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木偶、皮影、提线木偶等玩偶“演戏”的艺术形式。
了解小故事及其角色的外形特征2、小组合作利用纸材制作故事角色,能用制作的玩具进行表演。
3、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愉悦和合作的力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纸偶玩具,彩卡纸、剪刀、胶棒等。
学生准备:彩纸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纸材,制作故事中不同的鸟。
教学难点:制作玩偶要突出各种鸟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利用手工制作的纸质玩偶导入师:“大家好,我是小彩鱼,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任务,你能制作一个像我小彩鱼一样会表演的玩具吗?”【设计意图】:以小彩鱼的口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会“演戏”的玩具》二、引导探究,感悟故事角色。
(一)、师:2019年东鲁学校艺术节开始了,你们打算准备什么样的节目参加今年的艺术节呢?【设计意图】:利用小彩鱼玩偶给同学们布置用玩偶表演故事的任务。
(二)、认识传统民间玩偶艺术形式:皮影戏,人在一块布后面操纵皮影。
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
皮影任务造型精细。
布袋戏:利用人的手来操纵玩偶。
有一人表演一个角色,两手分别控制一个角色。
提线木偶:利用线来连接木偶的头、手、腿部等部位。
(三)、了解故事,认识角色特征。
1、出示故事《小燕子挂勋章》找学生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故事角色。
2、小组确定制作任务。
3、通过图片,认识燕子、老鹰、喜鹊、啄木鸟的外形特征。
燕子剪刀型的尾巴。
老鹰的尖尖的有钩的嘴,尾巴展开时扇子形的尾巴。
喜鹊长长的尾巴。
啄木鸟长长的嘴。
【设计意图】:有些鸟同学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过它们的外形,通过真实图片,认识各种鸟的特征,在制作时同学们更有目的性。
4、欣赏老师制作好的纸偶玩具,猜一猜是什么?说说理由。
5、教师以燕子为例制作演示。
制作步骤:先画,再剪,然后组合粘贴,最后装饰细节。
【设计意图】:了解制作步骤,体会如何体现鸟特征。
三、小组合作设计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组选择的角色,利用纸材,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
组长分工,合作完成。
使用刀子和剪刀时注意安全。
2、制作完成后,思考怎样表演制作的角色。
3、教师适时指导帮助。
四、故事表演组长利用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小燕子挂勋章》故事表演。
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五、课后拓展认识木材、袜子、衣服拼接材料制作的玩偶。
六、总结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玩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玩偶,并表演了故事。
课后我们可以多多练习把玩偶制作的更加精致。
《会“演戏”的玩具》学情分析已掌握的知识:三年级学生接收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养成了绘画习惯,绘画能力比较强的。
在一二年级接触的手工在彩泥、剪纸方面比较多。
平时同学们平对于折纸的游戏体验的较多。
但把纸做成立体的事物,体验比较少。
在课前也做了一些铺垫,带着同学们做了一些立体的玩具制作。
对于老师演示的事物同学们接收的比较快,能很好的完成。
但在新形象的结构特点把握、表现方面我有所担心。
制作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有不少展示评价环节的进行,同学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错,但在表演故事方面不知道怎样。
设计的故事同学们并不熟悉,在此可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总结、阅读能力。
《会“演戏”的玩具》效果分析:。
每个组根据角色特征都完成了制作。
但小组分工方面有些组员不接收组长的分工,导致有的组出现了制作比较慢的现象。
同学们在制作方面考虑不周到不太自信,老师也没有注意指导,出现一个角色重复制作,纸张浪费较多的现象。
有的些鸟的结构把握不准。
把平面纸做成立体事物存在困难。
在比例尺寸方面可能把握的不是太好。
但三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观察力还是不错的。
对于事物的细节也能考虑到。
不能因为做的东西比例尺寸不协调,就否定他们的作品。
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表现空间。
《会“演戏”的玩具》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身边的多种材料及不同方法进行工艺制作。
教材涉及皮影、手偶等会“演戏”的民间玩具艺术形式。
在本课中教师展示了纸质材料制作的鱼。
还有手套、袜子、木质猴子等材料制作的其他玩具。
涵盖了多种不同造型的手法和材料运用。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本课中我力求通过一个小故事中角色的制作和表演来完成这一课。
通过读故事、认识角色特征、小组合作制作角色、故事表演来体验《会“演戏”的玩具》这一课。
这只是一个很浅层次的制作表演的玩具尝试。
在学习中学生体验用材料制作玩具,并用赋予其角色,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角色。
同学们对此还比较感兴趣。
只是制作、表演还很青涩。
但这也是同学们一个真是的展现。
《会“演戏”的玩具》评测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组选择的角色特点,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
组长分工,合作完成。
利用纸偶来完成故事表演。
4《会”演戏”的玩具》课后反思教学思路:这是一堂融绘画、剪贴、想象创意于一体的手工制作课。
在本课中要让学生知道故事中各个鸟的代表性的特征,利用纸材,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角色的纸偶制作。
分析范例,观察教师示范。
感受创造纸偶玩具的快乐,享受制作玩具的乐趣。
在本课中突出了学生自己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分析:情景导入,用玩偶小彩鱼引出课题。
这样的做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校园艺术节,让小彩鱼给同学们安排任务。
在新授中,首先了解民间玩偶的艺术形式。
然后读故事,找角色。
对于如何表现角色特征,安排了欣赏教师范作的环节,从玩偶特征中认识“这是什么”。
然后再出示故事中设计的燕子、老鹰、啄木鸟、喜鹊的真实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类鸟的特征,结合燕子纸偶的制作过程,交流制作要点:用减法:修剪纸玩具的外轮廓,用加法:剪贴符合动物特征的五官,添加眼睛、嘴巴完成作品。
在学生创作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添绘画、剪贴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最后让学生用演一演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个代表,共同来完成故事表演。
不足及改进:完成这堂课后,反复观看录课视频,发现很多不足。
让我对这节课以及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1、课堂语言不够规范和精炼,对于一些观点的表达没有突出美术语言的运用。
2、对于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挖掘不够深,只是大致介绍了表演形式,对于材料、制作工艺、角色特点都没有涉及。
3、《小燕子挂勋章》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
只让一个学生讲故事,老师说角色。
没有顾及全体学生,至考虑这一个学生能完整流利的读故事,没有给其他组机会,也让其他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每个角色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是太深。
应该让每一组读一段,每一组选取、制作角色时,可能会更用心。
每一组通过读这一段,也能让组长表演故事时对台词更加熟悉。
让全体同学参与课堂每个环节这方面设计的不够周全。
也可以课前准备好每组一个故事,每组一个任务卡,并表明故事的旁白、每个角色的台词。
4、故事表演环节,学生站在讲台上,讲桌遮挡了表演,在“挂勋章”的环节,在后排的同学没有观看到。
表演应该站在讲桌前,表演背景的设计再适当大一些,加强烘托。
5、小彩鱼在课堂中的运用没要贯穿到始终,在同学们制作完成和表演完成后,都可以“小彩鱼”的口吻对作品和表演进行鼓励性评价。
6、对于学生作品只有表演,没有对作品进行评价。
可以在表演完成后,从如何抓住角色的特征、制作手法方面进行评价。
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生动有趣,体现不一样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更快乐的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
《会“表演”的玩具》课标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这样描述的。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在第二学段(3——4年级).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标中提出这样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会“演戏”的玩具》这一课,从玩具“会表演”这一用途出发。
抓住了故事中各种鸟的特征去认识、分析、表现。
整个制作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设计意识的表达。
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
对于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没有过多的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认识的表达,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