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4.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6.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7.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B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9.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1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经销代销C.四马分肥D.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过渡性B.继承性C.独立性D.长期性2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断增加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民展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D.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的大发展2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A.变革经济体制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所有制结构23.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建立的农业互助组的性质是属于()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24.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26.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2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A.和平赎买B.四马分肥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A.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C.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技术基础D.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而“一化三改”反映的历史必然性具体体现在“一化三改”是()A.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然条件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C.实现祖国统一的经济保障和政治要求D.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相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集体经济体制D.采取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4.新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在于()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B.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C.民族资本主义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D.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5.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A.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弱小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D.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依然有两面性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A.“四马分肥”B.定息C.公私合营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经销代销7.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三、简答题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四、案例题“经济决战”奏凯歌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
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
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
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
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
这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
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
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
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
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
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
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
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
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