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式、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公式、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公式、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华师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一章第三节《表格“神算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描述公式、函数的概念和格式,能举例说明使用公式、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进行相关的简单应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Excel函数的格式和参数的选取。

教学准备
学生导学案、教学PPT课件、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演示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课件出示“鸡兔同笼”的问题,演示解答过程,形成对“自动填充”的复习和公式编辑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PPT出示本节课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授新
(一)布置任务一和练习
任务要求:使用公式计算“孜孜书店”收益表的毛利
1.输入公式计算一月的毛利;2.复制公式计算其他月份毛利。

练习内容: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输入公式计算“孜孜书店”收益表中六个月收入“总计”和“月均值”。

1.分发导学案后教师巡查,指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成果展示:教师挑选任务和练习完成的不同结果,通过大屏幕让全班学生判断正误,分析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方法创新。

Excel运算符和数学课本里运算符异同对比。

(PPT出示)
学生演示:在键盘上找到并输入这些字符。

3.讲述演示:计算“总计”和“月均值”时,Excel内部自带公式,我们直接插入使用。

(二)布置任务二和练习
任务要求:使用函数计算“孜孜书店”收益表“总计”和“月均值”。

1.使用SUM函数计算六个月收入的“总计”;
2.插入AVERAGE函数计算“月均值”。

练习内容:“校运动会成绩表”,统计各班总分,各项目最高分、最低分。

1.教师巡查,指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成果展示:教师挑选任务和练习完成的不同结果,通过大屏幕让全班学生判断正误,分析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方法创新。

刚才使用了哪几个函数,各有什么功能?(PPT出示,强调函数格式)
你知道哪几种插入函数的方法?(以SUM函数为例学生演示)
3.演示讲解:函数参数选取连续和不连续单元格,形式和意义的不同。

(三)测试:PPT出示测试题
三、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PPT出示:
1.Excel公式是一个能够运算的计算表达式,输入公式必需以“=”开头。

2.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

3.函数的格式:=函数名(参数……)
例如求和:=SUM(A1:A6)与=SUM(A1,A6)的差别
4.用自动填充柄可以快速复制公式和函数。

5.工作表中有多种插入函数的方法,自动求和按钮Σ最便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