的创造,通过秩序的网幕使鸿蒙之理得以闪闪发光,其中秩序的网幕便是由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的点、线、面等有机和谐的艺术形式,从而表现意境之妙。
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三个主要特点分别是道、舞、空白。
“道”的生命进乎技,“技”的表现启示“道”,这是艺术家的“心源”与“造化”;“舞”是最高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空白”表现为艺术意境的深度、高度与阔度。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同样,中国大画家石涛也曾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他们以心灵洞悉万物,通过情感映射万象,强调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表现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设计的视觉元素被隐喻性地使用,这样的艺术形式美可看作是一种没有特定约束的中式视觉形式呈现。
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就是这种意境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他将电影海报点、线、面进行特别的设计与规划,虽然只是草草数笔,但勾勒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同时营造的境界意味深长。
为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设计的电影海报是黄海海报设计的处女作,其实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当时黄海进行了数百张设计稿的修改,经历了坚持不懈且漫长精进的过程才得以创作完成。
在《太阳照常升起》电影海报中,点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左下角赤脚的主演周韵、右上角的一簇树枝丫、树枝上挂着的一只绣花鞋,海报的整体基调是原生态的,形式美十分浓厚。
人物、树枝丫、绣花鞋三点构成海报设计中线的布局,将受众的视觉焦点集中于线的安排之中,这种点、线、面的紧密节奏与旋动的韵律舞动着电影人物的反驳精神。
其次是海报的面的表现及处理,它将主体人物、树枝丫、绣花鞋作为前景突出海报的主题,以远处火红的太阳与朝霞为背景,根据背景颜色以及太阳、朝霞等物象符号的布局,进行面的构造,通过观看海报的画面呈现以及想象画面的留白空间,传达给受众的是无限火热的生命力。
这种抽象又浪漫的点、线、面安排设计,为电影海报营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黄海采用精简的形式进行广阔空间与内容的视觉表达,例如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中电影故事与意境营造的韵味再合适不过,这种匠心独运的智慧使“心源”与“造化”得以诞生,这也正是支撑中华美学精神的桥梁。
黄海用视觉设计中点、线、面的艺术形式语言来连接文化甚至进行精神意境的表达,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富有中国哲学意味,诠释了中国艺术美学对意境营造的影响,使海报的形式美与内容美都得到了升华。
电影海报《龙猫》以疗愈的文艺为主基调,海报以俯瞰视角向受众呈现,画面进行了大面积的留白处理。
两个儿童以点的形式表现,这两个戴着草帽的小孩作为两点置于视觉中心。
小月和小梅两姐妹,两位主体人物之间的连线无限延长与海报的对角线方向基本重合,黄海将她们放置在简约、宏大、干净的背景中形成面的布局安排。
主体人物小月和小梅像是在麦田里奔跑、嬉戏,又或是在龙猫的皮毛里追赶、玩耍。
在此幅海报的形式节奏布局中“舞”是生命、热情、活力的表现,画面中所传达的不只是艺术表现的状态,还是“疗愈”主题的精神象征。
在《龙猫》电影海报中大量留白的手法使整个画面充满运动感。
小月和小梅作为视觉中心运动的两个焦点,她们二者带来的运动感使受众置身于一阵阵麦浪亦或是龙猫的皮毛中,给受众带来无限的联想,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广阔而深远。
海报虽然没有正面展现龙猫的形象,但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可爱的龙猫带给人的温暖,从海报的观看与感知中以小见大,这种形式的呈现效果也契合了“拥抱温暖”的电影主题,画面十分具有想象力,使受众在形的表现中从直观感受上升到对整个意境的感染熏陶,激起观看者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