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本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 + B95.5)。
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是一组急性起病,以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常为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
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根据致病的病原菌不同,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和非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中以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者在儿童期最常见,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APSGN 可以散发或流行的形式出现,2005 年发展中国家儿童APSGN 年发病率为万分之 2.43,发达国家为万分之 0.6。
通常认为儿童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报道 APSGN 患儿长期随访尿检异常、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本文主要讨论 APSGN 型的诊断和治疗。
APSGN 的临床表现APSGN 常表现为水肿、血尿、少尿或无尿、高血压,也可出现一系列少见复杂的临床如呼吸窘迫、肺水肿和脑病可作为 APSGN 首发临床表现,先于尿检异常出现。
Chiu 等报道 6 例 APSGN 患儿表现为呼吸窘迫,被拟诊为肺炎,其中 2 例因延误治疗发展至呼吸衰竭。
Bircan 等报道 44 例 APSGN 伴肺水肿患儿,被当地医院误诊为肺炎或心力衰竭。
APSGN 亦有并发脑病的报道,这些患儿出现可逆性后白质脑病,除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的顶枕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e 加权显示高信号外,亦可出现视力减退、病理反射、惊厥等体征。
APSGN 的诊断APSGN 满足以下第①、④、⑤三条即可诊断,如伴有②、③、⑥的任一条或多条则诊断依据更加充分:①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伴(或不伴)管型尿;②水肿,70% 患儿有水肿,一般先累及眼睑及颜面部,继呈下行性累及躯干和双下肢,呈非凹陷性;③高血压,30%-80% 患儿出现血压增高;④血清 C3 短暂性降低,到病程第 8 周 94% 的患者恢复正常;⑤3 个月内链球菌感染证据(感染部位细菌培养)或链球菌感染后的血清学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 O,或抗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或抗脱氧核糖核酸酶 B,或抗透明质酸酶滴度增加),疑似 APSGN 的患儿应该完善链球菌血清学检查(敏感性 94.6%),其敏感性高于有明确的感染史(敏感性 75.7%)和链球菌培养阳性(24.3%)者;⑥临床考虑不典型的急性肾炎,或临床表现或检验不典型,或病情迁延者应考虑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典型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必需的检查项目(住院后2–7个工作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ANA、CRP、ESR; (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5)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感染性疾病筛查(支原体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丙肝、HIV、梅毒、中段尿培养等)、RF、血型;(2)ANCA、免疫球蛋白、心磷酯抗体、抗GBM抗体;(3)超声心动图;(4)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
APSGN 的治疗(一)西医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1)休息患儿病初 2 周应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及循环充血症状消失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 3 个月内仍应避免重体力活动,血沉正常才可上学。
(2)饮食一般患儿在水肿、少尿、高血压期间,应适当限制水、盐、蛋白质摄入。
水分一般以不显性失水加尿量计算供给,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高糖、低盐、低蛋白饮食,食盐以 60 mg/(kg·d),蛋白质 0.5 g/(kg·d),尽量满足热能需要。
尿量增多、氮质血症消除后应尽早恢复蛋白质供应,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3)清除感染灶,存在感染灶时应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
经常反复发生炎症的慢性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应予以清除,但须在肾炎基本恢复后进行。
本症不同于风湿热,不需要长期药物预防链球菌感染。
2. 对症治疗(1)水肿、少尿、循环充血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轻症患者可口服氢氯噻嗪,每次 1-2 mg/kg,每日 1、2 次,有利尿降压作用。
重症患者如少尿及有明显循环充血者可静脉给予呋塞米强力利尿剂,每次 1-2 mg/kg,每日 1、2 次,再视情况酌增。
(2)高血压硝苯地平 0.25-0.50 mg/kg,q8 h,能有效控制患儿的高血压(A,I 级);治疗高血压伴有水肿时呋塞米 [1-8.5 mg/(kg·d)] 效果优于利血平 [每次 0.07 mg/kg,每天 2-3 次(A,I 级)]。
ACEI 如卡托普利 [0.2-1.5 mg/(kg·d)] 较呋塞米 [2 mg/(kg·d)] 联合利血平(0.02 mg/kg),能更好地控制仰卧位和站立位的高血压(A,I 级)。
Jankauskiene 等报告,依那普利 5-10 mg/d,6d,控制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和高血压的效果比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效果好(B,I 级)。
ACEI 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引起高钾血症的不良反应。
(3)高血压脑病出现脑病征象应快速给予镇静、扩血管、降压等治疗,可选择以下药物:①硝普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在 1-2 min 内迅速下降,同时能扩张冠状动脉及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开始以每分钟1 μg/kg 速度静脉滴注,严密监测血压,随时调节药物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8 μg/kg),防止发生低血压。
