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答案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图中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答案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且地域差异大。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幅员辽阔,各种天气系统对我国都有影响;②温带为主的气候,利于各种病、虫、草的繁衍;③我国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④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降水量与植被分布不均匀,使地表与地下径流变化很大,灾害源多。
(2)人为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为致灾作用强。
2.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原因(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中、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所以我国既有陆地灾害,又有海洋灾害。
(3)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特点显著,降水在空间上多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时间上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降水年际变化大。
3.沿海灾害带的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原因4.山前灾害带的成因利用比较法掌握我国各区域的自然灾害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该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 .灾害种类多样B .灾害种类少C.灾害发生次数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答案 A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下题。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会处答案 D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①风暴潮,②泥石流,③地震,④滑坡,⑤暴雨,⑥水土流失,⑦洪涝,⑧虫灾,⑨冰雹,⑩低温冷害。
据此回答2~4题。
2.上述灾害中,山前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②④⑨⑩ 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⑨ D.②④⑥⑨3.上述灾害中,沿江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②③⑤⑩ B.②③④⑤C.②⑤⑥⑧ D.②④⑤⑥4.上述灾害中,沿海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③⑤⑦⑧ B.①③⑤⑦C.①③④⑤ D.②⑤⑦⑨答案 2.C 3.D 4.B解析山前地区由于地质、地形等因素,是一个灾害多发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及冰雹等灾害;沿江河的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中、下游地区多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沿海灾害带主要有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5.(2017·杭州模拟)2016年冬至2017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农作物需水量大,易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答案 C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答案 D解析黄淮海平原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A.四川、云南B.云南、西藏C.河南、四川D.云南、广西答案 A解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A.风暴潮B.滑坡、泥石流C.干旱D.暴雨答案 B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的是(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率高B.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大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震频发6.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B.经济快速发展,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我国现代火山活动并不强烈。
近代除新疆、台湾境内发生过火山活动外,其他地区的火山以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为主。
第6题,自然灾害的发生首先要有自然异变,我国地处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所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B、C、D三项是灾情加重的原因。
7.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答案 B8.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答案 D解析我国水旱灾害多发与夏季风的关系非常密切。
9.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答案 A解析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10.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答案 D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11.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答案 A12.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暴雨、干旱C.滑坡、泥石流D.海水入侵和洪涝答案 B13.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1)旱涝联系性(2)地震(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华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灾害多发。
Ⅳ地区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且链发性强。
第(2)题,地震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点,且多发生在夜间,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第(4)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不同地区人类的活动不同。
山区——乱采滥伐;平原地区——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等。
14.读“安徽、江苏两省某种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1991年)”,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反映的自然灾害种类是________,两省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两省成灾面积较大的原因有哪些?(3)由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洪涝 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2)安徽、江苏播种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差。
(3)受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解析 由表可知,灾种为洪涝,两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且人口稠密,所以灾害多发且成灾严重。
15.读“我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后三项答出要点即可)答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