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通过对图片、资料的分析,初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的形成原因。
3.认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分析具体事例,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初二学生已有的分析能力和具备的基础知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运用设置情境、读图分析、学生分小组讨论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教师总结】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
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
1和3是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动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
4要看它产生的后果来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看书:再次确认
自然灾害的概
念
思考问题并回
答
通过实例展
示,进一步明
确自然灾害的
内涵,使概念
清晰化
环节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经常从电视、网络中看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报道,你能说出哪些自然灾害?根据平时的积
累回答问题
在学生说的时
候,老师有意
识地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天文灾害:流星体或小行星撞击地球
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
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灾害。
地质灾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山区。
让我们通过书上的图片和说明认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阅读教材上自
然灾害的图片
及说明
各种自然灾害
的概念只需要
了解,不需要
深讲,降低难
度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为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的预防打下基础
【导入】
观察一组自然灾害图片并分类看图分类巩固知识,为
新知识的讲解
打下基础
环节三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以四人为一小
组进行讨论:从
图中读取有效
信息,分析自然
灾害的特点
培养读图能力
强调规范的读
图方法,有助
于学生提高从
图中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理语言
描述地理问题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2011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
2012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危害大根据学生讨论
结果,让学生用
地理语言描述
我国自然灾害
的特点,老师在
PPT上展示
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归纳总
结是对上述讨
论的梳理,有
利于学生记忆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中国水灾频次分布图
发生频率高
【归纳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和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环节四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在本章的第一节到第三节我们讲述了我国的学生回忆已有
知识并思考
在思考问题的
过程中找到知
地形和地势、气候和河流,我们就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一起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
【看图】
教师先后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图
【提问】
1.气象灾害多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3.我国东部有哪些气候类型?
4.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5.我国的海陆位置是怎样?
【教师总结】
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冬季南北温差大,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我国东临太平洋,中低纬度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常常造成水灾、风灾
【讨论】
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区的形成原因
1.分析这个问题时,除了本节教材中的地图以外,我们还需要查阅哪些地图?
2.据图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
我们运用了“中国地形图”“板块构造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
我国山区面积占2/3,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地表崎岖。
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回答问题
识点间的联
系,提高运用
学过的知识分
析解答问题的
能力
本环节是教材
的难点,老师
要注意难度的
把握,结合教
学内容,可以
调整“活动”
中问题的顺序
学会解决问题
的方法并加以
运用,达到举
一反三的效果
强烈。
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环节五次生灾害
【教师提问】
观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为什么图中的图例分别代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同一图例所代表的自然灾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
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能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并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看图】
例如,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洪涝、泥石流、大风、风暴潮等灾害;地震后带来的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旱灾容易诱发火灾和虫灾。
次生灾害会加剧灾害的破坏程度和人员、物资的损失
【归纳总结】
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学生看图,仔细
观察图例,分析
回答
根据实例回答
问题
自然灾害不是
孤立存在的,
它所带来的次
生灾害往往被
忽视。
强调灾
害间的关联
性,可以培养
学生养成正确
的灾害观
【导入】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处夏秋季节,有一种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它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它是哪种自然灾害?
网络搜索最近一次的台风视频报道观看视频思考
问题
进一步了解台
风灾害
利用生活中的
素材引发学生
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