本品曝光后药物分解变成蓝色时即不能使用,故必须新鲜配置,输液瓶及输液管均用不透光的纸包裹以避光。
②肼苯哒嗪,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 0.1-0.25 mg/kg,4-6 h 可重复注射。
有研究报告 1 名 15 岁男孩因昏迷、惊厥 3d 入院,明确诊断为 APSGN继发可逆性后白质脑病,经单倍剂量呋塞米、拉贝洛尔和甲基泼尼松冲击(500 mg/d,2d)治疗,神经系统症状 4d 后消失,MRI、补体、尿蛋白 4 个月后恢复正常(C,I 级)。
(4)严重循环充血及肺水肿应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水、钠摄入及降压。
尽快利尿,可静脉注射呋塞米。
烦躁不安时给予血管扩张剂如度冷丁 1 mg/kg、吗啡 0.1-0.2 mg/kg 皮下注射。
明显肺水肿者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用法同高血压脑病)、酚妥拉明(0.1-0.2 mg/kg 加入葡萄糖 10-20 ml 中静脉缓慢注射)可降低及减轻肺水肿。
上述处理无效者尽早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目前认为洋地黄制剂易引起中毒,故多不主张应用。
(5)肾功能不全和肾病水平的蛋白尿急性(急进性)肾功能不全、严重的体液潴留(对利尿剂反应差)、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应予以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APSGN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水平的蛋白尿,给予泼尼松治疗有效(C,I 级)。
Suyama 等报告 1 例 APSGN6 岁女孩,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组织毛细血管袢花环状免疫复合物沉积,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经血浆置换(2 周内,5 次)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 g/d,连续 3d),继之于泼尼松龙 1 mg/(kg·d),治疗 6 个月,2 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3 个月后重复肾活检免疫复合物和新月体消失,尿蛋白转阴。
Uchida 等报告 1 例APSGN16 岁男孩,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血尿,少尿,电镜下非典型的内皮下大量致密复合物沉积,经 4 次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3 个月后肾组织致密复合物消失,继续予以 ACEI 和双嘧达莫治疗近1 年,尿常规恢复正常。
(二)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1.急性期辨证( 1 )常证:①风水相搏证:水肿自眼睑和面部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势为著,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发热汗出,乳蛾红肿疼痛,口渴或不渴,骨节酸痛,鼻塞,咳嗽,气短,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②湿热内侵证:小便短赤,甚则尿血,发热或不发热,水肿或轻或重,烦热口渴,口苦口黏,头身困重,倦怠乏力,脘闷纳差,大便黏滞不爽,常有近期疮毒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2)变证:①邪陷心肝证: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口苦,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抽搐,昏迷,肢体面部水肿,尿短赤,高血压,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②水凌心肺证。
全身明显水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烦躁不宁,不能平卧,面色苍白,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③水毒内闭证。
全身水肿,尿少或尿闭,色如浓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嗜睡,甚则昏迷,血尿素氮、肌酐显著升高,舌质淡胖、垢腻,脉滑数或沉细数。
2.恢复期辨证( 1) 阴虚邪恋证:神倦乏力,头晕,手足心热,腰酸盗汗,或有反复乳蛾红肿,镜下血尿持续不消,舌红苔少,脉细数。
( 2) 气虚邪恋证:身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自汗,易于感冒,舌淡红、苔白,脉缓弱。
二、治疗1.药物治疗本病以利水止血为主法,应区分急性期与恢复期,紧扣急性期以祛为主,宜宣肺利水、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恢复期以扶正祛邪为要,并根据正虚与余邪孰多孰少,确定补虚与祛邪的轻重。
如恢复期之早期,以湿热未尽为主,治宜清除湿热余邪,佐以扶正如益气养阴等; 后期湿热已渐尽,当以扶正为主,佐以清热化湿或凉血活血。
若纯属正气未复,则宜以补益为法。
但应注意,治疗本病,不宜过早补益,以免留邪而致迁延不愈; 同时应活血而不伤血、凉血而不滞血,以免破血妄行而加重血尿或失血。
总体应把握补益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
对于变证,应根据证候采用分证论治:平肝息风、清心利水,或泻肺逐水、温阳扶正,或通腑泄浊、解毒利尿为主,并积极配合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急性期常证:①风水相搏证。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主方: 风寒偏甚证用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 风热偏甚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越婢汤加减。
常用药: 麻黄、桂枝、连翘、杏仁、赤小豆、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包煎) 、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生姜皮、甘草。
加减: 咳嗽气喘加葶苈子、紫苏子、射干,骨节酸痛加羌活、防己,发热、汗出、口干渴、苔薄黄加金银花、黄芩,血压升高去麻黄,加浮萍、钩藤( 后下) 、牛膝、夏枯草,血尿加小蓟、大蓟、茜草、仙鹤草。
②湿热内侵证。
治法: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方: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生地黄、小蓟、滑石、淡竹叶、通草、蒲黄( 包煎) 、当归、甘草。
加减: 小便赤涩加白花蛇舌草、石韦、金钱草,口苦口黏加苍术、黄柏、黄连、吴茱萸,皮肤湿疹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便秘加生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