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
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
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
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
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
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
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
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
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
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
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
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
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
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
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
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
1. 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使用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有时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出血或栓
塞等情况。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及时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2. 过度体温下降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会下降。

虽然通过调整氧合器的温度可以部分缓解这个问题,但仍可能导致低体温反应和寒战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过度寒冷。

3. 氧化损伤
由于使用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有时候会发生氧化损伤。

氧化损伤可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后果。

为了减轻这种风险,可以选择合适的氧合器和控制通气参数。

4. 体外循环系统相关并发症
体外循环系统本身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假肿瘤、心脏骨折、空气栓塞等情况。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需要精心运用和操作设备,并密切监测术中相关指标。

总结起来,体外循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确操作并注意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水平。

因此,在进行体外循环时,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